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細菌耐藥性及應對措施!

2019-10-21 07:05廖清松
健康必讀(上旬刊) 2019年12期
關鍵詞:抗菌藥青霉素耐藥

廖清松

【中圖分類號】R978.1 ? ? ?【文獻標識碼】C ? ? ?【文章編號】1672-3783(2019)12-0002-02

細菌耐藥性又稱抗藥性,指抗菌藥物對細菌的抑制和殺滅能力降低,細菌對藥物的反應性降低。耐藥性可分為固有耐藥和獲得性耐藥。固有耐藥性又稱天然耐藥性,是由細菌染色體基因決定、代代相傳,不會改變的,如鏈球菌對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天然耐藥;腸道革蘭陰性桿菌對青霉素天然耐藥;銅綠假單胞菌對多數抗生素均不敏感。獲得性耐藥性是由于細菌與抗生素接觸后,由質粒介導,通過改變自身的代謝途徑,使其不被抗生素殺滅。如金黃色葡萄球菌產生β-內酰胺酶而耐藥。細菌的獲得性耐藥可因不再接觸抗生素而消失,也可由質粒將耐藥基因轉移個染色體而代代相傳。產生耐藥性的原因主要是:細菌在生存過程中以抵御其它微生物和保護自身安全,微生物通過改變代謝途徑和用相應滅活物質抵抗抗生素。

在人類的醫療過程中,長時間使用同一種抗生素,很容易產生大量的耐藥菌株。最初在臨床上應用的青霉素具有較好的殺菌作用,但是,長期大量使用青霉素,導致葡萄球菌對青霉素產生了耐藥性,然后又有紅霉素、四環素等各種抗菌藥物的出現,但是細菌對這些抗生素都有了一定的抵抗力[1]??股氐牟缓侠硎褂?,造成細菌產生復雜多樣的耐藥性,特別對于重癥感染患者,很難選擇合理有效的抗生素進行治療,給臨床抗生素使用帶來極大壓力。通常在臨床治療過程中,如果一種細菌對抗生素產生了耐藥性,可以通過加大劑量,但也可能不能到達預期治療效果。細菌耐藥性也是一種自然現象,是細菌長期進化的結果,對抗生素的濫用導致細菌耐藥性的產生。

1 細菌主要耐藥機制

1.1細菌會不斷產生各種滅活酶,導致抗菌藥物失活,使抗菌藥物作用于細菌之前即被酶破壞而失去抗菌作用。

1.2抗菌藥物作用靶位改變,細胞內膜上的靶蛋白改變,從而降低與抗生素的親和力。

1.3細菌外模通透性降低,細菌通道蛋白性質改變和數量減少導致抗生素無法進入,臨床上以銅綠假單胞菌最為常見。

1.4主動泵出,細菌轉運子,附加蛋白和外膜蛋白組成泵出系統,將藥物主動送至胞外。

1.5形成生物被摸,大量胞外多糖形成分子和電荷屏障,阻止或延緩抗生素的滲入。

2 細菌耐藥性的危害

當前,隨著醫療事業的不斷發展,各種新的抗生素不斷增加,抗生素的藥效也在不斷增強,針對細菌感染方面有著較好的治療。但是細菌感染的耐藥性也造成大量的患者死亡,造成用藥困難。對新藥物的研發,有的抗生素的研發需要10~15年的時間,但是對抗生素的濫用,會很快出現耐藥情況,對新抗生素的研發不能趕上細菌的耐藥性變化速度。濫用抗生素很容易引發全球性的健康危機,對人類的生命健康帶來巨大威脅。

在一般的情況下,固有耐藥性需要由染色體介導,耐藥菌本身是存在一定缺陷的,其發生率相對比較低,但由質粒介導產生的耐藥菌會通過轉化、結合等方式進行結合,會產生失活酶等導致耐藥,耐藥菌快速生長繁殖,引起快速傳播和感染。不論是質粒還是染色體介導耐藥性,其都是發生在少數的細菌中,其造成的危害性病不是很大,只有當一些敏感菌被大量滅殺之后,耐藥菌才會大量繁殖,會導致各種感染的發生,一些抗菌藥物的廣泛應用,會使細菌的耐藥性逐漸增強[2]。

