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農業資源與環境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

2019-10-21 04:53杜超穎
農民致富之友 2019年30期
關鍵詞:水土資源生態農業技術推廣

杜超穎

我國地域遼闊,不同地理區域自然條件與水土資源情況存在明顯的區別與差異。南方地區水多地少,自然條件豐富;北方地區水少多,自然條件苛刻。當前,對于區域之間水土資源條件而言,同農業生產力分布出現明顯的不協調不匹配的情況,重視地區之間的資源發展不平衡。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質量得到明顯改善,對農產品的需求日益增加。此外,城鎮一體化進程的推進,居民膳食結構同樣出現一定的改變,對果蔬與肉類需求明顯提高,致使農業生產對生態環境與水土資源造成嚴重的影響與壓力。

以自給自足為基礎的傳統農業逐漸發展成為基于高科技為基礎的現代化農業,對土地做出集約化使用,農業生產整體效率明顯增加。同時,農業生產對環境與生態帶來更為嚴重的影響與壓力?;诖?,人們開始重視對農業發展模式、技術等做出深刻反思,認識了解到農業發展并非僅為增加產量,更為關鍵的在于對產品品質做出改善,確保食物安全,使農業生態系統具備的服務功能得以有效發揮。

1、農業資源與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選擇

(1)構建現代高效生態農業戰略

針對現代高效生態農業而言,是按照“整體、協調、循環、再生”為基礎原理,基于生態經濟系統機構優化,對農業生產與環境保護、經濟發展以及資源高效用做出緊密融合的綜合農業生產體系?!案咝А币渤蔀榉浅jP鍵的重點內容,涵蓋高效益以及高效率的基礎含義。此外,運用現代化經營與管理方法,推動現代科技的不斷發展與全面推廣?,F代高效生態農業基于維護與建設良好生態環境為重要基礎,基于生產優質安全產品與確保人類健康為關鍵核心,基于產品標準為方法,實現高效產出,以此達到生態、經濟與社會效益互相作用與協調發展的農業生產全新模式。

(2)糧食生產區域再平衡戰略

實施食物生產區域再平衡戰略,建立起均衡發展與生產全新格局,實現“南擴北穩、西平衡”,對“北糧南運”的整體規模進行有效的壓縮,防止出現浪費與污染的問題。針對“南擴”,主要為南方或東部區域栽培種植面積提高與復種指數增加的戰略,通過對強農惠農與專項財政政策的科學制定與實施,鼓勵農戶增強栽培種植面積以及復種指數。此外,確保水稻種植平穩的前提下,計劃性的對加工與飼料用糧做出進一步發展,并對“北糧南運”的整體規模進行有效的壓縮。針對“北穩”,主要為穩定栽培種植面積以及復種指數,保證糧食主產區的重要地位。對糧食生產規模做出穩定,避免地下水位不斷降低,確保耕地資源能夠實現可持續使用。針對“西平衡”,是指確保西部區域糧食栽培種植面積實現動態平衡。對中西部區域生產種植做出科學規劃與合理布局,對不同作物種植規模做出合理調整,做到“壓夏擴秋”,實現平衡發展,確保栽培種植面積實現動態平衡,確保糧食實現自給自足。

(3)替代戰略

替代戰略涵蓋貿易替代以及非常規水土資源替代。針對貿易替代而言,主要為基于國內確保糧食安全為前提,適量引進農產品,對水土資源消耗較大的農產品進行替代,從而發展出國際貿易提高虛擬資源的重要替代對策,使我國水土資源壓力得到有效的降級。非常規水土資源替代,主要為對非常規水資源替代對策做出合理開發利用,提高農業用水所需的總量,并采取“綠水替代”。同時,對非常規耕地資源進行有效利用,構建多樣性食物生產體系,確保食物安全,使耕地資源能夠實現可持續使用。

2、農業資源與環境可持續發展政策建議

(1)構建農業生態補償機制

比如,運用稻魚共生系統,能夠對農田進行水量調節與固碳釋氧等外部正效益得到有效提升。同時,是化肥農藥等使用量得到有效減少,是外部福效益損失明顯降低。市場環境中,因為外部效益不能自動完成內部化,因此生態農業耕作方式未能得到重視,并被低估,致使農戶對生態環境保護的生產模式認識不足,無法做出有效運用。相對而言,僅重視糧食整體產量對化肥與農藥采取過多使用,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影響,重視食品存在安全問題?;诖?,需對多功能生態農業予以重視,并采取去大力發展,構建生態補償機制等,促進生態農業可持續發展。

(2)重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

農業科技存在公共產品特點,因此政府應負責對農業課件與技術的全面普及與推廣。不過,我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發展形勢,已無法滿足農業技術推廣的需要,致使農業對全新技術與實用性技術無法得到掌握與運用。對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做出革新與重構,已然變成推動農業生產良好發展與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的重點內容。第一,重視基層農技網絡的全面恢復與發展建設;第二,提高推廣所需資金;第三,基于農機推廣機構為主,重視對農戶與基層農藥經銷商的知識技能普及與培訓,羌胡對農藥化學品的嚴格高效管理。

(3)全面推進農業科技創新

重視抗旱節水技術的創新,與此同時,重視對種植與養殖模式相結合的全面推廣。農業生產階段,我國廣大勞動群眾通過長期不斷的思考,摸索出眾多耕種方法,比如間作與輪作等不同的農林復合經營模式。通過對中間生態關系做出科學調整,對系統結構功能做出充分整合,以此達到對病蟲害的合理控制、提高作物抗性、降低化肥農藥的過度使用等功能。除此之外,現代生態以及生物技術的快速變化發展,通過對生態系統食物鏈、食物網等關系的充分認識與增強,構建與推廣全新生態種植與養殖技術模式。

(作者單位:151100黑龍江省肇東市宣化鄉人民政府)

猜你喜歡
水土資源生態農業技術推廣
基于CRITIC-TOPSIS的許昌市農業水土資源評價
第八屆“一帶一路”食品安全與生態農業論壇
農田水利技術推廣
寧夏農業水土資源利用成功經驗與教訓
對水稻機插秧技術推廣的思考
黑龍江省水土資源承載力綜合評價及空間分異特征研究
中國農業水土資源保護與自然農法國際論壇將于2015年7月24—27日舉辦
中醫適宜技術推廣中的幾個認識誤區
安鄉縣發展生態農業的實踐
保證糧食安全,發展生態農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