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癥肌無力康復訓練3重點

2019-10-23 17:59王勇
家庭醫藥·快樂養生 2019年10期
關鍵詞:肌無力肌力協調性

王勇

據《2018重癥肌無力患者生存報告》顯示,我國患者有近2/3在19~53歲的黃金年齡段發病,直接影響他們的生存狀況,女性患者的生活質量最低。對于全身重癥肌無力患者來說,康復訓練很重要??祻陀柧毧梢赃_到恢復患者的肌力,增加關節活動度及改善身體協調性的作用,使患者不僅能恢復正常肌力還能達到正常生活和功能活動的目的。

三“T”治療辦法收良效

很多人對康復的認識存在誤區,康復在很多人心目中就是指疾病完全恢復。實際上,康復醫學是一門新興的學科,是一門以消除和減輕人的功能障礙,彌補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設法改善和提高人的各方面功能的醫學學科,運動療法、作業療法等是現代康復醫學的重要內容和手段。

為了讓重癥肌無力患者的康復治療更有針對性,目前,我國各級醫院康復醫學科多采取三“T”治療辦法,即PT、O T、ST。

PT指的是物理治療,包括各種主動和被動運動(有氧訓練、肌力訓練、關節活動訓練等)及聲、光、電、熱、磁等物理因子治療。

OT指的是作業治療,包括木工、金工、各種工藝勞動(編織、陶土、繪畫)、日常生活功能(衣食住行和個人衛生)的基本技能,著重培養患者生活獨立和回歸社會的特征。

ST指的是言語治療,對因聽覺障礙所造成的言語障礙、構音器官的異常,腦血管意外或顱腦外傷所致的失語癥、口吃等進行治療,以盡可能恢復其聽、說、理解能力。再輔之以傳統的針灸、理療,將現代醫學與傳統治療結合起來,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物理治療3重點

1.肌力訓練

(1)坐位平衡訓練:患者屈膝依靠背架支持坐在床上,漸漸去除支架,把雙腿放在床邊,也可在床側或床頭設上圍欄桿、把手或捆上繩索,以助坐起。坐位平衡訓練可增強軀干肌力和坐位平衡力。

(2)行走訓練:剛開始應由他人扶持,漸漸過渡到獨自行走,同時注意糾正行走時的動作和正確用力。訓練時主動作屈膝動作和踝關節背伸動作,選擇較輕而堅韌的拐杖,長短適宜。

(3)使用輪椅訓練:協助人員站在輪椅后面,用兩手握住輪椅扶手或背,再用足踏住下面的橫軸以固定輪椅,輪椅放在重癥肌無力患者健側,上下時要掛上手閘;患者上去后,繼續練習椅上活動,前后動和左右旋轉。

2.關節活動度訓練

患者一開始可以在醫生的幫助下做關節最大活動范圍內的活動,漸漸地可以自己按照醫生的指導方法進行鍛煉。

3.身體協調性訓練

研究發現,重癥肌無力患者進行身體協調性訓練對恢復其日常生活功能意義重大。適合重癥肌無力患者的身體協調性訓練包括:(1)手腳反向動作,單腳站立,雙手擺動與提起腳作方向相反運動;(2)站蹲撐立,先站立后蹲,然后雙手撐地雙腳向后蹬直,雙腳再收回原地,最后站起。

患者進行上述訓練不可操之過急,應循序漸進;應在專業人員(醫生)指導下進行,不可盲目訓練,否則會導致反作用。

營養和心理支持必不可少

營養療法:對重癥肌無力患者應給與高蛋白質飲食,既可增加肌纖凝蛋白的合成,加強肌肉的收縮能力,又可以加強病體自身的免疫能力。蛋白質的供給量約為每天1.5克/千克體重,以優質蛋白為主?;颊呙婕?、咀嚼肌、咽喉肌等肌肉群受累時,進食會有不同程度的困難,必須休息片刻后才能咀嚼。供給的膳食應為流質或半流質飲食。

心理支持:重癥肌無力能引發人體從表情、吞咽、視力、運動甚至呼吸等各種受骨骼肌影響的功能障礙,但外觀上卻沒有殘疾,往往“看起來很好”,常被誤解為“裝病”“沒事”“懶”等,無法得到公眾的理解。另外,重癥肌無力是一種慢性進展性疾病,病程長花費大,患者往往思想顧慮多,精神負擔重。因此,患者需要得到家屬朋友的關懷、理解和支持。

猜你喜歡
肌無力肌力協調性
產后盆底康復護理干預對盆底肌肌力的影響
老年人不可缺少肌力訓練
協調性練習在小學足球訓練中的作用
預防護理在全身型重癥肌無力患者預防誤吸中的應用效果
重癥肌無力疾病有哪些明顯特點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際在于晨
眼皮下垂警惕重癥肌無力
女性練肌力,護心、遠離糖尿病
各地區高等教育與經濟發展水平協調性分析
環境雕塑在共有空間中協調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