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代人經歷的通信改變

2019-10-21 09:18郝佳欣
初中生·作文 2019年10期
關鍵詞:平信毛錢電報

郝佳欣

姥姥名片:

王春枝??????????????????????????????????

1951年12月出生于河南

高中學歷?

媽媽名片:?

王敏

1978年1月出生于河南

大專學歷

“老爸老媽過年好,今年沒辦法和你們一起過年了,我帶領全家通過視頻給你們拜年啦!”通過微信視頻通話功能,我們一家四口(包括我剛滿兩個月的弟弟)給姥姥、姥爺拜了年。手機另一頭,姥姥和姥爺笑著點頭:“過年好,看好孩子保重身體要緊,現在有視頻聊天了,反正也方便?!眿寢尯屠牙言谝曨l通話中開始拉家常,我在一旁不由感嘆:“通信的發展速度可真快??!”

曾聽姥姥講,在新中國剛成立不久的年代里,最常見的通聯方式是電報和寫信。通過郵局收發的信分為兩種,一種是平信。平信是最普通的通信方式,郵票加信封要花兩毛錢,在那個年代,這筆錢還是不少的。平信最快需要三天,外省要一周以上才能送到,不但速度慢,而且信送丟了郵局也不負責。第二種是掛號信。掛號信比平信貴許多,要八毛錢。八毛錢的服務自然要比兩毛錢好,最大的區別不是送信的速度,而是保證信不會丟失。所以,姥姥說,給遠在外省市的親戚寫信,她一般寄掛號信。除了寫信,還有一種在非常緊急的情況下可以選擇的——那就是電報了。電報的傳達速度非???,你在這邊說內容,電報員在那邊就把電報發出去了。當然,電報的價格相比寫信貴多了,所以就得“惜字如金”了。

到了媽媽這一代,通信又是什么樣的呢?那時改革開放不久,寫信依然是當時的主流,但已經有一些家庭安裝了固定電話。那時能裝得起固定電話(座機)可以說是“土豪”了,一整個村子也只有兩三家,有固定電話的家庭常會吸引好奇的小孩前去參觀。姥姥家那時就花血本安裝了一部座機,媽媽說看見它時非常好奇,感覺很新鮮,也在小朋友中有種自豪感:“我家有固定電話!”我調侃道:“家里有一部固定電話就是富人啦,那您看看咱們現在不是每人一部手機嗎?”媽媽看著我笑了:“此一時彼一時,那時哪能和現在相比呀!”

看看我這個00后生活的科技時代吧,手機隨處可見,出門可以不帶錢包,但不帶手機可未必行。手機可以坐地鐵、買東西、查資料、學習……“機”不離手,已經成了許多年輕人的習慣,手機的使用范圍早已不止于通信。不用紙和筆,只需要手機視頻通話,便可與你相隔十萬八千里的好友立刻相見。要是孫悟空生在這個時代,早就不用去西天取經了吧?我在學習古詩時發現有很多離別詩,作者描述的依依難舍之情,令人動容。如果是現在,不管你在地球的哪一端,都可以隨時開啟暢聊模式,那是“so easy”(非常簡單)!

遙想幾十年以后,我坐在磁懸浮列車上,下車后走向無人超市,里面由AI機器人負責,購物時遇到困難它會第一時間幫助我……許多現在還沒有的高科技物品進入我的生活。當我的孩子問起我小時候,我相信他也會調侃我,像我調侃媽媽一樣。這些變化,是我們親愛的祖國從未停歇的前進的腳步??!

50后、70后、00后,姥姥、媽媽、我,三個時代,通信方式巨變下的生活,是因無數人的辛勤付出,祖國才更富裕、更富強。所以,我要為祖國點個“贊”!當然,我也要好好努力,為祖國更加富強貢獻一份力量。

(指導老師:肖 然)

年代小貼士:

1985年以前,北京電報局的公眾電報業務量最多時每月可達300萬份。目前,電報已很少被人使用。

2016年,中國 94% 以上的智能手機都有微信功能,月活躍用戶達 8.06億;微信用戶覆蓋200 多個國家、超過 20 種語言。

猜你喜歡
平信毛錢電報
湯姆的電報
電報
傳“電報”
算了
愿善良的人被世界溫柔以待
算了
算了
重疊數獨
重疊數獨
重疊數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