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管內介入栓塞聯合腰穿腦脊液釋放治療顱內動脈瘤的效果

2019-10-21 10:00賓杰朱晟姚浩民郭春雨李志恒
健康必讀(上旬刊) 2019年1期
關鍵詞:顱內動脈瘤

賓杰 朱晟 姚浩民 郭春雨 李志恒

【摘? 要】目的:分析血管內介入栓塞聯合腰穿腦脊液釋放對顱內動脈瘤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間收治122例顱內動脈瘤患者進行實驗研究,根據入院時間將患者分為對照組(61例)和觀察組(61例),對照組采用開顱動脈瘤夾閉手術,觀察組采用血管內介入栓塞聯合腰穿腦脊液釋放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等相關指標;對比兩組患者神經功能評分、動脈瘤復發情況、顱內感染情況以及腦積水發生情況。結果: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術中出血量等相關指標明顯低于對照組,且神經功能評分以及動脈瘤復發、顱內感染等情況均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明顯(p>0.05)。結論:顱內動脈瘤患者采用血管內介入栓塞聯合腰穿腦脊液釋放可有效控制患者動脈瘤復發以及治療后顱內感染情況,提升其晚期生活質量。

【關鍵詞】血管內介入栓塞;腰穿腦脊液;開顱動脈瘤夾閉手術;顱內動脈瘤;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1-0016-02

在臨床上,腫瘤的形成原因為機體因不同致瘤因子的作用,導致局部組織細胞增生,進而形成的一種新生物[1]。而顱內動脈瘤,是顱內腦血管,是腦動脈異常擴張,一般發生在前交通,腦部Willis環位于前交通、后交通、基底動脈位置,臨床上最為常見為前交通顱內動脈瘤[2]。顱內動脈瘤的臨床表現并不顯著,多數患者可能出現頭痛現象,或在夜晚或清晨出現撕裂樣疼痛,嚴重情況下可能造成患者昏迷。本文探討血管內介入栓塞聯合腰穿腦脊液釋放對顱內動脈瘤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選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來我院治療的顱內動脈瘤病患共122例作為實驗研究對象,現有如下報道。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選取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間收治122例顱內動脈瘤患者進行實驗研究,根據入院時間將患者分為對照組(61例)和觀察組(61例)。觀察組男性28例,女性33例,年齡29-75歲,平均年齡(51.21±6.98)歲,對照組男性29例,女性32例,年齡31-80歲,平均年齡(54.23±7.25)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

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均為顱內動脈瘤患者;(2)患者均自愿參加本研究,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1)患有精神障礙類疾病患者;(2)實驗研究過程中患者死亡。

1.2方法

對照組:采取開顱動脈瘤夾閉手術,主要方式為:①根據術前影像學檢查結果選擇開顱入路,于耳前部分做弧形切口。②翻開皮膚和腱膜后,進行腦脊液釋放,釋放完成后充分暴露瘤頸,根據瘤頸長度和寬度進行動脈瘤夾的選擇,將動脈瘤夾閉[3]。③夾閉結束后進行積血沖洗,蛛網膜下腔積血沖洗結束后,采取尼莫地平進行術腔沖洗。④手術后2d進行腦脊液釋放。

觀察組:采取血管內介入栓塞聯合腰穿腦脊液釋放治療,主要方式為:①麻醉方式:全身麻醉。進行血管內栓塞治療,將6F鞘管置入,并將導引導管置入頸內動脈,填塞時要根據動脈瘤大小選擇不同類型彈簧圈。②為預防栓塞治療后出現腦血管痙攣,均在手術前后均服用尼莫地平片。③患者行血管介入栓塞術后2d進行各項檢查,證實患者無禁忌癥才可開展腰椎穿刺前腦脊液釋放治療。④根據患者實際病情決定腦脊液釋放量和腰椎穿刺頻次,是否需要進行腰大池置引流管,并留取標本[4]。⑤釋放治療結束后需平臥6h,根據患者蛛網膜下腔出血量決定是否進行抗血管痙攣治療。

1.3判定標準

神經功能評分:采取神經功能障礙量表評估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總分為100分,分數越低表示患者神經功能恢復良好。

相關指標:比較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術后顱內感染情況、動脈瘤復發率以及腦積水發生率。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分析軟件對本研究各項指標之間的差異進行評價。計數資料采用例數(百分數)表達,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表達,采用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等相關指標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術中出血量等相關指標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明顯(p>0.05),詳情見表1.

2.3兩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神經功能評分、動脈瘤復發、顱內感染等情況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明顯(p>0.05),詳見表2.

3 討論

顱內動脈瘤高發人群主要為成年人,發病年齡在30~40歲之間,主要因過度勞累,感染以及損傷相關。而老年患者出現顱內動脈瘤的原因主要為腦卒中、腦血管出血等情況[5]。顱內動脈瘤嚴重威脅人們的生命健康?,F階段介入治療,夾閉治療是治療腫瘤的重要方式,但夾閉治療后可能導致蛛網膜粘連,動脈瘤周邊腦組織也會受到一定程度干擾,不利于患者術后恢復。而介入手術患者無需長時間臥床,同時對患者腦組織結構干擾極小。

本次研究結果提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術中出血量等相關指標明顯低于對照組,且神經功能評分以及動脈瘤復發、顱內感染等情況均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明顯(p>0.05)。表明對顱內動脈瘤患者采用血管內介入栓塞聯合腰穿腦脊液釋放可有效控制患者動脈瘤復發以及治療后顱內感染情況。

綜上所述,介入手術可有效降低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提升其晚期生活質量,具有一定價值,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萬永泉,郭根明. 腰穿硬脊膜下腔置管引流結合側腦室引流治療腦室內出血療效觀察[J].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6,19(13):109.

[2]?? 劉西坤,潘青松,劉建鋒,等. 腦出血微創引流術后采取腰穿放腦脊液治療重度腦出血32例[J].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6 , 19(6):81-82.

[3]?? 高歌,余艦,張揚,等. 破裂前交通動脈瘤的個體化介入栓塞治療 [J]. 中華神經醫學雜志, 2016,15(9): 928-931.

[4]?? 季杰. 腰大池持續引流治療創傷性蛛網膜下隙出血的效果[J]. 中國醫藥導報, 2016,13(8):76-79.

[5]?? 王凱,蔣廣義,丁大領,等. 比阿培南聯合腰穿治療開顱術后顱內感染的療效及安全性分析[J].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7,20 (7):36-38.

猜你喜歡
顱內動脈瘤
介入治療對急性期顱內動脈瘤患者治療的安全性與效果分析
顱內動脈瘤開顱夾閉術后護理
血管內栓塞治療顱內動脈瘤效果初步觀察及評估
支架結合微彈簧圈技術介入治療顱內動脈瘤療效觀察
夾閉和栓塞治療顱內動脈瘤對蛛網膜下腔出血腦血管痙攣的影響
右美托咪定復合七氟烷吸入麻醉在顱內動脈瘤介入
顱內動脈瘤急診手術體會
關于顱內動脈瘤手術麻醉處理的研究
顱內動脈瘤栓塞術后護理體會
顱內動脈分叉部血管結構與分叉部動脈瘤形成的相關性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