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中丘陵旱地中廂帶狀輪作全程機播“麥玉豆”的實踐與啟示

2019-10-21 04:53鄧衛民陳波劉開燕張春學
農民致富之友 2019年30期
關鍵詞:樂至縣省工機播

鄧衛民 陳波 劉開燕 張春學

以農業機械為載體推廣農業新技術已成為提高作物產量的重要途徑之一。近年來,樂至縣開展丘陵旱地中廂帶狀輪作全程機播“麥/玉/豆”實踐,結果表明:全程機播“麥/玉/豆”三大作物提高了播種質量,且年畝省工6.6個,增產354.6公斤/畝,增長53.2%,省工節本增效1157.52元/畝。全程機播“麥/玉/豆”不僅減輕勞動強度,增加種植綜合效益,而且提高了糧食生產能力。

一、基本情況

樂至縣位于四川盆地中部,沱、涪二江分水嶺上,幅員面積1424.5km2,轄25個鄉鎮,609個村(社區),總人口86.57萬,其中農業人口76.13萬。全縣耕地面積66.95萬畝,其中旱耕地面積40.85萬畝,水田面積26.1萬畝。全縣平均海拔高度426m,年均氣溫16.8℃,≥10℃有效積溫5193℃,無霜期297天。年均降雨量895mm,降雨主要集中在6月至8月,12月至次年4月降雨量少于蒸發量。春旱概率為59%、夏旱概率為63%、秋旱概率為22%。

旱地新三熟“麥玉豆”模式是適應農業結構調整、增加旱三熟種植效益、減輕勞動強度的一種旱地新型種植模式,它不是簡單的將紅苕改種大豆,而是涉及大豆品種、播期、密度等技術綜合配套的全新模式,是集免耕、秸稈覆蓋技術于一體的省工節本栽培技術,具有勞動強度低、抗旱力強、效益好等優點。

二、旱地帶狀輪作全程機播的實踐

1、示范規模

2009年10月開始在寶林鎮雙碑村開展全程機播“麥/玉/豆”。2009年至2011年10月示范面積共30畝,2011年10月至2012年示范面積已達450畝。

2、示范方式

(1)規范改制

川中丘陵旱地推行中廂帶狀輪作“雙三○”種植模式,該模式適合“麥/玉/豆”全程機械播種。

(2)機械化播種

①統一優良品種。小麥選用高產優質高抗的內麥836、玉米選用高產優質的正紅505、大豆選用直立耐蔭高產優質的貢選1號和南豆12。②播種和施底肥一次完成。小麥在10月28日至11月5日播種,在2米開廂中小麥播幅0.67米,機播小麥4行,播種量7公斤/畝,施用小麥專用復合肥25公斤/畝作底肥;玉米在3月28日至4月5日播種,在小麥預留行間機播玉米2行,小行距0.4米,播種量2公斤/畝,施用玉米專用復合肥25公斤/畝作底肥;大豆在5月25日至6月5日播種,小麥收獲后播種大豆2行,小行距0.4米,畝播種量3公斤/畝。

(3)機播用工情況

機播小麥、玉米、大豆分別30畝,共計用工12個,其中機手3個工,雜工9個。

(4)田間管理要求

按照旱地新三熟“麥/玉/豆”高產栽培技術,加強“麥/玉/豆”的田間管理。

(5)選用播種機

選用四川農業大學研制的+2BTF-2多功能播種施肥機,采用不同的播種規格,可分別播種小麥、玉米和大豆。

3、結果與分析

(1)提高了播種質量

機播實現了“四個統一”,即統一優良品種、統一播種期、統一播種量、統一配方施肥,將“麥/玉/豆”高產高效集成栽培技術規?;?、規范化地落實到位。通過實驗可知,機播小麥基本苗達12.39萬株/畝,較人工點播小麥基本苗8.57萬苗/畝,增3.82萬苗/畝;機播玉米間苗后達0.34萬株/畝,較人工點播間苗后達0.28萬株/畝,增0.06萬株/畝;機播大豆達0.69萬株/畝,較人工點播0.41萬株/畝,增0.28萬株/畝。結果表明,機播保證了小麥基本苗12萬株/畝以上,玉米3500株/畝,大豆6000株/畝以上,實現了增密精量播種。

(2)提高了工作效率

寶林鎮雙碑村結合“四川新增1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建設項目”修筑了機耕道,平整了土地,為機播提供了便利條件。通過實踐可知,全程機播“麥/玉/豆”30畝年用工12個,費用1200元,較人工播種“麥/玉/豆”30畝用工210個,省工198個/畝,省工節本9300元/畝;全程機播”麥/玉/豆”三個作物全年畝平共省工6.6個,省工節本310元。機播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還省工節本。

(3)提高了種植效益

2011年全程機播“麥/玉/豆”三個作物產量1021.2公斤/畝,較人工點播產量666.6公斤/畝,增產354.6公斤/畝,增53.2%,增產值847.52元/畝。加上畝平省工節本310元,全程機播“麥/玉/豆”畝平省工節本增效1157.52元,提高了旱地作物的種植效益。

(4)機播的限制因素

①機耕道不配套。川中丘陵地形地貌復雜多樣,道路窄、陡,并且到田的機耕道大多沒有,播種時通過人工搬運機具到田,增加了勞動強度、生產成本和不安全因素,降低了農機具的使用效率。②水源保證率低。小麥和玉米的最佳播種期分別是10月28日至11月10日和3月25日至4月12日,而樂至縣12月至次年4月降雨量小于蒸發量,出現干旱的頻率高,土地宜耕層較差,加之水利灌溉設施不配套,干旱時無水源保證,增加了機播的風險。③勞力弱化制約機播。耕整機+播種機+種子+肥料,總重量在150公斤左右,在換行或換土塊播種時,需要年富力強的勞動力操作,制約了農機的普及。④播種機械質量不高。目前,機播播種層較淺,一但出現旱情對小麥、玉米出苗影響較大。

三、啟示

1、機播是提高川中丘陵旱作糧食生產能力的必由之路

隨著丘陵區農村勞動力的進一步弱化、農業生產水平下降和土地撂荒或季節性休耕等問題的突顯,在川中丘陵區推廣農業機械化迫在眉睫,也是穩定糧食種植面積、減輕勞動強度,提高糧食生產能力的必由之路。

2、機播能促進高產高效優質集成技術落實

通過全程機播能將“麥/玉/豆”種植模式所需的優良品種、適期播種(適期內最宜土壤墑情播種,忌土壤含水量快速下降期播種)、合理密植、配方施肥等高產高效集成技術規范化、模式化地落實到位,提高了播種質量,為高產打下了良好基礎。

(作者單位:641500四川省資陽市樂至縣農業農村局)

猜你喜歡
樂至縣省工機播
樂至縣蠶桑產業高質量發展調研報告
基于產投比的大蒜機播經濟性分析
馬鈴薯機播取得新突破 每畝節約成本360元
樂至縣:就業服務提質量 多措并舉穩就業
樂至縣蠶桑產業提質增效的對策
一種簡易的農業節水灌溉水袋設計
油菜機播機收生產技術初探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轉發省科技廳省工信委黑龍江省增材制造(3D打印)產業三年專項行動計劃(2017—2019年)的通知
秸稈還田條件下玉米精量機播與普通機播的產量比較試驗
不同裝煙方式烘烤成本效益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