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育小鎮背景下休閑體育與鄉村旅游發展研究
——以四川省為例

2019-10-15 07:35蒲西安王春華彭雪玲
體育科技文獻通報 2019年10期
關鍵詞:體育項目小鎮特色

蒲西安,王春華,彭雪玲

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建設健康中國的戰略主題。2017年5月9日,體育總局辦公廳下發《關于推動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建設工作的通知》(體群字[2017]73號),啟動了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建設工作,通知明確指出了體育小鎮建設的目的、意義、原則和項目。在國家印發綱要和下發通知僅兩年時間,第一批全國96個特色小鎮,四川省有達州市渠縣龍潭鄉賨人谷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廣元市朝天區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德陽市羅江縣白馬關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和內江市市中區永安鎮尚騰新村運動休閑特色小鎮4個小鎮入選;第二批全國276個小鎮,四川省有成都市郫都區三道堰鎮、自貢市自流井區仲權鎮、廣元市昭化區昭化鎮、成都市龍泉驛區洛帶鎮、眉山市洪雅縣柳江鎮、甘孜州稻城縣香格里拉鎮等13個小鎮入選[1];據了解,2013年四川開展“百鎮建設行動”以來,每年選出100個基礎條件好、發展潛力大、特色優勢明顯的小城鎮進行重點培育,形成了特色建設的四川模式[1],為四川省建設特色小鎮打下了良好基礎。但是,在規劃、管理和運行模式等方面還有待于進一步探討。

1 立足實際,提升內涵,注重文化傳承

四川省是西南地區的一個多民族省份,本土文化突出,民族、民間、民俗傳統體育項目繁多。但是,經過調查發現,一是團隊水平較低、專業性不強,營運模式混雜不清;二是民間民俗傳統體育項目的挖掘和整理不到位,開展項目和形式單一,模仿現象明顯且嚴重,沒有突出各自的特色。如圖1所示:

圖1 四川省已批的17個特色休閑體育小鎮現狀調查

從圖1還可以看出:一是體育或體育旅游專業人員相當少,大大地制約了體育傳統項目的挖掘和整理;二是只注重自然風光的觀賞,而忽略了本土體育特色文化的傳承;三是很多小鎮還沒有完全轉變觀念,靠、要政府撥款現象嚴重;四是跟風建設現象嚴重,對小鎮建設的定位不準確、類型也不明確。建議各地方政府加強專業團隊建設,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加強村莊環境的整治,注重村鎮整體風貌的提升,盡量挖掘、發現和構建特色,使休閑體育小鎮建設有一個合理的定位,即該小鎮究竟屬于產業型體育小鎮、休閑型體育小鎮、康體型體育小鎮,還是賽事型體育小鎮。

2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樹立生態綠色理念

發展特色小鎮要樹立生態綠色理念,完善綠色政策頂層設計,建設運營全過程要強化生態綠色思維,產業選擇須兼顧“特色”與“綠色”[11]。要選擇具有良好生態環境、經典文化傳承和獨特地形地貌的小鎮,結合市場需求,發展文化旅游、健康養老、休閑度假、智能制造、互聯網+、體育運動等業態[2][3]。和諧宜居的美麗環境是小城鎮風貌和建設特色的基本要求。生態保護和風格延續的遠景應該是長期的。發展小城鎮既要追求經濟效益,又要有良好的生態平衡。在規劃、建設、改造中,要注意保持和恢復獨特的地域風貌,避免盲目性跟風[6][5]。

圖2 休閑體育小鎮建設中原生態保護情況

從圖2可以看出:在建設特色小鎮過程中,有些小鎮為了建設一個人心中的特色小鎮,人為地破壞了自然生態環境,重新塑造了一個自認為有特色的旅游新環境。一是違背了中共中央國務院《健康中國2030綱要》的要求,二是違背了國家體育總局《關于推動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建設工作的通知》的原則。其實,要想成為真正的體育特色小鎮,使當地政治、經濟、文化和旅游穩定持續發展,必須延續當地特色風貌,保持和彰顯小鎮特色,發揮小鎮已有的名人效應,擴展文化旅游產業資源和產品,打造留得住人的旅游氛圍,縮小規劃建設與當地傳統風貌的差異,不盲目搬襲外來文化”[6]。

3 加強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建設

臟亂差是許多特色小鎮的普遍現象,基礎設施不完善,管理體制跟不上,服務意識不到位,這也是制約體育小鎮建設的重要因素。

圖3 四川省17個已批體育休閑特色小鎮基礎設施和服務意識調查

從圖3可知:17個特色小鎮中,環境衛生比較好一點僅占58.82%,一半多一點,而一般的就占了29.41%,最差的有11.77%,說明衛生條件的改善確實還需要加強;基礎設施方面,比較好的占52.94%,一般的占35.29%,較差的占11.77%,可能是因為一是本身建設就不完善,二是維修不及時,顯得破舊,損壞嚴重;營運管理方面,比較好的占64.71%,一般的占17.66%,較差的占17.63%,這是由于幾個方面的因素造成的:懂管理的不懂體育,懂體育的不懂管理,或懂體育旅游的不懂管理,懂管理的又不懂體育旅游,甚至體育旅游或旅游管理都不懂的也占了一定的比例。服務意識和文化素養方面;兩項都差不多。服務意識,好的占70.12%,一般的占15.33%,較差的占14.55%,有少數人員是通過專業培訓上崗的,有多數人員是通過短期培訓就上崗的,還有一部分人員什么都不是,而直接上崗的。文化素養方面,好的占72%,一般的占16.48%,較差的占11.52%;說明服務人員整體文化水平不高,沒有通過專業學習,對服務行業的內涵不理解或理解不到位。創新意識方面,好的占32.78%,一般的占42.57%,差的占24.65%,說明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總體不高,文化層次相差較大,最高的研究生,最低的是高中學歷,既懂管理又懂體育旅游或體育的管理人員根本沒有,學歷和專業都不達標,創新意識自然就差,這便成為四川省休閑體育小鎮建設丞待解決的問題。如表1所示:

