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爾濱新區對外開放路徑研究

2017-01-03 20:20赫然
商業經濟 2016年6期
關鍵詞:對外開放路徑研究

赫然

[摘要]2015年12月,哈爾濱新區批復設立。新區承栽了國家加強中俄合作、東北振興、老工業基地改造和發展特色國際文化旅游的使命。新區不僅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和產業發展基礎,更囊括了哈爾濱改革開放的重要成果。哈爾濱新區的發展,必須緊緊抓住這一歷史機遇,充分借鑒浦東和濱海等新區的成功經驗,明確對外開放為主要發展路徑,直面體制機制滯后、偏遠和經濟外向化程度低等制約因素,進一步暢通綜合交通體系,加強以中俄全面合作為重點的多元化國際合作,全面提升開放水平,切實推動哈爾濱經濟社會發展再上新臺階。

[關鍵詞]哈爾濱新區;對外開放;路徑研究

2015年12月16日,國務院以國函[2015]217號文件正式批復同意設立哈爾濱新區,賦予哈爾濱新區建設成為中俄全面合作重要承載區、東北地區新的經濟增長極、老工業基地轉型發展示范區和特色國際文化旅游聚集區的發展定位,哈爾濱新區成為全國唯一以對俄合作為主題的國家級新區。國務院要求把建設哈爾濱新區作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加快新一輪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的重要舉措,積極擴大面向東北亞開放合作,探索老工業基地轉型發展的新路徑,為促進黑龍江經濟發展和東北地區全面振興發揮重要支撐作用。

一、哈爾濱新區對外開放發展的現狀和基礎

(一)哈爾濱新區戰略規劃布局

哈爾濱新區規劃構建了“一帶、一核、三組團”的協調發展新格局。一帶:沿松花江現代服務產業帶。重點建設中俄文化合作交流中心、東北亞商務中心、太陽島國際冰雪避暑旅游區等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大力發展科技服務、特色旅游、金融商務、文化等高端服務業。一核:松北核心區。重點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建設科技、信息、金融、國際商貿、文化旅游合作平臺,打造國家對俄合作中心城市重要承載區,帶動新區加快開發建設。三組團:一是松北科技創新組團。重點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節能環保等新技術研發和產業發展,加快發展金融商務、國際商貿、文化旅游等現代服務業。二是利民健康產業組團。重點發展生物醫藥、綠色食品產業,加快發展醫療服務、健康養生等現代服務業。三是哈南現代制造業組團。大力發展高端裝備、綠色食品等產業,培育發展云計算、大數據、信息服務等新興產業。

(二)哈爾濱新區建設的成敗關鍵是對外經濟合作

國務院明確要求哈爾濱新區進一步釋放改革紅利,增強開放動力,激發創新活力,暢通對外貿易通道,搭建國際合作平臺,構建外向型產業體系,努力把哈爾濱新區建設成為“一極三區”,即中俄全面合作重要承載區、東北地區新的經濟增長極、老工業基地轉型發展示范區和特色國際文化旅游聚集區。這也是為什么國家在嚴格新區審批后第一個批復哈爾濱新區的重要原因。

此外,“一帶一路”不僅是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戰略,更是合作發展的理念和倡議。諸如“中蒙俄經濟走廊”、“哈長城市群”建設和各國家級新區建設等,都是合作發展理念的具體落實,是對外經濟交流與合作最大最有效載體。加強新區對外經濟交流與合作,有利于擴大新區投資和對外招商引資,有利于深化新區同境內外城市和企業的交流與合作,從而為新區基礎建設、產業升級發展和結構優化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三)哈爾濱新區的發展基礎與優勢