細菌的該種耐藥基因會在人與人之間或畜之間傳播蔓延,在醫院內,其中一個病人感染了某種耐藥菌株,也可能導致其它患者或醫務人員感染,此時需要采取醫院感染相關措施,控制耐藥菌的傳播。在耐藥菌的整個系統中,其中單一的微生物細胞中攜帶的耐藥基因會對整個系列產生影響,比如,痢疾志賀菌能夠對抗任何一種抗菌藥,對任何一種抗菌藥產生耐藥性,該種基因也會從一個菌細胞傳遞給另一個菌細胞,志賀菌在一次攻擊中,會留下5、6個耐藥基因,也會逐漸傳給其它細菌[3]。

3 應對耐藥菌的方法和措施

3.1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對于抗菌藥物的使用需要合理應用,避免發生細菌耐藥性,提高對感染病例的診斷,能夠謹慎使用抗菌藥物,要設計出最佳的用藥方案,延長對抗菌藥物的使用壽命。

3.3研發抗菌藥物的替代療法,抗菌藥物的替代產品有抗菌肽、噬菌體等,都是停留在最初的實驗研究階段,需要加強研發工作,應用到臨床中。

3.4細菌通過產生大量的抗菌活性酶,需要針對該種情況進行研究,將酶抑制劑與抗菌藥物聯合使用,能夠通過抑制抗菌活性酶,避免細菌對藥物造成破壞,能夠發揮抗菌作用。在當前臨床研究中,能夠使用的是β-內酰胺酶抑制劑和β-內酰胺類藥物的復方制劑,能夠進行抗菌。

3.5研制新的抗菌藥,如果抗菌藥物出現了耐藥菌,就需要開發使用一種新的抗菌藥,這也是最有效的方法,研發一種新的抗菌藥需要8~10年的時間,但是耐藥菌只能使用2~3年,所以,需要加大對抗菌藥的研發。

綜上所述,抗菌藥物本身并不能產生耐藥性,抗菌藥物在被濫用的時候加劇了藥物的耐藥性,當抗菌藥物自然選擇耐藥基因細菌生存時,耐藥性也就會產生,抗菌藥物的選用,對細菌群都是有一定的壓力,如果對抗菌藥物使用越多,產生的壓力就會越大,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或者是錯誤選擇等都會造成耐藥菌的產生。例如,在治療肺炎時,使用青霉素進行治療,肺炎鏈球菌就會被殺死,在耐藥性出現之前,感染也會被及時治愈,但是,對藥物劑量的把握不夠或用藥時間不準確,會使青霉素對肺炎鏈球菌的繁殖有了時間,其繁殖能夠替代青霉素易感的菌群,導致治療效果不佳,也會使肺炎鏈球菌成為一種新的耐藥菌。根據相關的調查,發達國家醫院對抗菌藥物的使用率是30%,美國是20%,我國在抗菌藥物的使用方面達到60%~70%,過度的使用和濫用,導致細菌的耐藥問題十分嚴重,很多細菌已經對青霉素類、紅霉素等抗菌藥物產生耐藥。需要在對抗菌藥物應用的過程中,嚴格把握抗菌藥物的適應癥,對病毒感染減少對抗菌藥物的治療,對于有適應癥的病人,需要對藥物種類和用藥時間進行把握,合理選擇抗菌藥物,制定出對應的用藥方案,對于一種藥物適應的,就不能使用多種藥物,避免耐藥性和二重感染。

參考文獻

[1] 張世武,王龍,楊淮麗,王自林.2018年某三級醫院細菌耐藥性監測結果分析[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19,22(04):472-476.

[2] 姜曉雪,孫開宇,韓永梅,孫立宇.呼吸內科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9,4(19):109-110+113.

[3] 蔣俊.臨床抗菌藥物應用不合理現象及其危害[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0,19(21):36.

猜你喜歡
抗菌藥青霉素耐藥
如何提高醫務人員對多重耐藥菌感染防控措施執行率
喹諾酮類抗菌藥的不良反應及臨床合理用藥分析
喹諾酮類抗菌藥的不良反應及臨床合理用藥評價
“青霉素皮試”5誤區,你中招了么
抗菌藥的常見使用誤區
細菌為何能“吃”青霉素
抗生素耐藥后還能再用嗎
青霉素類獸藥在臨床上使用注意事項
沙門氏菌耐藥譜分析
青霉素的發明者—萊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