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濃度羅哌卡因在超聲引導下肌間溝臂叢神經阻滯的效果觀察

2019-10-21 07:05王倩筠
健康必讀(上旬刊) 2019年12期
關鍵詞:羅哌卡因超聲引導效果

王倩筠

【摘 ?要】目的:探討不同濃度羅哌卡因在超聲引導下肌間溝臂叢神經阻滯的麻醉效果。方法:選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56例行上肢手術的患者為研究對象,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8例。對照組給予0.3%濃度羅哌卡因,觀察組給予0.5%濃度羅哌卡因,比較兩組麻醉效果。結果:觀察組的尺神經、橈神經、正中神經、肌皮神經的麻醉效果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麻醉鎮痛時間、運動阻滯恢復時間、麻醉起效時間均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獲得麻醉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較0.3%濃度羅哌卡因而言,0.5%濃度羅哌卡因用于超聲引導下肌間溝臂叢神經阻滯的臨床應用效果佳,值得推廣。

【關鍵詞】羅哌卡因;超聲引導;肌間溝臂叢神經;效果

【中圖分類號】R614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2-3783(2019)12-0064-01

近幾年,臂叢神經阻滯麻醉在臨床中應用越來越廣泛,它具有阻滯效果好、安全性高等優點。目前,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超聲引導下肌間溝臂叢神經阻滯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其大大提高了定位準確率以及麻醉成功率[1]。麻醉藥物劑量與濃度對于保證手術的成功具有重要的意義,若麻醉藥物劑量以及濃度過高,則極易出現麻醉意外甚至造成患者死亡;若其劑量以及濃度過低,則容易引起阻滯時間偏短、影響手術進行等情況,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56例行上肢手術的患者為研究對象,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8例。納入標準: 美國麻醉醫師協會分級(ASA)為Ⅰ-Ⅲ級,均能耐受手術;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伴藥物濫用史者;伴有吸煙、酗酒史者;伴有器質性病變者;近期行神經系統藥物治療者;不同意本次研究者。其中對照組男16例,女12例;年齡28-80歲,平均年齡(57.61±1.85)歲;ASA分級:8例Ⅰ級、12例Ⅱ級、8例Ⅲ級。觀察組男15例,女13例;年齡26-79歲,平均年齡(57.70±1.88)歲;ASA分級:7例Ⅰ級、13例Ⅱ級、8例Ⅲ級。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術前,囑咐患者禁飲禁食。將患者送入手術室后,在快速建立靜脈通道的過程中,還應注意監測血氧飽和度、脈搏等生理指標的變化。選擇飛利浦彩超儀進行觀察(探頭頻率:7-15MHz;電流:0.5mA)。使用無菌塑料套扎緊超聲探頭(應涂抹耦合劑),將探頭置于肌間溝區以檢查肌間溝臂叢神經情況,選擇臂叢后外側處緩慢進針(如果回抽無血或發生肌顫等現象,應及時停止進針),兩組分別注入0.3%、0.5%濃度的羅哌卡因。仔細記錄兩組麻醉效果。

1.3觀察指標

兩組手術患者的(尺神經、橈神經、正中神經、肌皮神經)不同部位的神經完全阻滯效果情況;比對兩組手術患者麻醉的(鎮痛持續時間、運動阻滯恢復時間、麻醉起效時間)相關指標情況及臨床麻醉總有效率情況。

1.4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 13.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并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的尺神經、橈神經、正中神經、肌皮神經的麻醉效果分別為85.71%(24/28)、100.00%(28/28)、89.29%(25/28)、100.00%(28/28),均顯著優于對照組的71.43%(20/28)、85.71%(24/28)、75.00%(21/28)、89.29%(25/28)。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麻醉鎮痛時間、運動阻滯恢復時間、麻醉起效時間分別為(9.55±3.47)min、(9.01±3.47)min、(12.57±1.14)min,均優于對照組的(7.77±2.54)min、(7.44±1.20)min、(14.71±1.84)min。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獲得麻醉總有效率96.43%,高于對照組78.57%,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近幾年,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發展以及老齡化問題的日益嚴峻,上肢骨折發生率呈上升趨勢[2]。一般情況下,骨折手術往往需給予臂叢神經阻滯,其中肌間溝法是臂叢神經阻滯中多見的穿刺方法,由于該方法較多利用盲探方式入路,這不僅極大損害了周圍神經,同時也容易引起一系列并發癥。近兩年,隨著臨床醫療超聲檢查技術的不斷研究與創新,超聲引導下肌間溝臂叢神經阻滯已獲得臨床醫生及患者選擇上的一致認可與青睞。 該技術可通過科視下進行操作,定位準確,操作者清晰可見臂叢神經結構及周圍神經組織等優勢,可有缺確保了麻醉藥物均勻擴散到神經周圍,進而促使神經阻滯麻醉的成功率顯著提升。在臨床麻醉藥物中,羅哌卡因是常用類型之一,該麻醉藥物的化學結構與布比卡因藥物具有類似之處。 羅哌卡因可以使患者神經元鈉離子通道有效抑制,有效阻斷其神經傳導、興奮,而且該藥物的心臟毒性較其他麻醉藥物更低。肌間溝臂叢神經阻滯麻醉方法即將局部麻醉藥物于前中斜角肌肌間溝注入至臂叢神經干周圍,以起到有效阻滯所支配區域神經傳導作用。超聲引導下肌間溝臂叢神經阻滯,操作者可以借助電子顯示屏清晰觀察到操作部位神經、操作部位血管以及操作部位相關組織,而且還可以有效辨析部位空間關系,以明顯提升麻醉穿刺準確性,降低多次性重復性穿刺,降低局部麻醉藥用量(或藥物劑量過大)而導致的不良反應[3]。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對不同部位的麻醉效果、麻醉鎮痛時間、運動阻滯恢復時間、麻醉起效時間、麻醉總有效率均優于對照組。綜上所述,較0.3%濃度羅哌卡因而言,0.5%濃度羅哌卡因用于超聲引導下肌間溝臂叢神經阻滯的臨床應用效果佳,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朱 彥,徐鵬,張俊繁,等.不同濃度羅哌卡因用于超聲引導下肌間溝臂叢神經阻滯的麻醉效果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9,13(13):125-126.

[2] 宋文琴,陳林穆,慈愛字.不同濃度羅哌卡因用于超聲引導下肌間溝臂叢神經阻滯的麻醉效果探討[J].系統醫學,2019,4(3):23-25.

[3] 潘明,張振.不同濃度羅哌卡因用于超聲引導下肌間溝臂叢神經阻滯的麻醉效果分析[J]. 中國現代醫生,2018,56(28):118-120.

猜你喜歡
羅哌卡因超聲引導效果
靈動耳環
羅哌卡因用于腰硬聯合阻滯麻醉的分娩鎮痛及對母嬰安全影響
超聲引導下不同硬化劑注射治療肝囊腫的臨床效果評價
探析等效劑量羅哌卡因與布比卡因腰—硬聯合麻醉在老年股骨頸骨折手術患者麻醉中的臨床效果
模擬百種唇妝效果
右美托咪定復合羅哌卡因對術后硬膜外鎮痛60例療效觀察
偽裝效果
各種運動項目的鍛煉效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