1.囊括了哈爾濱改革開放的重要成果。哈爾濱改革開放以來,先后發展起來并陸續得到國家肯定的四個國家級開發區,有三個位于新區規劃內,即哈爾濱高新技術開發區、哈爾濱經濟開發區和哈爾濱利民開發區。此外,隨著“一江居中,兩岸繁榮”發展戰略深入實施,松北科技創新城、哈南工業新城迅速崛起,先后獲批成為國家云計算服務創新發展試點城市、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全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等國家級試點、示范。新區擁有國際、國內各類研發創新機構200多家,其中國家級研發機構占比近50%;所在城市哈爾濱擁有30余所高等院校,是東北地區重要的技術創新中心和科研成果轉化基地。新區自然條件良好、生態環境優美,松花江穿區而過,具有推進綠色生態城區建設的良好基礎。新區內旅游資源豐富,擁有國家5A級景區太陽島,冰雪大世界、雪博會、俄羅斯風情小鎮和即將營業的萬達文化旅游城等旅游資源,每年吸引上千萬游客觀光旅游。新區所在的哈爾濱市與俄羅斯合作交流具有深厚歷史和文化淵源,在中俄合作中具有重要作用,對俄合作中心城市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對俄貨運航線增至12條,引進了亞馬遜等一批知名跨境電商,成功獲國家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試點城市,對俄郵政小包裹發運量躍居全國首位。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建成并投入運營,綜合保稅區建設加快推進,哈歐國際班列實現常態化雙向運營。成立了全國首家中俄跨境金融服務中心,設立了對俄郵政互換局。

2.哈爾濱新區的區位優勢。哈爾濱新區地處東北亞經濟圈的中心位置,是我國與東北亞貿易的橋頭堡和連接亞歐國際貨物運輸大通道的重要門戶之一,也處于黑龍江省主軸經濟帶一“哈大齊”工業走廊的軸心和綏滿經濟帶的中心節點。新區所依托的哈爾濱市是我國與俄毗鄰的最大中心城市,是國內通過陸路直接進入俄羅斯的主要交通樞紐之一,被國家確定為對俄合作中心城市;是東亞到北美航線上距北美最近的大城市,毗鄰新區的太平國際機場是聯通歐亞與北美自由貿易區的空中紐帶。良好的開放區位條件為哈爾濱新區構建全方位開發格局奠定了基礎。

3.新區的產業發展基礎及項目容納體量。新區是黑龍江省最大的現代產業集聚區,已入駐世界500強企業50多家,擁有高新技術等3個國家級開發區,建設了國家民用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新型工業化食品產業示范基地、新型工業化裝備制造業示范基地、服務外包基地、生物產業基地等現代產業基地。新區內還擁有哈飛福特汽車、中船重工燃氣輪機等一批高端裝備制造項目相繼開工建設,食品工業產值達到1544億元,成為首個超千億元產業;新興服務業發展勢頭強勁,金融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6.4%,旅游業增速保持在20%左右,旅游總收入達到907億元,文化產業增加值達到321億元,占GDP的比重達到6.03%;科技和產業加速融合,與哈工大、中科院等攜手創建的6大平臺累計轉化重大科技成果1962個,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到432家,科技引領、創新發展的內生動力進一步增強。目前,中俄跨境電商在線支付平臺和邊境物流倉儲中心已建成運營,引進了一批知名跨境電商企業,對俄郵政包裹發運量占全國30%~2上。依托國家級對俄科技經貿合作園區、哈爾濱工業大學中俄科技合作和產業化中心、中國一俄羅斯博覽會、哈爾濱冰雪節等國際合作交流平臺,對俄經貿、產業、科技、文化、旅游等方面合作呈現良好發展態勢。

(四)新區開放存在的問題

1.體制機制滯后,不適應大規模外商企入區發展。哈爾濱是我國實行計劃經濟體制較早的地區之一,同時也是進入市場經濟體制較晚的地區之一。與東南沿海等地相比,還處于制度性障礙突出階段,統籌城鄉、產業布局、創新驅動、戶籍制度、土地流轉、社會保障、轉變政府職能等體制機制都不夠順暢,導致市場制度不完善、要素市場發展滯后,市場競爭不充分,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沒有充分發揮;政府職能缺位、越位,對微觀經濟事務干預過多,公共服務能力不足。