表1 四川省17個已建特色小鎮管理人員學歷結構調查

體育小鎮對于資源的重新配置、新產品的開發、新服務的催生、新市場的開辟有著重要作用,同時對提高體育產業競爭力、增加就業、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都有著積極的價值,已經成為推動產業融合、促進體育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動力[4]。在小鎮建設過程中,政府的職責在于整體的頂層設計;企業則應在政府頒布的相關法律和對應的規章制度下,結合市場情況和群眾需求,合理開發相應體育產品,提供優質服務,并從中獲取資本回報;當地居民是體育小鎮發展的最終受益方,要積極參與到小鎮的發展規劃中,提高自身素質和旅游服務意識,提升體育小鎮的綜合服務質量,促進重復消費、循環消費,實現體育小鎮的可持續發展[4][7]。

4 加強培育和引進高端人才,將休閑體育和鄉村旅游有機融合

4.1 注重高端人才的培育和引進

專業人干專業事才能高效、合理、最優化地解決專業問題,挖掘和引進更多專業人才,也有利于運動休閑特色小鎮開發的獨特性和創新性,符合小鎮“特色”要求[5]。休閑體育小鎮的建設、管理和營運,離不開專業人才、高端管理人才和高素質的專業服務人才等。而當前體育旅游發展中,產業實踐與理論研究不同步,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不對稱,學校、企業各自為戰,導致體育旅游專業人才短缺,出現懂體育的不懂旅游、懂開發的不懂運營、懂技術的不懂管理的錯位局面[4]。體育小鎮運營中所需要的技術教練員、活動組織人員、旅游服務人員作為旅游項目的帶動者,決定整個小鎮旅游服務質量。提高從業人員素質,完善人才培養模式,定期進行培訓[5],組建一支專業人才隊伍,依托互聯網打造大數據旅游服務中心,提供全方位優質服務,構建智慧體育小鎮[4][7]。

4.2 打造品牌,突顯特色,讓休閑運動與鄉村旅游有機融合

運動休閑特色小鎮是發展體育賽事、運動休閑、康療養生、體育用品加工等體育相關產業[4]。各小鎮要以自身的原生態自然風貌、地理環境和本土文化相結合,以運動、休閑、康療養生為基礎,挖掘和整理一些體育運動項目,吸引更多游客和體育愛好者參與體育活動項目之中,親身體驗大自然和本土文化所帶來的快樂,使他們流連忘返,形成循環消費。也只有通過因地制宜開發當地體育旅游資源,只有以體育為港口,以旅游為靈感,以文化為特色,以產品為利潤,才能創造出足夠大的范圍經濟,才能突顯體育小鎮的主題特色和品牌形象[4]。

5 建議

5.1 充分認識民間、民俗休閑體育項目與鄉村旅游互動發展的重要性,利用當地各種資源和地理優勢,努力開發民間民俗體育項目,并科學合理地融入休閑體育項目;將休閑體育項目、產品與鄉村旅游項目、產品有機融合,根據各地實際,進行科學合理地定位;從游客的消費心理、消費觀念、消費意識等出發,在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的基礎上,以休閑體育項目為媒介,以健康養生項目為主題,結合旅游及旅游產品、休閑運動及休閑體育產品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體育小鎮[8][9];使游客除了觀光、休閑度假這種單一方式以外,還要通過休閑體育項目親自參與其中,在參與體驗中得到快樂,獲得健康。

5.2 在我國體育小鎮建設和振興鄉村建設的背景下,或通過引資等方式,充分利用本地、本民族及地理、地貌等自然資源,不斷開發休閑體育項目和完善休閑體育設施,把休閑體育項目和體育產業融合,打造成具有地域特色的休閑體育文化中心,讓游客在自然中舒展身心;在對休閑體育項目的營運與管理方面,要不斷提高服務人員的整體素質,聘請或培養一部分專業的休閑體育運動、體育旅游或旅游管理等方面的專業人才,不斷尋求新穎的鄉村休閑體育旅游的宣傳模式,提高本地區的知名度,以便更好地促進休閑體育與鄉村旅游有機的融合,滿足游客的消費需求,促進當地經濟快速發展[10]。

猜你喜歡
體育項目小鎮特色
安安靜靜小鎮
“CK小鎮”的美好
熊的小鎮
中小學校開展民俗體育項目面臨的問題與策略研究
小鎮(外一篇)
成語魔方
農村中小學如何開展傳統體育項目
特色睡床滿足孩子們的童年夢
學生穿漢服展示傳統體育項目
《傲慢與偏見》的藝術特色解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