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風琴曲《致克勞德的探戈》的作品解析

2019-10-30 03:01龔璽酈
大觀 2019年8期
關鍵詞:手風琴演奏技巧

龔璽酈

摘 要:《致克勞德的探戈》是一首具有流行性的手風琴探戈音樂作品,它是多元文化風格融合的產物,是作者理查·加利亞諾為了紀念共事的朋友克勞德·努加羅而創作的一首探戈作品。在不同的演奏會中,這首曲子幾乎沒有相同的版本,說明作者的即興演奏功底非常深厚。作者的獨奏是最引人注意的,他的演奏特點:其一是快速的手指跑動,技術性強;其二是富有感染的現場,低調而華麗;其三歸于他對手風琴的熱愛,在舞臺上,加利亞諾站立演出,不同于大多數手風琴演奏家坐式演奏。在采訪時,他全程背著手風琴,隨時隨地可以演奏不同種類、時期、風格的樂曲?!吨驴藙诘碌奶礁辍返默F場演奏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新穎的演奏方法和別致的創作,是其最具魅力的地方。

關鍵詞:手風琴;爵士音樂;演奏技巧

《致克勞德的探戈》是理查·加利亞諾的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流行手風琴探戈音樂作品,它是多元文化風格進行融合的產物,是作者為了紀念共事的朋友——法國爵士音樂家克勞德·努加羅而創作的一首感情至深、懷念故人的樂曲。

理查·加利亞諾是當代手風琴演奏的革新者,他不僅以爵士之軀打破了古典音樂節奏、節拍較為保守的固有觀念,還借助少數民族樂器巧妙搭配,滲透到世界民族音樂中,形成節奏鮮明、和聲色彩豐富、旋律富有故事情節、感情至深的流行音樂風格?!吨驴藙诘碌奶礁辍吩谘葑嘀型ㄟ^強弱緩急分明的節奏,隨著作者演奏時的情緒變化,給聽眾呈現出一位睿智的中年男子內心渴望失去的朋友能復還的心情,表現他與命運抗爭的過程,回憶與朋友促膝交流的溫暖畫面,掩去心中懷念的淚水,深沉而富有激情。

一、作品《致克勞德的探戈》的音樂特性分析

《致克勞德的探戈》是一首旋律小調作品,旋律小調也被稱作爵士小調,它在聽覺上更像自然大調,有非常多的演奏版本,演奏形式變化多樣,有室內樂形式也有獨奏形式,演奏者的選擇眾多。理查·加利亞諾將即興創意融入樂曲,將探戈的節奏基調融入爵士風格。

(一)具有聽覺張力效果的調式調性

《致克勞德的探戈》的調式中運用了爵士樂中比較典型的行進模式Ⅱ-Ⅴ-Ⅰ,其中Ⅱ級六和弦有強烈的不穩定性,與屬和弦有共同音,與大三和弦T、D、S相比,具有調式上的特殊性,小調色彩更濃重。在手風琴特有的bass和弦排列下,這種根音為4度的和弦進行,為樂曲順利彈奏提供方便,使聽覺層次鮮明,展現出抑揚頓挫的效果。

最后一段(106小節到121小節)是旋律小調主題動機的模進,調號為b小調。表達情緒更為強烈,Fortissimo的表情術語預示情緒到達巔峰,再一次強調了主題。

尾聲從122小節直至結尾,運用高疊九和弦,承上啟下,對高潮段做了一個總結,其后的和弦綿延不絕,回憶全曲,低音與高音像告別一般,減慢,漸遠,倒數第二小節延長的顫音,運用手風琴特殊的風箱技法演奏,最后一小節回到主和弦還帶了兩個和弦外音,似乎在提醒主題依然活躍,不舍結束。

(二)演奏形式多樣的大型二部曲式結構(分析的是流行手風琴獨奏版本)

引子部分由15小節構成。右手一開始就以小二度音程進行,給人一種特定的情緒渲染,營造出作者痛失朋友的憂傷氣氛。5至8小節是前4小節的節奏緊縮,營造緊湊的氣氛,加上左手和弦的搭配,產生一種飽滿的效果。第9小節到15小節便開始本曲的基本節奏型,也是典型的探戈節奏型,為下文主題做鋪墊,出現七和弦并不斷推進,拉開主題出現的序幕。

(三)具有典型的探戈節奏特點

在聽《致克勞德的探戈》現場版本時,在樂曲開始演奏之前,加利亞諾看似隨意地給自己打了一個小節的拍子XOOX XXXX,這是一個典型的探戈節奏,也是全曲的基本基調。

《致克勞德的探戈》是4/4的節拍, 4拍子的音樂一般表現優雅、舒緩、雄偉、莊嚴、悲傷、溫柔等情感,場景開闊,情緒飽滿。探戈的節拍牽動著作者的悲傷情感,引子結束后在第九小節第一次出現了明顯的斷奏式節奏,運用空拍、重音以及跳音,渲染傷感氣氛,如故事的開端,訴說憂思與哀悼。