2.地處我國東北隅內陸邊疆,距離人口密集區和市場中心較遠。哈爾濱作為我國緯度最高的北疆副省級城市,距北京1288公里,距國內最近的港口城市大連946公里,與大連、沈陽相比,遠離人口密集區和市場中心地帶。在國內市場需求增長過程中,受要素集聚和商品交易的空間成本因素影響,哈爾濱參與國內市場分工的地位受到弱化。另外,從對外貿易看,哈爾濱向東距綏芬河口岸548公里,距俄羅斯海參崴900公里左右,向西距滿洲里口岸950公里,向北距黑河口岸800公里。開展對外貿易和吸引外來投資的交通物流成本較高,這也制約了外需和外資對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

3.經濟外向化程度偏低,對國內外全方位開放進程緩慢。哈爾濱不僅對外開放時間最晚,而且開放之后所享有的優惠政策和自主權都不能與當年的東部沿海地區相比。更為重要的是,當哈爾濱對外開放時,我國對外開放優惠政策的邊際效應已經降到最低,即使是實行同樣的對外開放政策,也很難獲得像當年東部沿海地區那樣的政策效果。因此,進入本世紀以來,在15個副省級城市中,哈爾濱外貿增速較慢,排位最后。2014年哈爾濱外貿出口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僅為12.8%,既低于全國41.5%平均水平,也低于全省的25.9%的水平。在外資利用方面也是如此,哈爾濱利用外資基數小、增速慢,吸引的大企業、大項目偏少,根本無法滿足產業結構升級的需要。2014年年全市實際使用外資27.2億美元,增長20.3%,進出口總額68.1億元,排名在15個副省級城市中都是第15位。對外交流與開放的滯后,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十分有限,不利用各種生產要素的集聚,不利于哈爾濱進一步發揮中心城市的輻射作用。

從新區自身條件來看,主要是缺乏重大開放平臺支撐,哈爾濱未來對外物流樞紐重點建設臨空經濟區、哈東現代物流產業帶(包括綜保區、鐵路集裝箱中心站等),而由于受國家新區管理辦法的限定,這兩個重要的對外貿易樞紐區域均未劃人新區范圍,對新區加快開放帶來不利影響。

二、國家級新區對外開放經驗借鑒

(一)上海浦東新區

為加快浦東新區開發建設進程,從20世紀80年代中至90年代初,上海市代表團遍訪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的高科技園區、新興工業園區及自由貿易區,學習借鑒其成功的經驗,通過比較、分析、討論,逐步形成了上海浦東開發的思路,其核心是要抓住國際經濟全球化的機遇,依托長江三角洲的地緣優勢和人才資源,主動承接發達國家的產業梯度轉移,并根據上海的基礎與條件,把承接產業的水平定在“中高端”,從而可以把浦東新區建成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交匯點與聚合區,并逐步確立了打造金融中心、航運中心、貿易中心的目標。重點建設了陸家嘴金融貿易區、金橋開發區、外高橋保稅區等,對外開放重點從一般生產加工擴展到服務貿易領域,外商投資的制造業90%以上屬于世界先進水平。累計引進世界500強308家。通過與外商資本的嫁接,浦東新區已經成為上海信息產業、現代生物醫藥工業、家電制造業和汽車及零部件制造業的重要基地。服務貿易開放已擴大到金融、保險、貿易、商業、房地產、電訊、中介服務以及教育、醫療等諸多領域。大量外資外技的進入,促進了上海的工業結構向高級化、集約化方向發展,帶動汽車、通信和精細化工等行業的技術水平跨入世界先進行列。目前,在綜合保稅區發展基礎上,正在加快建設自由貿易區試驗區,并在跨境貿易便利化等方面先行先試,形成了28項在全國可復制推廣的經驗。對標國際經濟貿易通行規則創新貿易、金融制度。推出海關、檢驗檢疫“一區注冊、四地經營”、“空檢海放”等32項便利化舉措;擴大自由貿易賬戶境外融資規模和渠道、啟動自由貿易賬戶外幣功能;上海黃金交易所“國際板”、上海期貨交易所國際能源交易中心、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國際金融資產交易中心等一批面向國際的金融交易平臺正式運營;支持各類出資主體設立融資租賃企業,注冊在上海浦東新區的融資租賃企業經批準可以兼營商業保理業務。深化自貿區制度創新和功能拓展。內資注冊“單一窗口”從設立企業向變更環節延伸,外資注冊向“七證聯辦”拓展;實施市場化準入便利化“雙十條”新舉措,包括擴大即時辦結業務范圍,進一步下放審批權限、實行簡易注銷程序、推行集中登記、創建窗口服務快速反應機制、創新“一企一證”食品許可模式,鼓勵第三方機構為企業提供專業服務、拓展網上登記服務功能、提供“證照寄遞”服務等;全國首創“允許自貿區內律師事務所將其辦公場所作為企業住所進行登記”。

