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思精神生產理論視域下的鄉村文化振興研究

2019-10-28 12:15廖紅雪
理論觀察 2019年8期
關鍵詞:路徑研究

廖紅雪

摘 要:馬克思精神生產理論認為精神生產是生產主體自由創造的生產過程,具有傳承性、時代性和獨立性等特點。鄉村文化振興作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重要領域,因此在馬克思精神生產理論的維度下探究鄉村文化振興具有重要的意義。鄉村文化的振興要著重對精神生產的主體的價值取向進行培養,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與時俱進的將文化傳承與創新結合,使城鄉共享文化資源,并農村文化振興戰略緊緊圍繞“五位一體”戰略布局展開。

關鍵詞:馬克思精神生產;鄉村文化振興;路徑研究

中圖分類號:A8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19)08 — 0036 — 04

精神生產理論是馬克思生產理論中關于精神生產領域的理論性科學論述。

精神生產理論不僅精神生產理論不僅科學闡釋了精神生產的生產過程,包括對生產手段,生產資料和生產特征,而圍繞且生產主體與客體的,述了精神生產的內部邏輯和的論述。而且圍繞闡述了精神生產內部的邏輯與外在生產條件的關系,從而構成了一個科學的理論體系。社會主義鄉村文化建設是馬克思主義精神生產的組成部分,因此分析精神生產理論的特性及發展邏輯對把握農村文化的內在結構和發展規律鄉村文化振興具有深遠的意義。

一、精神生產理論的內容及特征

(一)精神生產的內涵

從人的主觀能動性看,精神生產可分為自發性的精神生產即思想、觀念和意識的生產和自覺性的精神生產即政治 、法律 、道德 、宗教 、形而上學等的社會意識形式的生產兩個層次。自發性的精神生產活動是人腦對外界事物直接機械的處理和反應,缺乏邏輯性并且有著濃厚的主觀色彩。自覺性的精神生產是對生產材料進行系統分析和嚴謹加工整理。自覺性精神生產成為精神生產的關鍵組成部分,是生產力的發展及分工的進一步深入的結果。馬克思《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提到了“思想、觀念、意識的生產最初是直接與人們的物質活動、物質交往,與現實生活的語言交織在一起的。人們的想象、思維、精神交往在這里還是人們物質行動的直接產物。表現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學等的語言中的精神生產也是這樣的?!薄?〕

(二)精神生產的主要特性

1.精神生產是生產主體自由創作的生產過程

精神生產是觀念的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它主要通過生產主體的大腦來完成,在這一過程中,生產主體的創造力得到充分發揮充分、自由地將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意識傾向注入精神生產中。在整個精神生產過程中,人作為精神生產的主體,創造性的發揮主觀能動作用,精神生產的產品體現著生產者的思想偏好和情感傾向。精神生產主體根據自己的偏好和需要,不拘泥于固定的、唯一的形式,可對生產對象進行取舍,可自由的選擇精神生產手段對生產對象創造性改造,生產出新穎的、原先未有的精神產品。再次精神生產者可自由的對前人的積累進行取舍。在經過對前人積累的取舍的基礎充分發揮自己的創作力。創造力是精神生產的關鍵所在。生產主體通過自由創作可創作出新的觀念世界。人是有意識和實踐能力的主體,能夠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在遵循客觀規律的基礎上改造或創造新的觀念世界。精神生產的產品具有創新性,就如馬克思所說的:“……人卻懂得按照任何一個種的尺度來進行生產,并且懂得怎樣處處都把內在的尺度運用到對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規律來建造?!薄?〕

2.精神生產發展的獨立性

相對于物質生產,精神生產具有自己獨立的發展軌跡。物質生產是精神生產的物質基礎,從根本上決定精神生產的性質,發展方向和發展質量。但是精神生產有自身的發展邏輯,具有自己獨立的發展軌跡,并不一定隨著物質生產的發展而發展。這種發展的不平衡性的深刻根源在于精神生產自身發展的內在邏輯。精神生產屬于觀念領域的生產,觀念領域的生產主體是人。生產主體是獨立的生產個體,不同生產主體的精神生產都具有差異性。因此主體的思想意識對精神生產至關重要。根據唯物史觀,社會意識的獨立性發展決定了,社會意識有自己的發展軌跡,相對于物質生產的發展速度,有時候會發展得比較緩慢,但有時候也會飛快發展。

