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心理學視角分析大學生“空心病”現象

2019-10-21 05:17王琪鄭學棟杜蘭柱
度假旅游 2019年4期
關鍵詞:心理學應對策略

王琪 鄭學棟 杜蘭柱

摘要:面對當前激烈的競爭與就業壓力,大學生“空心病”現象普遍發生,以個體強烈的孤獨感、無意義感,不知道為什么活著,為什么要去學習和工作為主要表現,極不利于大學生的學習與成長。為此,文章從心理學角度對大學生“空心病”現象進行分析,并結合實際提出應對和改善“空心病”現象的策略。

關鍵詞:心理學;空心病;應對策略

中圖分類號:F59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2-7517(2019)04-0422-02

在社會經濟發展轉型和全球文化的發展沖擊下,大學生“空心病”現象發生較為普遍,高校應增強對大學生心理調適能力的培養力度,積極開展心理危機干預,從而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學習、生活和社會,達到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的目的。

1 大學生“空心病”現象的心理根源

在擁有成熟心理咨詢配置、完善校園生活保障、良好學習資源和成長環境條件下,一些青少年學生卻出現了和客觀環境不匹配的現象,突出表現為在生活中他們容易產生空虛感,對生活失去了信念和動力,同時,也容易產生挫敗感,嚴重影響了其健康成長發展,這一種被稱作是當前校園常見的“空心病”現象?!翱招牟 爆F象的出現不是一種偶然,而是一種社會現象,從發展本質上來看,“空心病”現象的出現有其存在的心理學根源—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是在1946年由美國心理學家埃里克森提出的,他強調自我同一性的形成是由個體心理、生理和環境三個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

2 影響大學生自我同一性發展的因素分析

(1)內部因素

第一,認知發展。大學生自我認識發展階段在自我意識上的沖突具體表現為理想與現實的沖突和主觀與客觀發展的沖突。當理想與現實出現不一致的時候,個體在認識自我之間關系不正確、不具備良好社會適應力的情況下會給自我同一性帶來困難,突出表現為對他人的過度依賴和強烈的消極思想與行為。第二,人格特點。自我同一性的發展與人格特點有密切聯系,不同的同一性發展狀態會呈現出不同的人格特點。第三,心理健康水平。自我同一性形成能夠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而在同一性出現危機時,則會影響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

(2)外部因素

第一,家庭因素。父母對子女的態度、教育觀念、肢體語言、行為活動等影響大學生對社會的認知,不同自我同一狀態的學生在對于父母的依戀、理解、包容、懲罰方面體現出了差異性的特點。另外,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的親子互動模式對其成長影響意義重大,親子之間良好的溝通能夠幫助其更好的探索自我同一性。第二,學校因素。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傳統的教學方式忽視了學生個體成長的差異,不利于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構建創新思維,更不能健全學生人格,甚者會引起一系列的心理問題。第三,社會因素。面對當前激烈競爭環境,學生一方面有繁重的學習壓力,另一方面還有較大的就業壓力,對其形成健康的自我同一性產生了不利影響。

3 提高大學生自我同一性發展的策略

(1)均衡心理健康教育力量

剛入學的學生是“空心病”現象的高發群體,也是最容易組織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群體。高校除了要對剛入學的新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之外,還需要對其之后在學校的學習成長開展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要以適應性教育為主,利用多種方式向學生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引導學生掌握自我心理調試的方法。在大二、大三階段,重點開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緩解學習壓力,廣泛開展互動、討論式的課堂教學方式,要有策略地向學生滲透一些人際交往技巧,樹立大學生職業生涯意識與觀念。在大四階段,多鼓勵學生走出校門,積極參加到各類社會實踐與實習、實訓活動中去,樹立團隊合作意識,增強職業與專業自信,把教育重心放在心理疏導與職業指導方面,幫助學生實現學校與社會之間的過渡。

(2)廣泛開展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充分發揮網絡與多媒體的宣傳作用,積極開拓心理健康教育網絡新陣地。利用靈活多樣、樂于學生接受的方式,幫助學生消除心理困擾。主要表現在:努力構建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設立專門的心理咨詢室和健康教育網站,為學生提供心理咨詢和求助的實體與網絡平臺;針對學生在校的不同階段開展有重點的心理測評工作,對測評結果進行整理、匯總、反饋與總結,對有問題的學生開展個性化的心理輔導;積極開發在線課程、精品課、慕課等學生喜愛的心理教學資源,便于學生隨時學習與分享。

(3)大學生要主動進行自我調適

在解決大學生成長過程中遇到的“我是誰”“我要到哪里去”等問題時,大學生需要從自身調試、自我適應處入手,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了解自我、反思自我,明確主觀我、理想我和現實我之間的關聯,合理對待教師和家長對自己的評價。

(四)積極營造良好的家庭與社會環境

一方面,良好和諧的家庭環境是每個學生健康成長的必不可少的因素,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深刻地影響著學生自我同一性的形成。在引導子女的過程中,父母要意識到大學生已經成年,要將生活與學業的決策權交還給他們自己。在和子女相處的過程中,還要注重自己的教養方式,多多培養學生的自立能力,加強自律性的教育。另一方面,學生的成長發展具有社會性,為了能夠幫助學生形成自我同一性,社會需要為學生的成長營造積極的主流社會文化環境。

4 結束語

文章從心理學角度對“空心病”現象進行了探究,分析了自我同一性形成和“空心病”現象的關聯,并結合當前學生“空心病”表現,從社會、家庭、自我、學校等方面提出了緩解“空心病”現象的對策,旨在能夠引導學生形成成就型同一性,在學習成長的過程中形成科學、正確的理想信念,從而更好地促進個人身心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徐凱文.時代“空心病”解讀[J].陜西教育:綜合, 2016(11):58-60.

[2] 刁生富,蔡士棟.大學生空心病的成因及干預[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 2018(6).

[3] 汪星剛."空心病"下的大學生心理障礙透視[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 30(5):177-181.

[4] 張爽,韓強.網絡"微"視域下大學生"空心病"的預警和干預[J]. 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 2017, 33(12):101-103.

[5] 胡博.讓信仰生長:“空心病”現象背后的教育回歸問題探析[J]. 蘭州教育學院學報, 2017, 33(6):74-75.

【通聯編輯:李雅琪】

猜你喜歡
心理學應對策略
“沒有用”的心理學
什么是心理學
商業銀行在互聯網沖擊下的發展探討
初中英語情趣教學的現狀淺議
筑牢洪災后的輿情“堤壩”
利率市場化改革對商業銀行的挑戰及應對策略研究
我國信用評級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
跟蹤導練(二)5
如何提高應用心理學專業學生的實踐認知
打噴嚏個性心理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