(二)天津濱海新區

一是以對外貿易為牽動擴大開放。二是以平臺建設為牽動加大開發開放力度。加快建設東疆保稅港區,推動向自由貿易港區轉型。加快建設于家堡金融區,全面推進起步區基礎設施和商務樓宇建設,逐步建成國家金融改革創新基地。加快建設天津未來科技城,建立開放型自主創新體系,形成科技資源高度聚集的創新示范區。加快建設中新天津生態城,以創建首個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為目標,取得可復制的示范成果。三是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為牽動擴大開放。以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科技人才為重點,優化利用外資結構,促進產業和人才聚集。先進制造業要提升能級,面向世界500強、國內500強和民企500強,編制產業指導目錄,積極引進龍頭企業。在發展現代服務業方面,瞄準服務業高端業態,著力引進創新金融機構、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及功能型總部,開放航運市場,打造國際旅游目的地。四是不斷強化體制機制創新,積極開展自貿區創新探索。包括啟動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實現“互聯網+”海關免稅報關;天津海關、海事、出入境檢驗檢疫、邊檢等在租賃業發展就跨境電子商務、期貨保稅交割、保稅交易、國際郵輪保稅供應等方面探索實施50多項配套支持政策;企業設立“單一窗口”、“一證一張一碼”一天辦結,外商投資負面清單管理,清單以外的外資項目備案時間僅需2小時,國稅、地稅事物一口受理、一窗統辦;率先在東疆港區推出重箱快速交付服務,實現進口貨物“卸船即提,碼頭零時長”快速交付。探索推進港區協調聯動。實施京津冀跨區檢驗檢疫“通報、通檢、通放”。允許區域內符合一定條件的企業自主選擇申報地點,實行多點受理、集中審單,貨物檢驗檢測結果區域內檢驗檢疫機構互認,實施進出口和進口直通放模式,對出境一般貨物經產地檢驗檢疫合格后,直接放行,對入境貨物實行檢驗檢疫清單管理,清單外的貨物企業可主選擇口岸或目的地接受檢驗;創新??諈f調聯動機制,天津港與天津濱海國際機場建立旅游產品聯合創新、??崭勐摵蠣I銷、??辗章搫犹嵘龣C制;建設國家租賃示范區,合作設立東疆租賃產業發展基金、航空產業發展基金等國際化融資平臺,完成國內第一單飛機法式稅務租賃業務,辦理國內首單聯合租賃與跨境租賃結合的海洋工程裝備融資租賃業務,開展經營性租賃業務收取外幣租金試點。