3.精神生產是選擇性傳承的生產

精神生產的發展是生產主體在傳承前人所做出的的智慧結晶的基礎上繼續發展的。生產主體在選擇精神生產對象,以及生產的偏好等都無可避免的會受到前人的影響。因為生產主體的是在前人的精神生產環境的熏陶中成長,這無疑對生產主體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正是由于精神生產具有傳承性,不同社會性質、甚至不同地域和不同的民族的精神生產產品都傳承著先人文化精髓,一直保持著社會的根本特質、本民族的特色。歷史的發展和前進是每一代人在先人的鋪墊中前進的,每一代都利用以前各代遺留下來的材料、資金和生產力。精神生產的發展也是歷史發展的一部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因此歷史的發展不外是當每一代人繼承和利用以往各代人留下的生產經驗以及生產碩果繼續從事所繼承的工作。并充分發揮創造力進行新的精神生產。精神生產產品的產生,都是在總結并吸收以往優質的文化成分的基礎上加以創新的。

4.精神生產在共享中發展

精神生產在共享中前進,在共享中發展。精神生產的目的是服務于生產主體的根本發展需要,服務于生產主體和社會的發展。因此在社會的交往和發展中,必然伴隨著精神生產產品等精神生產衍生物的傳播和共享。精神生產傳承著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等特點也決定了不同的生產主體只有通過共享才能促進進一步擴大生產,提升精神的激勵生產主體。精神生產產品主要通過利用一定的物質載體如紙張、硬盤等進行保存,通過規定的交流符號如文字、圖表等記以便流傳。這種傳播和流通可以大大超過物質產品流通的時空范圍,甚至可以穿越時空,為更久遠時代的人們所共享。共享使得新的生產主體對已有的精神生產產品又進一步完善,使得精神生產又進一步發展。馬克思指出:“過去那種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給自足和閉關自守狀態,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來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賴所代替了。物質的生產是如此,精神的生產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產品成了公共的財產。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為不可能,于是由許多種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學形成了一種世界文學”?!?〕這一特征在當前的信息快速傳播的互聯網時代更為突出。

二、馬克思精神生產理論指導下鄉村文化建設的發展邏輯

(一)精神生產主體和客體的統一過程

從精神生產的主體和客體方面來看,精神生產的發展取決于精神生產自身的內在發展邏輯和外部條件的變化發展,是通過生產實踐將生產主體和客體實現統一的生產過程。精神生產歸根到底是由物質生產決定的。精神生產是人類特有的生產活動。人類的精神生產是對象性的生產活動,是生產主體根據自身發展需要做出的生產活動,是在主體需求與生產對象外在的社會生產條件的相互作用下進行的。精神生產客體是具體的、歷史的,是受當前當生產力水平規定的,受社會經濟水平的限制。正如馬克思所說“意識一開始就是社會的產物,而且只要人們存在,它就仍然是這種產物 ”?!?〕精神生產能否順利進行主要看生產主體的生產能力,邏輯分析能力是否在當時的社會生產條件下充分發揮??傊裆a是精神生產主體和客體的統一過程。我們進行精神生產要在遵循客觀條件的基礎上發揮主體的能動性,重視主體的精神需求、價值取向及知識儲備等通過生產實踐。

(二)鄉村文化振興的社會主義性質

物質生產是精神生產的基礎,則精神生產的發展最終取決于物質生產的發展,精神生產的性質也取決于物質生產的性質。馬克思精神生產理論指導下的精神生產,其生產產品的產品價值,都應該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體現出精神生產的社會主義性質。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我國社會主義性質的物質生產決定了我國的精神生產必須緊緊圍繞社會主義展開,以實現共產主義為終極目標,走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我們黨能順利實現中國革命的勝利,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國家,我們黨能夠帶領全國人民實從“站起來”到“富起來”,關鍵在于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核心指導地位,。實行鄉村文化振興是新時期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我因此鄉村文化的生產必須始終體現社會主義性質。

