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任務催化情境浸入式的初中英語公開課

2019-10-21 00:06錢夢嬌
當代家庭教育 2019年21期
關鍵詞:初中英語課堂任務型教學

錢夢嬌

摘? 要:初中英語倡導實施任務型教學,陶行知先生強調教學要教學做合一。本文以一堂公開課為例,將任務型教學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論很好的結合起來,在真實的課堂情境中實施教學任務,從而實現教師的教和做,學生的學和做。

關鍵詞:陶行知教育理論;初中英語課堂;任務型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21-0162-02

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做合一的理論包括三方面:一是事怎么做便怎么學,怎么學便怎么教;二是對事說做,對己說是學,對人說是教;三是教育不是教人,不是教人學,乃是教人學做事。這一理論與《英語課程標準》倡導的任務型教學模式如出一轍,任務型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如何將先生的教學做合一理論和任務型教學模式運用于實際英語教學工作中呢?筆者在一次全市公開課上進行了這樣的嘗試,用任務貫穿課堂,讓學生在教中學、在做中學、在真實的語境中完成了教與學的任務。

1.課堂教學的明線——任務驅動

(1)?????? 教學導入是“鋪設任務”

陶行知先生說: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所以思維從問題開始,問題的起點是“疑”,那么教師在教學導入過程中創設問題,就是喚起學生自覺學習,激發思維和培養問題意識的重要方法。

這堂公開課的課題是譯林版八年級下冊Unit 3 Online tours Integrated skills:Travelling at home,以真實有效的問題作為課堂導入部分,增加了學生參與課堂交流的表現機會,活躍了課堂氣氛,尤其對于借班上課的筆者來說,學生的積極參與為這堂公開課迎來了開門紅。

【導入】

第一,Do you like travelling?

第二,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 if possible?

第三,How can we go travelling if we don't have enough money?

這三個問題都是源自學生實際生活,具備真實情境的,符合學生的認知。當回答第二個問題時,很多學生學以致用都回答了香港迪士尼樂園,因為在第二單元學生們剛剛學習了a trip to Hong Kong,所以此問題也符合了學生學習的前后一致性。而第三個問題屬于開放性題目,讓學生們暢所欲言,也能夠引入到我們的課題travelling at home/on the website/on the Internet。這樣循序漸進的熱身活動為接下來的聽力授課做好任務鋪墊。

(2)?????? 課堂教學是“研究任務”

陶行知先生說:看書是學,講解是教。尤其針對這節聽力的公開課,更加需要教師在聽力技巧上對學生給予一定的講解指導,讓學生在聽、說、讀、寫方面達到綜合技能的學習和提高。所以筆者對這堂公開課設置了5個task,如下表所示:

Task one? Listening: Travelling at home

Task Two? Speak up: My pleasure Task Three

Task Three??????? “T” or “F” exercises about Sydney

Task Four Part A3 Writing about the online tour

Task Five? Try to retell the passage according to the mind map

在處理每一個任務時,都需要一定的預設目標和到位講解,例如在處理Task one時采用了Listening tips聽力小貼士的補充:如Look through the listening materials.在處理Task Two時,重組了教材順序,實現了教師“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來教”的教育理念。在處理Task Three時,讓學生就他們所了解的Sydney做了太陽式的發散思維。起初學生們羞于表達,但是在圖文并茂的PPT展示過程中,學生們各抒己見,得到了教師的表揚和肯定。這是教師與學生在做中學,在做中獲得了思維碰撞。通過多種形式的教與學,學生們已經對所要完成的任務有了非常深刻的理解和認識。

(3)?????? 合作交流是“解決任務”

巴西著名教育家弗萊雷曾說過:沒有了對話,就沒有了交流;沒有了交流,也就沒有了真正的教育。那么英語作為語言學科,更加需要學生們大膽的使用英語,想方設法讓學生參與到課堂的教與學中來。尤其在課堂上,教師需要創設真實的情境,采用多種形式,不能僅限于學生的單邊活動,更加需要學生的雙邊活動甚至是多邊活動,比如:Pair work、Group work、Discussion、Interview等等形式都可以運用到英語課堂中來。

【師生交流】Language points課中練習

在聽力公開課的語法講解過程中要做到簡而精,那就務必保證教師的例句具備真實性和情境性。于是在處理mind doing這個語言點的時候,筆者舉了2個例子和學生進行一對一的師生交流活動。

T:I feel a little hot. Would you mind helping me open the door?

S1:Of course not.

T:You are so kind. Now I feel very tired because I have stood here for two hours. Would you mind my sitting on your desk?

S2:Sorry, youd better not.

T:OK,I see. Its impolite to sit on the desk.

在真實語境中學習真實的語言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在第二個實例中所涉及的有關manners的情境,教師無形當中也對學生進行了情感教育,這也是八年級下冊Unit5教學內容,這一細節再次體現了教師的教是一個延續的過程,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生生合作交流】Have a discussion how to use the online tour in groups of four.

