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苦難大地中底層人群的觀照

2019-10-25 17:28畢燃
科學與財富 2019年27期
關鍵詞:生存底層精神

摘 要:《一句頂一萬句》描繪了生活在社會底層世間百姓的故事。作者以冷靜的旁觀者敘述角度為讀者呈現了楊百順從十一二歲到去世的平凡又不凡的一生,以及牛愛國三十幾年人生的經歷與找尋,展示了一幅眾生百態又耐人尋味的底層生存的瑣碎艱難、沉淪無奈,展現了現當代中國幾代人的生存狀態和精神意識。

關鍵詞:底層;生存;精神

《一句頂一萬句》是劉震云的代表作,小說描繪了底層眾生百態,有賣豆腐的、殺豬的、剃頭的、染布的、販驢的,還有提著刀上路殺人的。在故事中,你幾乎找不到那些看似感人至深,實則虛情假意的人間大愛,有的只是小人物內心真真切切的貧瘠和荒蕪,那份孤獨的冰冷遠勝寒冬的深夜,于是人們不斷地尋找,尋找一個能夠說得上話的人,一個能溫暖靈魂的朋友。有人評價道:“洗盡鉛華,返璞歸真,筆觸始終緊貼苦難的大地和賤如草芥的底層人群,結構單純而內容豐富,命懸一線而蕩氣回腸,主人公常常走投無路而又一直勇往直前。這是劉震云迄今最成熟、最大氣的小說”。

一、 繁縟而雜多的生活場景

《一句頂一萬句》分為上篇《出延津記》和下篇《回延津記》,上篇是以楊百順的人生成長經歷為主線,通過他為生計問題的奔波,敘述了他與“底層”各式各樣職業(剃頭的、殺豬的、破竹的、挑水的)人的交往過程,展示了他個人在謀生過程中的人生困惑和“底層”世界里一個群體的精神困境。下篇敘述了楊百順的后人牛愛國在自己婚姻上遇見問題時,與三個“說得著”的朋友交互往來的經歷,展示了個人人生擺脫孤獨困境的努力以及這種努力的徒勞。

僅就人物而論,上部不到二十萬字的篇幅中就寫了上百位之多的各色人物。其中最為重要的是主人公楊百順( 即吳摩西)、他爹( 賣豆腐的老楊) 、兄( 楊百業) 、弟( 楊百利) 與 “嫁給”他的寡婦吳香香和養女巧玲。其中每個人物都有獨特的性格、典型的相貌特征,都有各自的謀生手段和生活方式,與楊百順有著直接或間接聯系。如找活、尋人、打架、交友、傳教、說媒、殺豬、販蔥、種菜、斗氣、“噴空”、“手談”、“說理”、做買賣、婚外情、舞社火、退婚結婚等??梢哉f這部小說細致入微地再現了上個世紀前半期河南農村的真實生活面貌,展開了主人公楊百順的坎坷命運行程。

小說的下部“回延津記”中寫的人物比上部要少一些,因此故事整潔一些。主人公是牛愛國和其母曹青娥( 即上部中的巧玲) ,馮文修、杜青海、龐麗娜、崔立凡、章楚紅、李克智、宋解放、百慧、小蔣等等。這些人生活于沁源、泊頭、襄垣、咸陽、平山、滑縣、延津等幾個不同的地域之上,他們的生活中有著各種各樣的麻煩和困惑,而牛愛國這個人物作為線索將平凡的他們及其普通的生活貫穿起來,也構成了一個開闊豐富、復雜變幻的當代底層社會場景。

二、話語主導下的日常生活

程德培先生說:“劉震云的小說總是和嘴有著密切的關系?!?小說中的楊百順可謂在嘴巴的兩大功能———飲食和“說話”。楊百順出生在楊家莊一個賣豆腐的家庭,繼承祖業賣豆腐養家糊口應當是合乎情理的人生選擇,哥哥楊百業就是如此。然而楊百順對賣豆腐感到厭倦,對老汪的《論語》也并無興趣,而是向往羅長禮喊喪的迷人神采和無限意味,哪怕是忍饑挨餓,卻終究是走出了楊家莊。流浪中的他先后跟隨老曾學殺豬,到老蔣的染坊擔水,跟隨詹牧師信教進而到老魯的竹業社破竹子,在縣城打零工,在縣政府種菜,入贅吳香香家賣饅頭,直到改名羅長禮,踏上遠走陜西的火車。楊百順并非能言善道者,但卻有著自己簡單樸素且不失真實的自由訴求,比如在縣城打零工的時候,雖然是吃了上頓沒下頓,但他依然在“社火”中玩得淋漓盡致,雖然入贅吳香香家,但他對賣饅頭的寒暄客套不感興趣,臘月里仍希望玩“社火”,在與吳香香爭吵時有著樸素的自由意識: 吳摩西見她越說越多,已經把一件事說成了第三件事;已經說的不是社火,成了治氣。本不想回嘴,突然想起一句話;能想起一句有力的話,在吳摩西也不容易,吳摩西便脫口而出:“我是你男人,不是你雇的伙計;伙計到了年關還要放假呢。我想玩就玩,你管不著! ”此外,吳摩西與巧玲之間的“說話”并無什么成語典故、詩文酬唱、人生思索等,而是圍繞簡單的日常生活展開,諸如堵雞窩、點燈、上廁所等極為普通的事情,簡單親切,安寧愉快。

