?

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推進草種業快速發展

2019-10-11 03:14姚國征
北方經濟 2019年8期
關鍵詞:草種

姚國征

摘? 要:加快草原生態保護建設和推進草牧業健康發展,將是內蒙古未來時期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落實鄉村牧區振興戰略的核心任務。草種產業的發展已經成為內蒙古草原保護與修復的主要制約因素,亟需生態型和生產性牧草良種和生態修復草種資源的支撐。因此,要盡快開展“草種引領”工程的規劃和設計工作,力爭3-5年實現草種基地建設百萬畝規模,為自治區和國家的草原生態建設服務。

關鍵詞:保護與修復? 草種? 科研轉化

內蒙古自治區是全國自然生態類型最為復雜、脆弱和多樣的地區之一,生態系統的整體性、協同性、關聯性與戰略性在全國均屬典型。2019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指出,“內蒙古生態狀況如何,不僅關系到全區各族群眾生存和發展,而且關系到華北、東北、西北乃至全國的生態安全。把內蒙古建成我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是立足全國發展大局確立的戰略定位,也是內蒙古必須自覺擔負起的重大責任”??偯娣e13.2億畝的草原占內蒙古國土資源總面積的74%,占全國草原總面積的22%,是內蒙古重要的生態系統。因此,草原的生態建設與修復保護不僅關系到北方生態屏障的安全,同時也關系到國家糧食(肉、蛋、奶)供給的安全。草原保護與修復重要的基礎是草種,保障草種供應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工作。

一、草種產業亟待加強

目前,我國草種大量依賴國外進口(進口草種約占總利用草種的65%-75%),草坪草種全部依賴進口,苜蓿草種 80%依賴進口,本土優良鄉土草種更為缺乏。內蒙古草原有大量的退化草地、退耕地尚需修復治理,高效飼草料地亟需建設,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穩步推進,內蒙古在優良牧草繁育推廣、良種基地建設方面有了長足發展,但總體來看,草種業發展水平依舊落后,牧草種子基地生產力水平較低,種子主要來源于牧戶自種自收或天然采集,已經成為制約生態保護、生態修復、農牧業發展的瓶頸。

(一)優良鄉土牧草種子供給不足

目前,內蒙古現有種子繁育基地45處,牧草種子田面積近70萬畝,但由于缺乏管理與投入,草種基地產量水平較低,草種供應對外依存度大,然而進口草種往往生態適應性相對較差、抗逆性弱、栽培管理要求高,容易發生“水土不服”,內蒙古近年來種植的進口苜蓿就出現了越冬性差、病蟲害多、產量下降的現象,適應本土生長的優良草種供給保障亟需加強。

(二)產業化發展水平較低

從發達國家來看,草種的研發、推廣及后續服務主要是通過特定的繁育公司或生產企業進行,有完善的產業體系,育種規劃明確,成果轉化迅速,經濟附加值高。內蒙古已獲取草種生產經營許可的100多家企業中,大多數為個體民營企業,其生產經營規模小、綜合實力弱、機械化、規?;?、集約化程度低,草種質量難以保證,缺乏市場競爭力。

(三)亟待建設優良鄉土草種繁育基地

近半個世紀以來,由于過度放牧和氣候變化等因素的影響,內蒙古天然草地出現大面積退化,生產功能和生態功能均顯著降低。以錫林郭勒盟為例,草原“三化”面積20932.87萬畝,占到該區草原總面積的72.22%,開展退化草地修復主要基于本地優良鄉土草種補播為主,具有適應性好、抗逆性強的特點,能夠對生物多樣性、自然修復、自然演替等生態效益產生正向推進作用。然而,目前內蒙古優良鄉土草種繁育基地建設幾乎為零。

(四)自然科學成果轉化能力有待提升

目前,我國登記的400多種新品種中,可在市場上購得的不足十分之一,成果轉化能力極低。內蒙古境內設有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內蒙古大學、內蒙古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草原研究所、中國農業科學院區劃所、中國科學院等各類草原相關高校及科研單位10余家,但科研同質化明顯,應用性差、推廣度不足、產業化弱,草種培育研發與市場推廣不能緊密結合,沒有形成一個成熟有效的科研成果轉化與良種繁育體系。

(五)草種基地建設政策扶持力較弱

草種業發展是關系到內蒙古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參與。優質草種研發、生產、推廣應用扶持政策和專項資金不足,利潤較低,限制了企業參與的熱度。同時,各級草原行政主管部門均未明確草種市場監管主體,草種質量認證工作尚未開展,草種市場缺乏監管,也是亟需解決的重要問題。