(三)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鄉村文化振興的最終歸宿

在馬克思看來,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終目的。要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既要實現物質的生產的高度發展,也需要實現精神生產的高度發展。精神生產作為觀念性的生產活動,是人類特有的生產活動,在社會生產領域中占據不可替代的地位,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上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是馬克思精神生產理論的最終追求。實現鄉村文化振興是社會主文化建設的重要補充,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是馬克思精神生產的關鍵組成部分,因此鄉村文化振興也要以人的解放及自由全面為其最終歸宿,以實現村民的全面發展為出發點。在注重提高鄉村村民經濟水平同時重視文化培養,在解決鄉村文化需求基礎上,解決農村經濟和文化發展嚴重不平衡的現象,實現村民素質的全面提高和綜合發展。

(四)全面生產理論下的鄉村文化振興

馬克思全面生產理論體系下包含各種具體的生產類型,它們有機統一于整個社會生產,它們共同貫穿著人類社會和歷史發展的整個過程。具體包括物質領域的生產、精神領域生產、社會關系領域的生產、人口發展領域的生產五種類型。這五方面的生產類型共同組成整個社會生產系統,作為整體系統的子系統,各個生產類型彼此相互聯系,但是又有獨立的生產軌跡,各自密切聯系又彼此獨立和相互制約,進而共同影響著整個社會有機體的發展。精神生產作為社會生產重要的組成部分,在社會生產中與物質生產等生產協同前進,共同推進人類社會的進步。鄉村文化建設屬于馬克思精神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理應在全面生產系統下開展鄉村文化振興戰略。故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中在要看到鄉村文化建設與社會經濟建設、生態建設、社會關系建設等是一個系統的工程,關系到社會生產的各個方面。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既要重視生態環境建設,也要重視物質建設各方面協同發展,充分挖掘農村潛在的文化需求生產,促進農村文化振興,才能使得鄉村各領域的建設和生產系統的、循環的發展。

三、馬克思主義精神生產理論指導下實現鄉村文化振興途徑

(一)重視精神生產主體的培養

村民是鄉村文化生產的主體,因此在農村文化建設當中要重視對生產主體的培養。在城市化的進程中,浮躁的社會風氣開始在農村蔓延,拜金主義、低俗風氣等在農村蔓延。這些對鄉村文化的振興建設面臨巨大的挑戰。根據馬克思生產理論,物質生產的性質覺得精神生產的性質。因此在要保持農村文化建設的社會主義性質。振興農村文化必須重視農民主體,使得農村文化建設始終沿著社會主義的方向發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農村發展的各個方面,轉化為為農民的情感認同。一方面是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使其內化為農民價值觀的有機組成部分;二是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農村的地方文化、傳統文化相融合,要堅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徹到家庭文化、鄉村公共文化等公私領域中去,確保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農民日常生活領域的主導性文化,發揮農民在鄉村文化的主體地位使得農民的價值取向和文化立場始終保持在社會主義的發展的軌道上。

(二)與時俱進的促進鄉村文化振興建設

精神生產有著濃厚的時代色彩,是一定的歷史階段的產物。由于發展的獨立性,鄉村的文化生產的發展跟不上經濟生產的步伐。但是因此農村文化建設要緊跟時代的發展步伐。鑒于現在農村里以中老年居多,接收信息的靈敏度不夠,也缺乏一定的硬件條件下對社會的時政熱點,主流信息不了解。因此需要加大社會主流思想,主流信息和主流文化在農村的傳播力度。結合當地特色,通過知識講座,道德講堂等活動向農民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大力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普及國家的發展新理念、大眾化的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科學知識,抵制各種迷信活動,提高群眾的科學文化素質使農民文化思想與時代接軌,樹立文化自信道路自信和理論自信。此外,完善農村基礎文化設施,為鄉村文化的振興提供足夠的基礎服務。

