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水稻種植中的抗病技術研究

2019-10-21 04:53王智圣
農民致富之友 2019年30期
關鍵詞:稻種抗病紋枯病

王智圣

糧食供給問題是關系到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問題,一直以來,由于我國的人口數量龐大而耕地面積開發有限,故提高單位面積內的糧食產量是解決國民生存的根本條件。隨著我國雜交水稻技術的提升,一些種植過程中容易產生的病害問題也引起了農業學家的重視,對水稻作物的抗病管理工作,是保證水稻生產質量的關鍵。本文就水稻種植中的抗病技術內容,作出了詳細的研究與討論。

1、水稻種植中的主要病害及抗病技術

(1)水稻瘟病

在水稻作物易產生的病害中,水稻稻瘟病最為常見,危害的影響也最大,由于其具有較強的傳染性,故一旦發生瘟病,在一定區域內的水稻作物都容易受到污染,致使水稻種植區域的大面積減產。通常情況下,感染瘟病的水稻減產率會在原產值的一半左右,且水稻的米質也會受到極為嚴重的影響。根據發病類型可將水稻瘟病分為苗瘟、葉瘟與節瘟等,其中節瘟的影響較大,一旦發生稻稈節瘟病害,其瘟病會迅速傳染一定區域內的水稻植株,而控制措施也未必能完全有效的對影響范圍進行控制,故提前采取相應控制節瘟傳染病的防治措施,能夠使水稻作物的抗病能力得到提高,將經濟風險降至最低。三環唑是治療水稻瘟病的有效藥物,在預防水稻瘟病的措施中,20%濃度的三環唑藥液能夠起到有效的防治作用。關于水稻瘟病的防治措施及操作,可如表1所示,以作參考。

(2)水稻紋枯病

除水稻瘟病以外,水稻紋枯病也是常見的植物真菌病害之一,也俗稱“花腳桿”、“爛腳桿”,水稻作物染上紋枯病后,植株的秕谷率會持續增長,且水稻顆粒的質量也會降低,難以呈現飽滿的狀態。水稻紋枯病對植株的葉片與莖稈影響較大,貼近水面的葉片與莖稈會出現斑塊狀形態,并會跟隨葉片增長而持續擴大,最終形成大規模的病斑形態。由于其病毒原理是真菌形式的,故病斑上會出現白色的菌絲狀態,最終形成暗褐色的菌核。該類真菌對水稻植株的抽穗過程會產生嚴重影響,使秕谷形式的稻穗增多。誘發水稻紋枯病的原因有多種,其中氮肥施加過量也可能導致植株出現病斑,因此,要想防止水稻紋枯病的爆發,對稻田的管理方式就要規范化,對生產區域的稻田衛生要作出合理的管控,以降低水田中的菌核含量,減少作物植株真菌感染的幾率。另外,稻田中的水稻植株種植密度也會對水稻患病幾率造成影響,若種植密度過大,水稻植株也容易誘發紋枯病。

2、水稻種植中抗病技術的優化管理措施

(1)在選種、育種過程中進行抗病防治

為提高水稻植株的產量與質量,生產者應通過相應的管理措施降低水稻的患病幾率,對種植抗病方面的技術進行不斷的創新與推廣。在水稻的種植過程中,選種與育種階段的管理最為重要,且最初環節的質量把控,能夠使水稻成長得到有效的保障。因此,在選種與育種階段中,應根據種植環境的氣溫、水溫等特點,選擇更適合當地種植的稻種,在稻種的性能方面,也要盡量考慮當地易發生的病害問題,對該方面進行積極的預防。如我國北方水稻與南方水稻就存在種植環境上的差異,這也致使南北方水稻存在較大的產量差異。在育種階段中,生產者可選擇相關防治藥物對已選好的稻種進行浸泡,使其具備一定程度的抗病能力。由于我國的水稻種植形式為雜交水稻,在免疫能力上較傳統稻種已有所提高,故育種期間提升稻種的抗病性,也能提高雜交水稻的單位面積產量,為生產者創造更高的經濟收益。

(2)應用農業科技提高水稻抗病能力

近年來我國關于農業生產方面的科技水平在不斷的提高,通過相關農業生產項目的設立與研究,也取得了較好的技術成果。實現水稻種植的農業現代化生產,能夠增強植株的生存能力與適應能力,在水稻植株的抗病害方面,現代農業生產技術能夠有效降低水稻的患病幾率。我國作為世界農業生產大國,在水稻產量方面始終處于技術領先地位,現代農業科技中,已經研發出許多能夠提高水稻植株抗病能力的藥物與方法,有關部門可加大基層技術推廣力度,將現代農業生產的理念貫徹到實際生產區域,使水稻生產者能夠充分認識到農業科技對農業生產的重要性,從而提升我國農業生產的現代化程度,這也是對農業生產的一種保障。

(3)提高水稻種植抗病能力的實際作用

水稻是我國的重要農業作物,在國民糧食組成部分中占據重要地位,運用現代農業科學技術能夠有效提高水稻植株的方便能力,使水稻在自身免疫方面抵御部分程度的病害侵入,確保水稻植株的順利生長。提高水稻作物的產值,是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的重要基礎,根據數據顯示,我國每年的糧食作物出口數量非常龐大,其中水稻糧食的出口銷售為我國帶來大量的經濟收益。就此可以看出提升水稻抗病能力的重要性,是保障我國國民經濟持續增長的首要前提。當遭遇規律性自然病害時,若未能及時采取有效方法進行方式,那么水稻種植區域內所遭受的農業生產損失將是十分巨大的,這對于我國的水稻種植產業是十分不利的。因此,相關農業管理部門務必提升關于水稻病害防治技術,才能為農業生產提供保障。

水稻種植是我國農業作物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我國國民的糧食也以水稻為主。但水稻種植對生產環境的要求也較高,常由于生長環境的管理方式不合理而造成農作物患病,如水稻瘟病與水稻紋枯病,都屬于破壞力極大且不易治療的水稻病種。故相關防治工作在水稻種植過程中就十分重要,從源頭上防治水稻病害,能夠將風險放置可控范圍內,降低農業生產的潛在風險。增強水稻植株的抗病能力,也是對水稻作物產量的一種保障,從而提高農業生產者的經濟收益。

(作者單位:331616江西省吉水縣冠山農業技術推廣綜合站)

猜你喜歡
稻種抗病紋枯病
我國小麥基因組編輯抗病育種取得突破
bZIP轉錄因子在植物激素介導的抗病抗逆途徑中的作用
四川水稻品種對紋枯病抗性的評價
小麥紋枯病大田防治藥劑篩選試驗
水稻紋枯病防治藥劑的篩選及田間防效
秋收:胭脂米重回京城
水稻機插秧育苗催芽器研制成功
番茄果實感染灰霉病過程中H2O2的抗病作用
硅對水稻幾丁質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影響及其與抗紋枯病的關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