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渝東南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探析

2019-10-21 04:53孫章學
農民致富之友 2019年30期
關鍵詞:東南宜居環境保護

孫章學

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吧鷳B宜居”四個字蘊含了人與自然之間和諧共生的關系,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鄉村建設中的具體體現。渝東南鄉村無論是在生活環境方面還是在生產環境方面都與生態宜居的目標要求有著較大的差距,特別是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存在的問題更加突出。

一、渝東南生態宜居鄉村建設中的差距與問題

從總體來講,渝東南地區作為重慶的后花園,遠離大城市與大工廠,山青、水秀、空氣清新,是適宜人居住的好地方。但畢竟是“老少邊山窮”地區,很多區縣至今還沒有脫貧摘帽,離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的目標要求還有較大差距。

1、從渝東南鄉村的生活環境來看

作為傳統的貧困地區,其生活環境更不容樂觀。

①渝東南是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土家族苗族的居住建筑是吊腳樓和傳統木屋。盡管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磚瓦房越來越多,大有取代之勢,但仍然有相當部分的人在居住。這些吊腳樓和傳統木屋的修建大都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有的甚至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了,自然和人為的因素導致很多已經不適于人的居住。

②渝東南鄉村的人們居住相當分散,再加上山區的客觀條件限制,其水、電、路、氣、網絡等基礎設施完善難度非常大,有的地方可以說是根本就無法解決。

③房屋內外多未硬化,排水不暢,晴天灰塵飛、雨天污水流。農村的能源結構還未有根本性的變化,柴草仍然是主要能源。這些柴草要么堆放在房屋的樓上,要么緊靠房屋一周,再加上消防意識淡薄,用火用電知識短缺,隱患較大。五是多數農戶沒有單獨的衛生間和洗浴房,解手在豬圈、洗澡用木盆,極不衛生。

2、從渝東南鄉村的生產環境看

種養業是鄉村農民的主要產業。土地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生產資料。城市就業可在不同地點、場所從事不同的生產活動,還可以經常性的變換,而鄉村農民的居住、生產與土地有著天然的聯系,這種聯系的牢固程度在短期內是難以改變的。因此,生產條件的好壞也決定著是否宜居。

①家庭承包責任制后,農民承包的土地零散不集中,最多一個家庭承包有不聯結的地塊20塊,普遍每家都有5塊以上,這極不利于開展生產活動。

②渝東南土地以坡地為主,平壩很少。坡地陡峭,山路難行,耕作費時費力。

③地理條件、農戶經濟和勞力狀況,導致農機推廣難度大,鋤挖牛耕、肩挑背磨為常態。四是在家農戶普遍文化程度不高,科技知識貧乏,沿用老方法來種、養,導致效率不高。

3、從渝東南鄉村環境的保護情況來看

①農村居民環保意識較差。由于傳統的農村生活方式和在以前的農村建設中重經濟輕環保,忽視了對農民的環保教育,雖然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環保意識卻依然低下,隨意亂丟垃圾、廢水亂排放、毒魚炸魚的現象依然屢見不鮮,環境污染問題越來越多的影響到人們的生活。

②環境保護設施不健全。在過去較長時間里,忽視了環境保護基礎設施的建設,生活垃圾無法集中處理而隨意丟置。居住的分散導致生活污水無法集中處理而排放到溝河,久而久之,河水污染,河道堵塞。

③農業生產過多依賴農藥化肥。大量使用化肥、農藥已經成了農民提高農作物產量的最直接途徑?;?、農藥的超量使用,污染了水源和耕地、破壞了生物鏈、擾亂了生態系統,對食品安全也構成潛在的威脅。

④畜牧、禽類的規?;B殖。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畜牧、禽類的規?;B殖產生了大量的糞便、廢水,或直接排向溪流、河道,或隨意露天堆放,造成了環境的污染。

⑤工業轉移帶來負面效應。越來越多的工業部門開始遷出城市,入駐農村,工業園區在農村開始規?;慕?,農村地區的天然劣勢也使得遷入企業在短時間內無法完善環境保護設施的建設,工業“三廢”肆意排放,大量的工業垃圾在農村聚集,農村承擔著城市工業轉移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

二、生態宜居鄉村建設的對策建議

生態宜居它至少應該包括兩個部分,一是生態,二是宜居。兩者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生態是前提和基礎,宜居是目的和落腳點。生態反映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宜居反映的是人們的生活追求和幸福感的提升,兩者的完美結合才是美麗鄉村建設的目標。

1、著力改善渝東南鄉村的生活環境

生活條件的改善重點在于居住環境的改善。

①對農村木質結構老住房的保護與改造。住吊腳樓和其他老木屋是對傳統的延續,也是渝東南民族文化的傳承,承載著人們對傳統文化的尊敬和繼承。這些房屋是自然與歷史的見證,是人民智慧的結晶,不能簡單地加以拆除,特別是對傳統的院落、自然村落要加以保護和修繕,完善其防火、排水的功能。鼓勵農戶自籌資金與政府補助相結合,對有人居住的破損、老舊房屋進行改造,特別是對危房進行改造,達到適于居住的條件。