(三)其它新區推動開放的主要做法

青島西海岸新區打造了中德生態園和中韓經濟合作示范區;福州新區探索外商投資準人新模式,并支持與臺灣自由貿易港區之間先行開展兩岸區域合作試點等。

三、推動哈爾濱新區對外經濟合作路徑建議

(一)構建內暢外聯綜合交通體系

1.提升門戶樞紐功能。圍繞發揮哈爾濱作為橋頭堡在“一帶一路”中的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的作用,以哈爾濱新區建設為契機,整合全市交通運輸資源,提升哈爾濱的國際運輸能力,打造輻射全國、連通俄歐、面向世界的綜合交通樞紐。重點全面優化哈爾濱鐵路客貨樞紐體系,加強新區高鐵站功能。加快新區公路客運樞紐建設,實現新區與哈爾濱各交通樞紐的高效無縫銜接。提升港口的運輸能力,構建分工合理、港城協調的港口體系。加快哈爾濱機場國際航空口岸建設,開通與增加哈爾濱至國內主要經濟區航線,大力發展臨空經濟,打通哈爾濱至俄羅斯及獨聯體國家、歐美國家的國際航空貨運大通道,提升哈爾濱作為洲際重要轉運門戶樞紐的功能,積極申請哈爾濱航空港第五航權。強化與口岸聯動發展。加強哈爾濱新區與滿洲里、綏芬河、黑河、同江等口岸城市的聯動發展,開通并逐步增加哈爾濱至滿洲里到俄羅斯和歐洲的哈俄歐鐵路班列,提升對俄歐鐵路集裝箱運輸能力。依托哈爾濱為中心的高速公路網絡,建設跨境公路通關樞紐。發揮好與大連、營口等沿海港口城市的聯通作用,優化運輸組織,增加哈爾濱至大連和營口到日韓及歐美的海鐵聯運線路和航次。

2.暢通國際大通道。以“一帶一路”戰略為契機,全面開展陸海聯運,建設輻射北美的空中通道和東出日本海、南聯東北老工業基地和沿海發達地區、西接俄羅斯、獨聯體國家及歐洲的綜合運輸大通道,使哈爾濱成為服務東北亞及環太平洋地區的國際交通樞紐。全面打通哈爾濱至俄羅斯和遠東地區的快速公路通道,提升哈爾濱在東北亞開放中的門戶地位。打通哈爾濱-佳木斯-同江-俄羅斯遠東地區高鐵通道和哈爾濱-佳木斯-哈巴羅夫斯克-日本海的億噸黃金水道,加強哈爾濱與符拉迪沃斯克港、納霍德卡港、東方港等港口的聯系,拓展哈爾濱向東對接俄朝日韓等東北亞及東南亞等主要國家的門戶樞紐功能。

(二)加快建設中俄全面合作重要承載區

1.構建對俄經貿合作平臺。以申建“中國(黑龍江)自由貿易實驗區”為契機,整合各類中俄信息共享與發布平臺,提升中俄博覽會、華南城、綜合保稅區的會展、交易、服務功能,建設大型信息服務保障平臺,增強服務全國和東北亞的中俄經貿合作能力,打造全方位對俄經貿合作平臺。圍繞平臺建設,完善中俄高層決策協調機制、政府推進機制和資金籌措機制等區域合作機制,重點培育國際化、法制化的營商環境,加快貿易轉型升級,推動服務領域開放合作,促進內外投資便利化,深化金融領域開放創新,形成多層次多領域多主體的經貿合作框架。

2.打造“雙向型”國際投資合作基地。積極吸引國內外的大型企業集團和國際著名金融、保險、投資、咨詢評估等服務組織和機構入駐哈爾濱新區,營造現代化的高端投資環境,鼓勵跨國公司在哈爾濱新區設立東北亞地區總部和中國總部,發展總部經濟,共同開辟國際國內市場,打造東北亞地區最具活力的總部基地。強化與俄羅斯在高端制造業方面的合作,構建境內外產業聯動、上下游產業銜接的國際投資合作基地,探索中俄合作共建產業園區,鼓勵中國和俄羅斯企業在生物醫藥、裝備制造、食品制造、高新技術等領域合作建設具有示范帶動作用的重大項目,將哈爾濱新區打造為中俄深度合作發展的示范區和“雙向型”的高端制造業基地。

3.建設中俄科技、文化合作中心。加強科技合作,積極引入中俄聯合研究院、中俄聯合實驗室等創新機構,重點開展高端重機、航空航天領域技術聯合攻關,促進中俄雙方的技術引進和再創新產業化。

