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習障礙學生與普通學生短時距估計的比較

2019-10-12 01:08張晶晶
綏化學院學報 2019年10期
關鍵詞:誤差率時距臨界點

薛 嵐 徐 健 張晶晶

(1.徐匯區董李鳳美康健學校 上海徐匯 200233;2.江蘇省鹽城市阜寧師范附屬小學 江蘇鹽城 224400)

一、問題提出

時距認知是時間管理的基礎,時距估計是時距認知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而言,在短時距估計中,時距3000ms是人類能發揮整合意識的最大限度[1],1000ms、2000ms 時距估計的韋伯常數最為穩定[2],約為標準時距的10%[3],且時距2000ms是估計的分段點[4]。顯而易見,時距2000ms是人類短時距估計的臨界點之一。故可以謹慎推理,在短時距估計時,時距 2000ms 與 1000ms、3000ms 的估計結果會有明顯差異。學習障礙主要源自神經心理功能異常。[5]有研究者發現,學習障礙學生(簡稱為LD學生)雖無視覺缺陷[6],但視覺通道信息的傳導速度慢于普通學生[7],還伴有視覺運動障礙。[8]可見,LD學生雖具備正常的視覺能力,但在視覺認知方面存在遲緩。有研究顯示,在時間管理技能上,LD學生落后于普通學生。[9]那么,在短時距估計中,視覺認知遲緩是否會影響LD學生的估計結果和臨界點。也就是說,LD學生的時距估計結果是否也落后于普通學生;其次,他們估計的臨界點與普通學生是否具有差異?基于此,本研究擬對比LD學生與普通學生短時距估計的差異,旨在了解視覺認知遲緩對LD學生短時距估計的影響。

二、研究方法

(一)被試。被試分別來自江蘇省S市和上海F區,總計四所學校,隨機選取34 名LD 學生和38 名普通學生。LD 學生中男生為19人,女生為15人,平均年齡12.4歲。普通學生中男生為19人,女生為19人,平均年齡12.3歲。其中,LD學生的選擇標準為:一是學習明顯困難,語、數、外等主科成績明顯落后,一般在全班排名的最后5%。[10]二是這些學生智力(IQ)正常,且生理、心理與普通學生無異。普通學生的選擇標準是:學習成績不是班級排名最前25%也不是排名最后25%,即學習成績處于中等水平。兩組被試年級相同,身體健康,視力、聽力都正常,被試均為右利手。所有被試均是第一次參加此類實驗,且均出于自愿原則,實驗結束后都給予一定的報酬。

(二)實驗設計。該實驗為2'3多變量實驗設計,被試類別(LD學生,普通學生)為組間變量;時距呈現值(1000ms,2000ms,3000ms)為組內變量,因變量是估計結果和相對誤差率。

(三)實驗程序。采用Eprime2.0軟件進行編程。采用一對一實測法,被試坐在筆記本電腦前端,距離約60厘米,雙目注視電腦顯示屏,右手放在“回車鍵”做準備。實驗開始后,電腦屏幕中央會出現漢字“實驗馬上開始”。2.5秒后,屏幕中央呈現一個時距長度標識,即半徑為1.5厘米的黃色圓形,在圓形中央是黑色加粗字體呈現的時距呈現值,分別為1000ms、2000ms、3000ms,被試看到時距呈現值需立即按下“回車鍵”,此時屏幕變為淡藍色空白,被試認為按鍵的時間長度達到要求,立即松開按鍵。如果超過10 秒,被試未按“回車鍵”,屏幕則自動呈現下一個刺激值。為了預防疲勞和系列效應,在實驗中主要通過平衡被試間的刺激呈現順序。被試可自行選擇休息次數與時間。正式實驗之前,被試先進行練習,直至所有被試明白和熟練掌握為止。

(四)數據處理。計算機會自動呈現時距呈現值,記錄被試的時距估計結果,通過SPSS20.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三、結果與分析