②硬化房屋周邊地面(含院壩)及房屋內地面,硬化排水溝,暢通排水渠。實施實施“五改”、“三通”、“三化”,改善村容村貌和村民居住條件。實施生態移民搬遷工程和居民點建設,配套解決水電氣網絡和垃圾收集、轉運及污水處理設施。

③教育引導農民改變生活習慣,實施動物養殖與人的居所分開、糞池加蓋處理;養成環保習慣,不亂扔垃圾、亂倒廢水,屋內定期打掃,及時清理房前屋后的垃圾,并把垃圾堆放到指定的集中收集點,政府要組織力量及時轉運處理;鼓勵農戶建立洗浴設施,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④鼓勵農民綠化美化住所周邊環境,多栽樹、種花。加強消防教育,引導農民增強消防意識,柴草堆放與房屋特別是木質房屋分開;不私拉亂接電線,安全用電。

2、著力改善有渝東南鄉村的生產條件

①實施“三權分置”,推進“三變”改革。鼓勵土地規?;洜I,鼓勵支持大戶經營,鼓勵“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

②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修建并硬化生產道路,減輕生產的辛苦程度;充分發揮原有小水庫的灌溉功能,暢通灌溉溝渠,達到旱時能灌溉,澇時能防洪的作用。特別要解決平時蓄水少、養魚為主,旱時沒水放和不許放水的現狀。繼續加大通村、達組的公路建設力度,硬化生活和生產道路。

③繼續實施退耕還林、還草政策。對坡度大不適于耕種的土地實施退耕,并給以政策性的補償。大力推廣農機耕種,鼓勵農戶購買使用農機設備,繼續對農戶購買農機實施補貼。加強農業科學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加強農民的使用技術培訓,教育引導農民科學種田,科學使用化肥、農藥,保證食品的安全。

3、全力推進渝東南鄉村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①提高農民環保意識。農村的發展是可持續的發展,要以長遠發展為目標,把生態建設納入農村發展計劃中來。加大對農民的環保理論教育以及環境保護宣傳力度,建立完善的宣傳體系,采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標語、漫畫、版報、宣傳欄等方式,通過廣播、電視、報紙、電影等各種媒體,特別要運用年輕人喜歡的網絡、QQ、微信、陌陌等工具廣為宣傳,不斷提高全民環保意識。強化中小學的環保知識普及教育,充分發揮中小學生在環境保護中的“以小帶老”的示范作用。發揮社會組織特別是環保志愿者在環境治理中的宣傳、引導、教育等作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生活環境的新局面。

②完善環保設施,創新環境保護技術。財政支持力度不夠是我國農村環境保護設施不健全的最根本原因。因此,政府應當給予政策傾向,加大對農村環?;A設施建設的資金投入,在農村設置垃圾回收站,合理投放垃圾桶(箱),配備專門的垃圾運輸車及時清運。開展垃圾的分類回收工作,對農村范圍內的環保問題進行實時監督與排查;以居民點、院落、自然村為單位,建立污水處理設施,實現廢水再利用和零污染排放。對沒有環保處理設施的養殖場所要求其必須完善設施,對拒不整改的實施關停。

③提倡綠色生產,推行無公害農業發展。大力提倡綠色無公害農業的發展,擴大有機蔬菜的種植面積,實現綠色農產品的集約化、產業化生產;做好綠色無公害產品的宣傳推廣,借助互聯網+的時代優勢,積極發展農村電商,引導人們形成健康的飲食模式。

④發展生態經濟。充分發揮渝東南的獨特優勢,發展鄉村旅游,重點發展休閑、度假、體驗、避暑等產業項目,建設特色小鎮、特色村莊、特色院落。

⑤健全農村環保法規。各地政府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有關環境保護、生態文明建設的法律、政策,并根據當地的實際因地制宜制定政策措施,設立地方村級環評制度,下放環境保護監督的行政權力,實施區縣、鄉鎮、村組一把手環保責任制,將責任落實到具體的人,并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獎罰措施。

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任務,更是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之一。只有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按照中央的決策部署,踏實工作,生態宜居的渝東南美麗鄉村建設目標才能實現。

(作者單位:409000中共重慶市黔江區委黨校)

猜你喜歡
東南宜居環境保護
環境保護
相約天然氧吧 感受宜居“金匱”
宜居的海底城市
宜居大化
基于環境保護的城市污水處理
宜居星球
《東南早報》伴我成長
新《環境保護法》解讀
空山新雨后,自掛東南枝
不要恢復,要重建——未來自然環境保護之路何去何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