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色植保理念下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方法研究

2019-10-21 04:53安翠芹
農民致富之友 2019年30期
關鍵詞:植保農作物人工

安翠芹

隨著現代農業發展體系的完善,綠色植保理念逐漸滲透到具體的中職工作中,在開展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工作中,要樹立科學的綠色植保理念,注重病蟲害防治工作,提升綜合種植效能。

一、當前農作物病蟲害的發生特點

1、農作物中易出現病蟲害

種植農作物是當前的農業產業發展必然趨勢,但是影響農作物的因素也有很多,例如種植的范圍、種植的土壤性質、種植的農作物品種、種植所在地的氣候變化等都對人工種植有著較大的影響,如果某一個條件未能達到農作物的成長需求,很可能就造成人工種植成活率較低的現象,同時也就會增大病蟲害的危險性。在大面積種植農作物的過程中存在一個較為明顯的缺陷就是不能像野生農作物帶那樣具有物種的多樣性,單一性也就造成了容易產生病蟲害。

2、物種單一易出現病蟲害

眾所周知,我們的生態系統是一個循環的導向系統,所有的生物和物種都具有相生相克的屬性,所以在一個健康的生態環境中每一種動植物都有相互制約的其他物種,這也是生態平衡的關鍵性因素。但是在農作物體系中如果都是農作物,那么物種就會相對單一,造成了昆蟲類也就比較單一,一旦病蟲害發展,則有可能沒有其他天敵對某類昆蟲產生制約,所以在天然調節方面具有很大的劣勢,純農作物中生態環境過于簡單,草地、池塘等的環境多樣性才能引發昆蟲的多樣性,更有利于病蟲害的相互制約功能。

3、長勢不良的農作物更容易發生病蟲害

很多時候人們為了提高經濟效益,對于農作物林的管理上過于松散,并沒有合理的種植和開采。不科學的采伐、過度采伐、缺乏環境整理、亂扔垃圾廢料等都會造成農作物的長勢不良狀況,這樣的生長條件給農作物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就好像人類生活在環境差的地方一樣,營養不良、土壤水質如果不利于生長都會造成農作物的健康惡化,農作物健康狀況不好就會造成抵抗力低下,給病蟲害有了乘虛而入的機會,在一定程度上長勢不良的農作物更容易發生病蟲害,也給防治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二、基于綠色植保理念的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策略

1、人工營造混交農作物體系

我們要盡量避免單一農作物品種的營造,而是要根據農作物所在地的地理環境和氣候環境進行勘察、科學分析,在抵抗病蟲害的特點上進行各類農作物參考,合理搭配不同農作物的混交種植,營造出一個具有循環功能的生態系統,主要以防治農作物病蟲害為主,以自身防御功能為主要控制對象,其他農作物要有益于農作物的成長。在農作物種植過程中我們要注重農作物地形的構造,讓農作物的種植率不能過密,也不能過于稀疏,要讓農作物有足夠的生長空間,將農作物種植密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

2、農作物檢疫和預防措施

我們對于農作物的病蟲害防治工作要從源頭抓起,這樣更有利于防治工作的順利進行,首先我們要在農作物種植之前對于苗木進行檢疫工作,可以適當的使用防病蟲害的藥物,然后要對種植農作物的氣候、土壤、以往的經驗進行推測,預計種植完成后可能會發生什么樣的病蟲害,建立有效的預防和應急響應方案,要保證我們的推測依據可靠,在制定方案上要突出實用性,一旦發生病蟲害,可以有針對性的治理,并能將病蟲害控制在一定范圍內。

3、人工及物理方式的病蟲害處理

人工和物理方式是能夠最大限度上的不影響農作物環境的方法。人工主要是以修剪病蟲害枝條、捕捉害蟲、誘捕害蟲、破壞蟲卵等方法,物理方式主要是機械類的防治方法,可以對農作物注射藥物,將病蟲害農作物進行隔離,對病蟲害部位進行阻隔等。人工和物理機械方法不會污染環境,操作起來比較簡單,但是缺點是見效慢、而且效率比較低下。

4、生物和化學方式的病蟲害處理

除了以上的人工和物理防治方法以外,還有生物和化學防治辦法。其中的微生物防治辦法為利用微生物的寄生性和捕食性對病蟲害進行防治,微生物可以有效地讓病蟲害自生自滅,具有提前性和不影響種植的優勢?;瘜W的防治措施,主要是藥物的噴灑、對于發病農作物局部的熏殺、仿生制劑的防止等,這些技術也可以互相結合使用,可以達到更加高效的效果。同時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也可以相互配合使用,具有見效快、效率高、互補互利的優勢,但是大規模使用化學制品有可能對生態系統造成危害,而且很多病蟲害在長時間的使用過程中可能造成抗藥性,一旦產生抗體,藥物就會失效。所以我們在使用生物和化學方式治理病蟲害的時候不能總是用單一藥物,要注重化學藥品的更換和搭配。

5、日常種植中滲透科學理念

在進行農作物栽培與病蟲害防治過程當中,除草、追肥、灌水是基礎環節,同時也是重要的環節。除草一般每年要進行5次左右,中耕的深度一般保持在10公分左右,要保障土壤的疏松和透氣性。同時,要保障土壤的抗旱保水。在開展除草工作的過程中,要十分注意的是,不能傷到農作物的根部。一般來講,農作物對于水分的利用率相對較低,對于肥料的利用率也不高,在施肥的過程中,普遍的施肥模式無法滿足農作物的快速生長需求,而農作物根部的趨肥性也比較弱,所以在施肥的過程中,要保證施肥的精準性,一般距離不宜超過10公分,同時也不能離根部過近的情況,以免燒傷農作物的根部。在肥料配比中,要堅持一定的百分比原則。施肥的時候,施肥點一般是背面,追肥時候要綜合考量第一次施肥效率,調整施肥的計量和頻率。在灌水的過程中,要保證土壤的濕潤。

綜上所述,農作物作為經濟效益較高的作物,具有廣泛的市場。在開展農作物人工栽培與病蟲害防治實踐中,要注重相應的技術要點,探索科學的人工栽培模式,從選種育苗到田間管理,要探索科學的模式,注重農作物的習性和特點,提升農作物的成活率,有效防治病蟲害,同時保障農作物的生產效率,提高綜合經濟效益。

(作者單位:050500河北省石家莊市靈壽縣農業農村局技術中心)

猜你喜歡
植保農作物人工
高溫干旱持續 農作物亟須“防護傘”
人工3D脊髓能幫助癱瘓者重新行走?
俄發現保護農作物新方法
夏季農作物如何防熱害
廣西植保(2021年4期)2022-01-06
壺關縣:開展2021年植保無人機操作手培訓
厲害了!農作物“喝”上環保酵素
人工,天然,合成
人工“美顏”
新型多孔鉭人工種植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