表1 兩組兒童在不同實驗條件下估計結果的對比

(一)兩組被試三種時距估計的準確性。為檢驗兩組被試對三種時距估計的準確性,以三種刺激(1000ms、2000ms、3000ms)作為標準值,以兩組學生的時距估計結果為因變量進行單樣本t 檢驗[11]。結果表明,在短時距1000ms、2000ms、3000ms 的估計中,兩組被試的估計結果都與時距呈現值具有明顯差異,且均傾向低估;LD 學生的時距估計結果波動與普通學生沒有明顯差異(詳見表1)??梢?,兩組被試對三種時距的估計都不準確。由此可見,短時距1000ms-3000ms 的估計屬于精細時距的知覺,這對小學生,即使是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仍是有一定難度的。

(二)兩組被試三種時距估計相對誤差率的比較。相對誤差率是指時距估計結果減去時距呈現值差值的絕對值除以時距呈現值再乘100所得到的百分數。[12]公式如下:

從描述統計數據可見,LD學生的相對誤差率稍高于普通學生,具體表現在LD 組的平均數是0.43,普通組的是0.41??梢?,兩組被試的平均數不具有明顯差異。標準差的分析顯示,LD學生相對誤差率的波動與普通學生相似。此外,時距相對誤差率的平均數相近,唯有在時距1000ms時波動較大,而在時距2000ms、3000ms時的波動一致(具體見表2)。

表2 兩組兒童在不同實驗條件下相對誤差率的對比

以被試類別和時距呈現值為自變量,以相對誤差率為因變量,進行多因素方差分析顯示:被試類別的主效應不顯著,F(1,70)=2.828,p=0.093>0.05,說明LD學生與普通學生的相對誤差率相似,即兩組被試的成績相仿。時距呈現值的主效應顯著,F(2,58)=4.275,p=0.013<0.05,即不同時距呈現值對相對誤差率存在顯著性影響。進一步進行多重比較,時距2000ms 與 1000ms、3000ms 間不具有顯著差異,只有 1000ms與3000ms間具有顯著差異。這說明,時距2000ms依舊是LD學生短時距估計的臨界點。被試類別和時距呈現值的交互效應沒有達到顯著差異,F(2,70)=0.001,p=0.999>0.05。

四、討論

從時距估計的結果看,兩組被試對三種時距的估計結果都與時距呈現值存在顯著差異,LD學生的結果稍差于普通學生,但不具有顯著差異。此外,LD學生與普通學生的組內差異相似。從時距估計相對誤差率的結果看,LD學生與普通學生間的差異沒有達到顯著性水平。研究結論表明,即使LD 學生具有視覺認知遲緩,但不影響其短時距(1000ms、2000ms、3000ms)的估計,且時距2000ms仍是他們的臨界點。實驗中對被試進行觀察發現,在三種時距的估計中,LD學生和普通學生都不同程度地運用出聲數數、默數、晃動手指補償等多種策略??梢?,與普通學生相比,LD學生運用的策略相似。換言之,在短時距估計時,策略運用和時距知覺可以補償LD學生的視覺認知遲緩中的運動障礙、信息傳導緩慢的缺陷。

五、結論和建議

縱觀上述實驗結果,可得出如下的研究結論。首先,在三種短時距估計上,LD學生的成績與普通學生相近,但兩組被試的估計結果均偏離實際時距,且都傾向低估。其次,即便LD學生存在視覺認知遲緩,時距2000ms仍是其短時距估計的臨界點。最后,時距呈現長度的增加不影響LD學生的估計結果。在教學研究中,應深入挖掘研究LD學生(尤其兒童)的時距估計,即視覺運動障礙、視覺信息傳導緩慢對其時距估計的具體影響,這樣才能更全面地描述LD學生的時距估計機制。其次,為了未來的研究,可以關注長、短時距對LD學生的不同影響,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時間管理能力落后的原因,進而克服他們因缺乏時間管理技能造成的困難。最后,未來研究可繼續擴大樣本和短時距估計的范圍,進一步探索LD學生與普通學生在時距估計中的差異。

猜你喜歡
誤差率時距臨界點
基于臨界點的杭州灣水體富營養化多年變化研究
趣味性進度提示設計對時距知覺的影響
生化檢驗全程中質量控制管理方式及應用意義
降低評吸人員單料煙感官評分誤差率探討
“現在”有多長:空時距知覺的分段性研究
基于高逼真駕駛模擬器霧霾天氣下跟馳行為分析
無線傳感器網絡定位算法在環境監測中的應用研究
超越生命的臨界點
電工儀表測量中容易忽略的幾個問題
老年人回溯式時距估計的特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