(三)拓展多元化的國際合作領域

1.打造國際文化交流的合作平臺。積極籌建人才發展基金,鼓勵哈爾濱高校與日本、韓國及歐洲的高校進行人才交流、雙方互訪,大力培養精通俄語、日語及韓語的高新技術人才和服務貿易人才。積極開展多層次的文化交流活動,支持發展文化會展業,建立區域文化交流機制,打造東北亞文化交流的平臺。拓展跨境旅游合作,建立和完善哈爾濱新區與東北亞國家地方政府、旅游協會、企業等多層次的合作協調機制,共同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國際知名旅游產品。積極對接大圖們倡議、上海合作組織、歐亞經濟聯盟等國際合作組織以及中國國際交流協會等政府國際聯絡機構,推動建設國際文化交流平臺。

2.強化東北亞重點領域的合作。強化哈爾濱與日本、韓國等在高新技術領域和現代文化產業等重點領域的合作,引入日韓農業生產和綠色加工技術提高農副產品的附加值,重點引入一批數碼攝像機、等離子電視、汽車、醫療設備等日韓高科技合資企業,打造中日韓高端制造業生產基地,引入動漫、影視等文化創意公司,辟建中日(韓)創意文化交流基地。

3.拓展與西歐、北美等發達國家的重點領域合作。發揮哈爾濱作為歐美亞聯系重要門戶的區位優勢,將哈爾濱新區打造為歐美亞國家貿易和出口加工重要基地,重點提升裝備制造、現代農業、高科技企業的國際合作水平。探索與歐盟國家民用航空和裝備制造業等領域的合作,創造條件吸引法國空客、德國汽車整車與零部件制造企業、瑞士科技中心企業群在新區落戶,提升對外合作的層次。依托優質的農副產品加工業,培育國際化、高標準的現代農業,創造條件與荷蘭、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國際知名農產品集團公司進行合作、聯合開發國際高端市場。加強與以色列風投公司合作,重點開展科技招商,引入以色列科技型中小企業和科技孵化器,鼓勵本地金融機構與以色列風投公司聯合發起基金或成立合資投資公司,探索成立政府專項引導產業創新基金,打造長效合作機制。

(四)全面提升對內開放合作水平

1.推動與國內重點經濟區合作發展。積極承接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區現代高端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轉移,加強與各地傳統優勢軍工基地的產業合作,打造自主創新協作基地。依托科博會、廣交會、跨國采購會、泛珠三角“9+2”論壇等重要平臺,采取“以商招商,集群招商”的方式,承接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區資本密集、技術密集、旗艦型項目產業轉移,共建合作產業園區。

2.全面提升東北地區協作發展水平。以推動落實《哈長城市群發展規劃》為契機,加強東北區域間的合作與交流,培育和完善統一的區域要素市場,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化運作的區域協調機制,探索東北地區市場協同機制和利益協調機制,搭建跨行政區劃的公共平臺和協作網,打造東北區域合作平臺。成立東三省合作交流辦公室,加快與長春、沈陽、大連等區域中心城市共建科技服務和金融服務聯盟,成立東北機器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特種機床產業創新聯盟、新材料產業聯盟等特色產業研發的聯合體,開展聯合攻關和科技成果轉化。立足哈大齊工業走廊,推動新區與齊齊哈爾、大慶等城市在高端裝備等產業領域的合作,積極發展總部經濟、孵化經濟、服務經濟,吸引遷入一批黑龍江企業總部及設計研發中心。加強與綏滿經濟帶邊境經濟合作區、綜合保稅區、跨境經濟合作區的功能整合,建設集商品貿易、金融服務和現代物流等信息為一體的綜合性跨境經濟合作平臺。

猜你喜歡
對外開放路徑研究
大學生黨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存在問題及培育路徑研究
財經科學(2016年10期)2016-12-19
我國對外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研究
新形勢下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的路徑研究
構建中國當代哲學社會科學體系路徑
對外開放對金融發展的抑制效應
新形勢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路徑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