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在創傷骨科術后感染中的應用研究

2019-10-21 09:14黃科
健康大視野 2019年17期
關鍵詞:負壓封閉引流技術術后感染創傷骨科

黃科

【摘 要】目的:分析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在創傷骨科術后感染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擇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創傷骨科術后感染者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兩組,每組50例。對照組接受常規法治療,觀察組接受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分析結果。結果: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受試者干預后換藥次數、治療費用、創面完全愈合時間以及住院時間明顯更短,P<0.05.結論:在對創傷骨科術后感染者完成清創之后實施負壓封閉引流術加以治療,能夠積極控制創面感染,療效顯著,因此值得進一步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創傷骨科;手術;術后感染;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R816.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7-00-01

在發生骨科創傷之后,會引發四周軟組織感染、骨髓炎以及關節感染等不良癥狀。而值得說明的是,倘若創面滲出液和壞死的組織清除不及時,也會造成感染反復性發作。相關文獻證實:在骨科創傷患者中,尤其是開放性創傷患者,術后感染發生概率為30%。倘若未能及時處理,不但會增加患者的治療時間以及經濟費用,同時也會對其心理造成一定負擔降低臨床療效[1]。負壓封閉引流術為近幾年臨床常用的新型引流方法,其在骨科創傷感染中取得了滿意效果。為了積極提升創傷骨科術后感染治療成效,結合實際情況,本文選擇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創傷骨科術后感染者為研究對象,并對部分患者應用了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得出心得,現將具體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創傷骨科術后感染者為研究對象。在此其中機器絞壓傷23例、壓砸傷28例、交通傷49例,男患者48例,女患者52例。年齡區間為26.37-55.45歲,平均年齡為36.78±2.51歲。受試者在手術后6-8天出現感染?,F依照舊的秩序,將受試者隨機平均分為對照、觀察2組,每組50例。兩組受試者基線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受試者接受常規法進行治療,詳情為:

首先立即清除局部壞死組織,實施擴創。同時利用濃度為0.9%的NS溶液沖洗創面。依照創面實際詳情于1-3天更換敷料一次。對于創傷嚴重者,應放置引流條。

觀察組受試者接受負壓封閉引流術,詳細為:首先對受試者感染創面,徹底性清瘡。全面清除感染以及壞死組織。而對于竇道流膿以及皮膚潰爛者,利用美藍罐注標記。在此之后沿著竇道組織環形切開處理。進入到感染創面之中。并對經美藍標記的組織加以清除,直至發現新鮮組織為為止。清除硬化死骨以及可能發生感染以及硬化的骨折部分。

對于創面實施反復性沖洗。全面清除壞死以及感染組織軟組織,直至新鮮骨質正常為止。將影響感染控制內固定材料取出,仔細刮掉鋼板下針孔內的感染和壞死組織倘若發現病患存在髓內感染應使用擴髓鉆加以處理。如果感染僅僅為牽扯到軟組織或者少量骨質,而不會對術后骨折恢復造成影響??稍诓』际中g后利用石膏或者支具制動。若受試者感染較為嚴重,需要清除的事故較多,則需要進行二期植骨手術。同時使用外固定支架予以固定。在此之后進行負壓封閉引流術植入處理。結合受試者創面的形狀規格,全面修剪VSD覆蓋于創面之中[2]。令VSD的邊緣以及皮膚實現間斷性縫合,以起到固定的效果。倘若創面較大,應使用多片VSD加以縫合。若創面深,則可分層利用多片VSD,同時使用濃度為75%的酒精,全面去除邊緣。皮膚皮質在此之后使用生物通氣薄膜完全封閉創面,預防漏氣。引流管自創口旁薄膜下方引出。利用抽動法完成封閉。后連接負壓引流瓶。同時引流瓶也要和負壓吸引器相連接。若創口收縮、薄膜塌陷顯著,說明負壓引流效果良好。

依照創面規格和引流量,積極調節中心負壓值。后需要縫合創面。完成手術后的12d內倘若引流量較多,應當及時更換引流裝置。利用負壓封閉引流1-3次。倘若也流量較少,傷口紅腫消退,體溫恢復正常。需要再次清創。如果水腫得以緩解,萌出新鮮肉芽組織可以進行直接縫合或者植皮,后封閉創面。

1.3 統計學原理 本實驗使用SPSS21.0軟件包,對計量資料使用T值計算,計數資料使用計算,當P<0.05.視為存在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和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受試者治療費用、住院時間、創面完全愈合時長以及換藥次數明顯更低,P<0.05,詳細見表1。

3 討論

對于骨科術后感染,臨床在進行處理時一直堅持依照受試者感染試驗情況實施對癥處理。但值得說明的是,傳統的縫合、引流、定期更換無菌藥物等步驟需要較長時間。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住院治療時長,同時也會加大患者家庭負擔。有部分患者滲液量較多,還需要對感染傷口實施生理鹽水沖洗創口。繼而加長了傷口愈合時間。

徹底清創為創傷骨科術后感染者治療的關鍵所在。同時也要對患者開展,壞死組織清除,膿液引流。后予以適當固定,采用抗生素等治療。

對于此類患者使用負壓封閉引流術能夠積極促進創面愈合,提升創面血流量,全面清除壞死部位組織,消除細菌病毒。有效加速新鮮肉芽生長,積極改善血液循環,防止了交叉感染。

本次試驗相關研究結果指出: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受試者干預后換藥次數、治療費用、創面完全愈合時間以及住院時間明顯更短,P<0.05.由此看出,在對創傷骨科術后感染者完成清創之后實施負壓封閉引流術加以治療,能夠積極控制創面感染,療效顯著,因此值得進一步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李鐵軍, 孫玉花, 吳文俠, et al.骨科創傷及感染創面應用負壓封閉引流技術治療的臨床療效評價[J].山西醫藥雜志, 2017(7).112-113.

陳杰, 沈金明, 吳煜, et al.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對骨科內固定術后切口感染患者的改善情況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8(7):1053-1056.

猜你喜歡
負壓封閉引流技術術后感染創傷骨科
感染性骨缺損患者應用開放植骨聯合負壓封閉引流技術治療的臨床效果研究
剖宮產術后感染因素分析報告
創傷骨科下肢骨折手術圍手術期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與護理
負壓封閉引流技術治療四肢創傷復雜創面的臨床應用分析
PDCA護理管理模式對預防口腔拔牙術后感染和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的影響
外固定架在創傷骨科患者治療中的應用效果評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