(三)在繼承鄉村優質文化的基礎上進行創新

馬克思精神生產理論認為,精神生產的核心是創新,人們在繼承已有的思想資料和理論知識的基礎上,結合現實生活的實踐與經驗,通過思維創造活動,不斷地生產出新的觀念性世界,為社會提供新的精神產品和精神價值。我國農村在發展的過程中散落了大量的燦爛的農耕文明,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因此在鄉村文化的振興,要傳承優質的傳統文化和鄉風民俗基礎上進行文化創新。宣傳方式的創新,公共文化供給緊跟時代潮流跟時代的發展?!吧钊胪诰蛑腥A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觀念、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對于農村傳統文化要用辨證的觀點看待,力求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切勿盲目將所有的民風民俗都當作優質的文化資源。在繼承優秀的傳統文化的同時順應時代的發展進行文化的創新。在保留農村自身特色的文化基因同時引導并激勵農村文明與現代文明接軌。在農村基礎文化建設中,注重發揮農村鄉賢人士的帶頭作用,促進農村文化的創新如文學、文藝等的創新,宗族文化傳承的創新等滿足新時代下農民的文化需求。

(四)促進城鄉文化互通共享

根據馬克思精神生產理論,精神生產可共享的特性使得區域之間可實現文化資源、文化交流與共享。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農村的文化發展出現斷層現象,跟不上現代文明的發展步伐,低俗落后的封建習俗仍有存在。在城市化的大浪潮下農村人口流動性增強,農村的文化也出現“空心”的現象,鄉村文化的面臨邊緣化的危險。因此根據精神生產的共享性,鄉村文化的振興需要促進城鄉共享文化資源,構建城鄉文化互助機制。打破文化領域的城市二元結構,通過實現城市與農村在文化領域的互通有無,促進城市先進的文化資源融入鄉村文化體系,是促進農民工在享受城市文化的沐浴的同時發揚鄉風民俗的有效途徑。有效發揮農民工在城市文化與鄉村文化交流中的帶動作用,如為農民工提供相關平臺和培訓讓其了解社會的文化接收主流等。此外根據鄉村文化振興的具體需要,將城市文化與鄉土風俗相結合,保留鄉村文化特色的同時吸引城市旅+特色產業鼓勵城市文藝工作者多進行農村采風和走訪,政府應當多舉辦“文藝下鄉”等文藝活動及文化產品融入鄉村文化當中。同時鼓勵農民進行文化呢創作,今從而能夠激發農民的思想和充實農民的精神生活。同時,政府也應鼓勵農村文化積極走出去,跨地域性進行文化交流,輸出文化品牌。

(五)在五位一體戰略布局中落實鄉村文化建設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建成需要經濟建設與文化建設協同推進。2018年2月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指出:要求“必須堅持物質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農民精神風貌,培育文明鄉風、良好民風、不斷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五位一體總布局是一個良性的全面的建設系統,因此鄉村文化振興要落實于五位一體的總布局當中,著眼于與全面發展。使鄉村文化建設主體意識到,文化建設的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等的內在聯系、農村物質文明建設與文化建設、生態建設是相互作用的系統工程。良好的生態環境能為鄉村文化的發展提供拓展空間。政府應積極鼓勵農民從鄉村文化與鄉村社會、鄉村文化與生態文明建設,鄉村文化與綠色生活方式,鄉村文化與城鄉融合發展等高度去進行文化的判斷,建設。因此需要加大農村建設總體布局思路的普及,將五位一體總布局貫徹到鄉村建設的各個領域,扭轉農村文化發展落后的局面。

〔參 考 文 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識形態(節選本),人民出版社,2003.

〔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6〕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7〕馬曉燕,單連春.論精神文化發展的動力〔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03).

〔8〕鮑婧.正確認識精神生產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J〕.遼寧行政學院學2011,(09).

〔責任編輯:侯慶?!?/p>

猜你喜歡
路徑研究
獸醫專業類大學生綜合能力提升的路徑研究
智慧旅游背景下民族地區旅游的優化升級研究
哈爾濱新區對外開放路徑研究
大學生黨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存在問題及培育路徑研究
新形勢下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的路徑研究
構建中國當代哲學社會科學體系路徑
“一帶一路”背景下鐵路項目引入PPP模式的路徑研究
新形勢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路徑研究
準軍事化管理體制下校園廉潔文化建設實效性提升的路徑探究
以目標為導向的智能審計路徑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