二、草種基地建設相關建議

(一)開展草種資源調查與規劃

結合第三次國土資源調查,由林業與草原部門開展野生草種資源收集、評價、繁育工作。重點調查內蒙古退化草地、天然牧場及打草場的分布情況,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編制退化草原保護與修復“十四五”規劃。依據規劃建設草種繁育基地,保障草原修復與利用所需草種供給。

(二)推進草種繁育基地建設

開展生態型和生產型優質牧草種子引領工程。盡快突破優質生態型、生產型牧草的選育與標準化種子生產技術及規?;狈N基地建設。要政府引導、多方投入,同時強化現有生產基地建設與管理,加強質量認證和市場監管,依法促進草種產業健康持續發展,為自治區和國家的草原生態建設服務。

(三)重點提升鄉土草種繁育能力

根據測算,在當前生產水平下,一畝種子田僅能支撐10-15畝的退化草地建設所需。內蒙古草原有大量的退化草地待修復,優良鄉土草種基地建設迫在眉睫。強化政策指導,提升草種生態企業社會責任意識,合理規劃退化草地修復治理區域與時間,以需定產保障生態修復用草草種供應。

(四)強化與科研院所協作

提升政府及企業與科研院所及高校的協作能力,共同提高自然科學研究成果轉化率。探索以政府購買服務形式,開展科研院所和高校共同參與草原生態修復工程實施工作,推進新技術、新品種、新方式的普及應用,使科研成果與草原生態保護與修復密切結合,達到雙方共同受益,提升科研人員研發積極性,促進草原生態修復。

(五)持續性政策引導與資金投入

內蒙古東、中、西部的同草原類型區建設若干個良種繁育基地,加大資金補貼力度,擴大設備、技術、稅收、金融、保險等領域扶持優惠力度,激發企業及農牧民參與熱情,形成草種產業集群,提高草種生產保障能力。在內蒙古中西部光熱條件較好地區,以立地條件和優勢草種為依據,建立優良鄉土草種繁育基地。加強投資管理,重點扶持以牧民合作社為依托的草種生產聯合體,開展鄉土草種繁育工作,保障中西部地區生態修復用草草種供給。

三、礦山環境治理與草種基地建設模式

為了落實國務院“放管服”改革要求,減輕礦山企業負擔,釋放礦山企業活力,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2019年第15次常務會議審議,決定廢止《內蒙古自治區礦山地質環境治理辦法》。同時,推動礦山企業開展適合本區域環境治理方式方法的創新實踐,更好地落實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

(一)創新礦山環境治理模式

煤炭礦山復墾是現階段解決煤礦環境及煤礦經濟發展的主要途徑。在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思想的指引下,探索適宜煤礦礦區環境治理新模式,結合已有實踐經驗,開展露天煤礦礦區復墾后可以發展節水/旱作優質牧草種子繁育基地,鼓勵以村為單位,建立新型經濟體(或合作社),整合土地資源,由駐區科研院所提供種源和技術,雙方以合作方式推進項目落實。既可滿足礦區生態系統恢復的要求,又能為農村農戶增加經濟收入。

(二)構建生態友好型和諧礦區

按照生態規律開采礦產資源,實現人與自然、人與人的和諧。在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礦山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努力改善社區周邊關系,積極主動地幫助周邊農民脫貧致富,努力改善和保護礦區周邊地區的生態環境,幫助解決就業問題以及支持地方建設與經濟發展。在鄂爾多斯、錫林浩特及呼倫貝爾為主的露天煤田排土場進行優良草種繁育基地建設,具有企業進行排土場土地平整其投資少管護費用低,村集體(合作社)建設優良草種繁育基地可提高農牧民收入,科研院所提供技術支撐促進科研成果轉化的特點。

(作者單位:內蒙古自治區國土資源信息院)

責任編輯:康偉

猜你喜歡
草種
退化天然草原生態修復適用草種的選擇與利用
邊坡植草增綠技術
南方果茶園生草栽培草種研究進展
科學利用鄉土草種的原理與技術
草坪建植及養護管理應注意事項
基于層次分析法的水土保持牧草篩選評價
銷售偽劣種子罪的司法認定
基于物候觀測的首都機場飛行區草種改革試驗研究
不同牧草替代紫莖澤蘭的試驗效果調查
草坪的養護管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