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東拼購”9月上線在即,與拼多多會爆發戰爭嗎?

2019-10-22 03:13史亞娟
中外管理 2019年9期
關鍵詞:商圈社群京東

史亞娟

京東引入“月活10億的微信流量”后,如何走上“去拼多多化”的差異化拼購之路?

從2019年9月開始,京東拼購將接入微信一級入口,這意味著京東主導的“拼購”平臺,將對接以10億計的微信用戶,成為拼多多最強有力的直接挑戰者。

臨近9月的8月20日,京東拼購在廣州舉辦了合作伙伴大會,現場上千家商家到場助威??梢姶耸碌男盍χ?。

京東拼購放了的大招,預示著新一輪進擊拼多多戰役的打響。也是各大電商平臺面對龐大的“下沉市場”的最新動作。三四五線城市流量的誘惑、拼多多創造的奇跡,讓它們對下沉市場的挖掘從未停止過。然而,京東拼購上線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例如:

素有“品質電商”之稱的京東,如何在更重視性價比的下沉市場里,避開與拼多多的同質化競爭?換句話說,京東做拼購,能與同樣有騰訊投資的拼多多做出差異嗎?

“實惠”與“好貨”之間的天然沖突;京東在頭

部品牌的優勢,與下沉市場更傾向于中長尾品牌甚至是無品牌小商家的現實;乃至京東供應鏈管理能否轉型的新挑戰……帶著這些問題,本期《中外管理》采訪了北京暉邑零售商管理咨詢公司首席咨詢師劉暉。

很多人對“電商渠道下沉”的理解是錯誤的

《中外管理》:9月份,微信為京東拼購開啟“獨家一級入口”,京東拼購將成為下沉市場和社群電商領域競爭的新導火索,這里有個問題:各電商巨頭頻繁提及的“下沉”,與零售業講的“渠道下沉”是一回事嗎?如何理解京東拼購為代表的“渠道下沉”?

零售業的“渠道下沉”,是按零售影響力來劃分的。比如:一級商圈、二級商圈、三級商圈……零售的“渠道下沉”,是一級商圈向社區商圈、鄰里商圈的下沉。是從高客流量商圈向低流量商圈的逐級下沉,最終下沉到最普通的社區社群里去。這些是實體零售業的想法。

而包括京東拼購在內的電商巨頭的“下沉”,是利用互聯網技術突破物理界限,實現的所謂“渠道下沉”。比如:“寶媽團”里,媽媽們是由五湖四海的人組成的。再比如“王凱粉絲團”,盡管個別成員遠居國外,但在互聯網世界里的他們緊密連接。

所以,我們不能把電商說的“渠道下沉”簡單理解為渠道下降到幾級城市、或下降到農村。區分實體零售和電商所說的“渠道下沉”很有必要,以王府井這種輻射全國的商圈為例,它的確有一天接待二三十萬游客的可能性,但這類商圈是好還是壞呢?對傳統零售業這類商圈無疑是好的。但從新零售角度去衡量就要打問號了——因為不能產生復購,這二三十萬游客在未來一定會“稀釋”掉。

需正視困難,電商們高估了“拼購”流量

《中外管理》:因此,京東拼購所謂的“渠道下沉”,不能理解為去三四五線城市,乃至去農村市場發展,這就解決了京東做拼購,是否需要往低端供應鏈發展的問題。但是,目前移動互聯網的流量紅利已經幾近殆盡,即使圍繞移動互聯網的深耕,也是極其困難的。那么,您是怎么看馬上就要升級的、電商們圍繞“社交拼團”的新一輪爭奪戰?

劉暉:現在電商們有些高估拼購流量了。

其實很多流量是被重復計算的,比如:說一個社群有500人的流量,但這500人也可能是其他關聯社群的成員,無數個社群里所包含的人其實是互相重疊的。一個人在A社群買東西后,未必還會在B社群買,即雖然都是社群里的成員,但對社群的價值是有很大差別的。

這就要依靠群組的力量解決問題,其實就是群組的輿論領導者能不能推薦商品很重要,他們是拼團中的核心人物。這些群組領導者是需要算法被大數據計算出來的。時至今日,相比大數據在銷售中的運用,社區社群需要做得更精細化。

現在電商普遍看好社區社群概念。確實,資源就擺在那兒,但未來怎么用,總的來說有兩個方向:

一種是人們真正居住的社區。相應的社區零售典型如蘇寧小店,是以鄰里街坊為核心的社區社群,表現形式是以便利店、小超市為核心的零售模式。這種模式很接地氣,經驗相對成熟。盡管利潤增長沒有大家想象得那么快,但顧客黏度是可以的。

另一種是京東拼購這種以朋友圈為核心的社區社群。它是有共同屬性和標簽的虛擬互聯網社區社群。這種社區社群要解決的問題就比較多了,包括:互聯網技術對消費者個人屬性的標簽化、對社群的標簽化,以及意見領袖在微信或拼團中的激活等等。這些問題對于傳統零售業從業者來講都是非常陌生的。

所以京東做拼購業務,戰略和大方向是對的,但往下走要經過很多試錯。

京東拼購和拼多多天然的差異化邏輯

《中外管理》:自從拼多多模式創造了奇跡后,京東也將市場突破的重心放到了下沉市場,發力拼購、直搗拼多多腹地就是重要布局。今年“618”期間,京東拼購在下沉市場的下單用戶數,同比增長了106%。