一堂成功的公開課必須讓學生動起來,那么討論則是動起來的最好方式,教師指導和鼓勵學生們大膽的討論交流,通過質疑、問答、交流、解答促進思維發展,達到學習目的,也對接下來的完成任務做好了足夠的準備工作。

(4)?????? 語言輸出是“完成任務”

陶行知先生主張:事怎么做就怎么學,怎么學就怎么教;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學的法子要根據做的法子。任務型英語課堂的事就是讓學生說英語,用英語。學生如何學?教師如何教?不是死記硬背,不是我講你聽,而是實現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給學生足夠的空間和時間來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

這堂公開課,筆者竭力體現教師主導性,學生主體性,形式趣味性,任務真實性。采用思維導圖的形式,使main task這一中心任務一目了然,并且降低了語言輸出的難度。同時在聽力公開課上對聽力材料進行復述也是一個全新的嘗試,對于聽課教師來說耳目一新,又完全的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達到了做中學,學中用的良好效果。

2.課堂教學的暗線——方法形成

(1)?????? “鋪設任務”,啟發了學生的自主閱讀

《英語課程標準》提出:語言學習需要大量的語言輸入,教師在課堂上拓展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充足的、盡量真實的語言素材,豐富滿足學生語言學習的需要。

在撰寫教學案的時候將一堂課分為三大部分:課前預習、課中學習和課后操練。每一部分都給予學生明確的任務,讓學生有的放矢,在教學案的大方向指引下,學生帶有明確目的開始閱讀。在課中學習環節亦如此,教師設置有意義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參與其中,大膽的師生交流、生生交流,讓學生一步步成長,從樂于模仿,到敢于表達,讓學生潛移默化的熱愛讀英語,從而實現自主閱讀。

(2)?????? “研究任務”,促進了學生的思維發展

教學需要教師課前做好周密的策劃,精心的設計,這些是教師的預設。教師的教學就是通過師生之間的通力合作把復雜問題簡單化,或者將簡單問題復雜化,從而內化為學生的自主發展。

天長日久,學生們在教師的引導下不斷運用觀察、類比和發散思維的方式,豐富了學習活動,也發展了思維能力。

(3)?????? “解決任務”,奠定了學生的能力發展

陶行知先生發現一些“死的教育”使學生聽了就像囫圇吞棗,一點不能受益。美國教育學家艾德格·戴爾的“學習金字塔”研究發現:學生僅僅通過教師講述的方法學習,兩周以后記得的內容只剩5%,因為這是最被動的學習方式,學生的參與度是最低的。從金字塔的第五階段開始教師就注重學生的參與度了,學生轉化為主動式學習,教學效果也大大提升。

由此可見,課堂活動多些小組討論,多些演練,甚至可以讓學生自己來當小老師,才是最有效的教學方式。學生在參與中掌握知識,生成能力,從而真正實現了從知識到能力的轉化,學生的學習也會變得高效,從而培養了學生的能力,提高了學生素質,為學生的終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常態化的教與學

(1)?????? 學生課前有三問

陶行知先生說:學生求學須具有科學的精神。我們不論研究什么學科,總要看一個明白,想一個透徹,多發些疑問,切不可武斷盲從。所謂課前三問,就是讓學生在上課前學會問問自己“what to learn”、“why we will learn”和“how to learn”。帶著這三個問題學習,力求下課了弄明白這三個問題,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也就主動的從“要我學”轉變為了“我要學”了。

(2)?????? 教師教學重三體

第一,教師是核心主體。

教師首先要從單純的“教教材”的誤區里解放出來,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豐富和開拓自己的知識結構,成為淵博的學者才能成為合格的師者。也就是要想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必有一潭活水。

第二,學生是關鍵主體。

學生的生活經驗、興趣愛好和知識能力等等都應該是教師所關注的重點。學生在探究合作學習中,由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所獲得的能力提升、思維發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建立,都需要學生作為主體性去體驗、參與和實踐的,只有通過這種形式才能課堂的主體。

第三,生活是自然主體。

世界如此的豐富多彩,從教材到媒體,從生活到課堂,從校外到校內,真實的可供教師開發的都可以拿來作為教學資源。倘若把這些鮮活的資源運用到課堂中去,我們教師就真正實現了陶行知先生所倡導的“活的教育”。

4.結語

布魯納曾說過這樣一句精彩的話:“我們教一門科目,并不是希望學生成為該科目的小型圖書館,而是要他們參與獲取知識的過程。學習是一種過程,而不是結果?!边@一堂公開課只是我對任務教學的一次實踐,只是我漫長教學生涯的一小步,教育之路還需要我繼續這樣真實高效的走下去。

參考文獻

[1]初中英語八年級下冊ENGLISH [M]江蘇譯林出版社,2013

[2]范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M]重慶出版社,2006

[3]生活教育[J],2014(01)

[4]林立.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初中英語[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5]陶行知.陶行知自述 [M]安徽文藝出版社,2013

猜你喜歡
初中英語課堂任務型教學
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效率的方式方法
初中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創新化培養
差異教學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探究
任務型專業英語口語教學實驗報告
高中英語閱讀課中任務型教學的應用
初中英語課堂教師提問有效性探究
任務型教學在初中英語聽說課教學的應用研究
閱讀量對初中生詞匯附帶習得的影響
如何有效提高初中英語課堂的有效性
任務型教學在大學英語課堂角色扮演活動中的運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