三、傳統倫理中的心靈隔閡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父子、兄弟、夫妻之間的親情不應該存在多大的隔閡。然而小說中沒有慈愛的母親形象,偉岸深沉的父親形象成了被嘲諷的對象。

母親,慈愛的象征,總會無私博大的給孩子以愛護、呵護和庇護,然而《一句頂一萬句》中的母子、母女關系卻并不這樣。老李不記別人的仇,單記他娘的仇:老李小時候偷棗糕,他娘抄起鐵勺朝他的腦袋砸開了一個血窟窿,從那以后老李一直記著他娘的仇。等老李他娘老到需要兒子照顧的時候,老李雖然每天伺候他娘,但從來不跟他娘說話。得知兒子要給自己辦壽時,說“是給我做壽嗎?不定憋著啥壞呢?!?/p>

同樣作為人母的吳香香,不帶些許留戀地把女兒巧玲留給了楊百順后隨老高私奔而去,最后丟下一句“她(巧玲)跟你說得著,跟我說不著”,而作為女兒的巧玲,得知自己的母親離開自己的時候,也并沒有哭哭鬧鬧,像書中所說“娘跟人跑了,她竟無動于衷,既不哭,也不鬧,該吃吃,該玩玩”。

而父親,在傳統文學作品中,本應具有深沉偉岸、關愛教育子女的形象,而在小說中,老楊充溢著封建家長作風、見識短淺、沒有主見。楊百順十分記恨老楊,父子二人并無什么感情。有一次在楊百順生重病的時候,因為弄丟了一只羊,老楊不管楊百順的病,“解下自己的皮帶,兜頭抽了他(楊百順)一皮帶”;楊百順拜老曾為師學殺豬期間,白天要跟老曾去殺豬,晚上還要走幾十里路回家過夜,十分辛苦,作為父親的老楊沒有給予兒子應得的關心和寬慰,卻是一個勁地說風涼話:“你不學做豆腐,我豆腐坊也沒停過,誰離了誰都能過”,“哪天我得提封點心,去老曾家看看,人家用的啥法?我使喚兒子,一步使喚不動;他剛見面,使喚他每天跑三十里”。

劉震云以平靜幽默、娓娓道來卻又能纖毫畢現的筆觸描寫了百姓之間的情感隔閡、心靈壁壘,這是中國底層社會占極大比重的真實心理常態。

對于強者,要關注他們的精神世界;對于弱者,要關注他們的生存。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小人物始終在與窮困、苦累、卑賤拼搏,于是大多數作家都會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描寫弱者的窮困潦倒和不幸遭遇,很少有人會以純寫實的手法去深入他們的內心精神世界,去探求他們的精神需求。

劉震云不僅描繪了底層的生存境地,而且在作品中突出作為一個人的精神需要,表現了人無可言說,幽靈般伴隨人存在的孤獨感,小人物們都在尋找一個能說得著話,能排解孤獨,能夠獲得人與人之間溝通和溫暖的知己?!兑痪漤斠蝗f句》是對民族內部精神存在狀態的深層追問,它試圖展示民族群體中個體的精神面貌。劉震云始終探索著中國人的精神存在方式,尤其是探究平民們的精神存在方式,更深層地揭示鄉土之魂。

參考文獻:

[1]劉震云. 一句頂一萬句[M]. 武漢: 長江文藝出版社,2009.

[2]陳曉明.“喊喪”、幸存與去歷史化:《一句頂一萬句》開啟的鄉土敘事新面向[J].南方文壇,2009(5).

注:

1程德培. 我們誰也管不住說話這張嘴———評劉震云的長篇《一句頂一萬句》[J]. 上海文化, 2011( 2) : 15.

作者簡介:

畢燃(1987-),女(漢族),四川成都,武警警官學院基礎部應用寫作教研室講師,碩士,研究方向:中國現當代文學。

猜你喜歡
生存底層精神
航天企業提升采購能力的底層邏輯
虎虎生威見精神
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
初心,是來時精神的凝練
拿出精神
淺析當下國內類型電影的現狀及對策
在勞動中獲得
困境中的生存
回到現實底層與悲憫情懷
中國底層電影研究探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