但是,京東不可能另做一個拼多多出來,相比于已經成熟起來的拼多多,京東如何在下沉市場做出自己的特色?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

劉暉:京東和拼多多的“定位層”有著明顯不同,所以京東如果貿然到底層農村去和拼多多搶市場,那定位就沒找準。

京東的核心用戶是IT男,男性的購買模式是以理性和邏輯購買為主,所以工業制成品在京東賣得很好?,F在京東拼購需要做好的是:通過整合上游供應鏈,甚至上游生產廠來解決“邏輯的訂單”問題。

比如:京東和一個電風扇生產商談業務,一個幾十萬元的訂單,京東之所以能夠承諾一次性付清貨款,同時廠家也給京東五折的優惠,并在規定時間內做出來,業務能談攏的依據,就是大數據算法對京東用戶群精準分析的邏輯。

拼購模式的最大好處是:它在大數據中可以提前算出可能有多少用戶匹配這類產品,再利用拼購模式先把貨款收上來,也就是先把“確定性”整合好。京東憑借這種“確定性”,再去和生產商談訂單;生產商也會拿著這種“確定性”去和原材料廠商談訂單。這樣就大大縮減了每個環節的成本。生產商因為一次性拿到了京東大額預付款,會給京東極優惠的價格;原料廠商也因拿到生產商預付款,也會給生產商打很大的折扣。最終京東給到平臺IT男的價格,也是極具性價比的。

拼多多做的又是什么呢?它告訴消費者:“我賣一款模仿品牌的電風扇,京東的品牌風扇賣500元,我只賣200元?!逼炊喽嘤脩羧阂氖菍嵒?,低端消費群首先解決的是購買的問題,他們不在乎商品使用時長。這導致了“窮人越窮、富人越富”現象,窮人總是停留在消費的“貧窮陷阱”。拼多多無疑敏銳捕到了低端消費群對于廉價商品的“貧窮陷阱”,所以它永遠不會得到京東IT男的青睞,因為理性主導的IT男最先計算的是性價比;更不會得到天貓白領用戶群的青睞,因為仿冒品缺少顏值和附加價值,并不吸引感性主導的都市女性消費群。

這談不上好壞優劣,只是不同群體特征和電商定位的差異。

差異是由不同電商消費群對商品的不同認知造成的,商家基于此,會對不同消費者給予不同的標簽,我們稱之為“分層區隔”。就是把不同的消費者區分成不同的格子,根據不同的消費習慣,能細分出270個格子。再通過大數據把消費者ID往這些格子里投射,之后便形成了不同的社群,隨后商家找到不同社群的意見領袖進行談判,由他們推送相關的商品信息。

京東、拼多多如爆發戰爭,將是優質供應鏈之戰

《中外管理》:京東拼購做下沉市場,雖然很大程度是把社群電商理解為下沉市場,但是在社群電商里,對中長尾品牌的性價比需求,依然會比京東原有的客戶群要大。如果會有這樣的變化,京東現有的供應鏈如何為京東拼購重構,就很重要了。如何看待拼購將面臨的供應鏈重構挑戰?

劉暉:京東要想保證“低價不低質”,首先要解決的是上游生產的問題。這就需要打破零售原有的代銷制或經銷制,往上游走,采用買斷制或預付款制,這樣很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這也是蘇寧、國美一直想做的事。因為,零售商要想低價還要保證高質量,只有控制住上游,讓上游只有生產利潤而沒有額外利潤。更重要的,買斷制或預付款制能為京東打造一個閉環,把消費者的信息直接傳遞到零部件廠家,這是所有零售人的夢想。

解決上游生產問題最直接的方式是對生產商投資參股,這樣可以直接影響企業決策。而要做到這些,京東必將作出一個很大的改革——不僅要介入上游的生產制造環節,更要與“上游的上游”——零配件生產商緊密合作,這才稱得上真正的“供應鏈管理”。

零售共分兩條鏈:一條是“往上去”的供應鏈,一條是“往下去”的物流配送鏈。能把這兩條鏈都搞明白的零售企業是無敵的,由此形成的優質供應鏈,一直是零售業最核心的實力所在。

而供應鏈優勢也是京東與拼多多決戰下沉市場時最明顯的優勢。2018年4月,京東就啟動了“萬家工廠直供”戰略,深入數十個行業集散地、工廠,針對近百個細分品類,挖掘出具有競爭力的商品,目的就是直接與合作商家無縫對接。廠家直供將是社交電商的下一個戰場,京東希望打造1萬家直供廠家,也是在重塑京東供應鏈系統。

某種程度上,電商“下沉之戰”已成為優質供應鏈之戰。而供應鏈之戰,早已從最初的“紙巾、絲襪、內褲”的“拼多多三寶”,演變成從衣鞋褲襪,到吃喝玩樂等更豐富的類目。不過,相較于消費者日常生活所需的豐富冗雜,下沉市場的供應鏈建設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猜你喜歡
商圈社群京東
打造世界級文旅窗口 構建千億級黃金商圈
13年首次盈利,京東做對了什么?
農產品電商圈的“烏托邦”
商圈商業的秘密:創新
商圈檔案
母嬰電商的社群玩法
VC靠邊!社群股權眾籌來了
天使進化——VC靠邊!社群股權眾籌來了
在超市快送上超越京東
小黑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