《致克勞德的探戈》呈現出探戈的演奏特點,旋律與伴奏形成交替節奏,進入主題后,上方的旋律如同跳舞的女人,優美舒展,小琶音的裝飾效果,讓人感覺到靈敏而有一絲俏皮。下方的和弦伴奏,像是伴舞的男士,堅定而有力,隨著旋律的變化而交替。

爵士音樂具有強烈感染力,在作品中B段的音響效果很特別,他應用長短不一的Ragtime(拉格泰姆)節拍,左手為規律的正拍低音伴奏和弦,右手弱起并且改變重音節拍,不規律的切分節拍音響效果卻很和諧,通過利用改變節拍重音,用風箱控制節奏,把節奏復雜化,創造出悅耳的旋律,展現了作者和朋友往昔親密無間創作的回憶場景。

(四)雙重功能和聲與旋律即興化的華彩段

在這首樂曲中,Ⅱ—Ⅴ的關系很常見,它擁有雙重角色,也稱為“雙重功能”,這是典型的爵士風格特點,同時大小七(屬七和弦)的平行出現,它的功能是屬七和弦,但是它是平行地進行,這樣就使它只剩下大小七的音響,有隱藏轉調的效果。

整首作品將炫技藏匿于樂曲的各個段落,自然流露,自由的即興旋律與固定的作曲,理智交錯,運用深厚的演奏功底,行云流水地表達即將滿溢的感情,又在最后恰到好處地結尾,戛然而止,意猶未盡。

二、作品《致克勞德的探戈》演奏技巧的探究

作者通過手風琴的獨特演奏方法以及豐富多彩的音樂表現形式緬懷故人,將樂曲主題進行升華;運用爵士演奏手法紀念一起度過的美好時光。樂曲主題華麗又激情,通過探戈的節拍描繪出作者孤獨的畫面感,曲調獨特,演奏精湛,給人以全方位的思考與啟發。

(一)觸鍵對于左右手聲部控制的方法

在《致克勞德的探戈》中出現了非常多的雙聲部觸鍵演奏,主題a和主題b。這種觸鍵方法表現了作者延綿的心情。這里需要注意的是高聲部旋律的突出以及左右手的配合,在配合當中,旋律的游走需要風箱的協調。由于這首曲子的獨特性(探戈),左手節奏強烈,表現了作者高亢的情緒,但這種激烈的節奏容易造成右手旋律線的不穩定,這就要求控制風箱,進行斷奏觸鍵,掌握高聲部的時值和力度。在觸鍵的時候,繃緊風箱,使音色獨立而富有彈性,此時風箱需要給旋律留位置,連線處盡量不換風箱,并且換風箱的時候要巧妙,不要阻止旋律的延續。

在b部開頭部分,也需要斷奏的演奏技巧,并且要結合手腕斷奏和手指斷奏兩種方法,既要強調重音又要與探戈的基本節奏相結合,保持音符的清晰。斷奏不需要彈成跳音,明確的彈奏出來即可,但是要保持活潑、有力的探戈風格,斷奏的演奏方法適用于節奏歡快、緊湊的作品。

(二)左手演奏的一般規律方法

手風琴左手按鈕結構特殊,但音與和弦的排列是規律的。120貝司的左手共有六排,最上面是兩排低音,一排是對位低音,一排是基本低音,其關系是大三度,這是為了更簡便地演奏大眾化的曲子;緊接著是和弦,分別是大三和弦、小三和弦、屬七和弦和減七和弦。

在《致克勞德的探戈》中,有遠距離的和弦跳動演奏,而且是連續的跳動。例如樂曲中這段連接:“Gm-A7-Cm-D7”“Fm-G7-bBm-C7”“bEm-F7”,在這種連接中,左手的操作是很難掌控的,需要精準地找到貝司位置,左手小指需要支撐,還要與風箱配合平穩,這是通過長時間的訓練才能達到的。既要體現音色,又要配合風箱,這樣才能達到豐富飽滿的和聲效果。

(三)風箱控制與呼吸在探戈作品中的重要性

在這首探戈作品中風箱的配合尤為重要,“切分效果”就需要配合風箱來實現。重音可以用“頓風箱”演奏出來,左手小臂與手腕將琴控制在自己的懷里,手腕發力,拉緊風箱。風箱的呼吸是手風琴演奏的關鍵所在?!耙换ㄒ皇澜?,一葉一追尋,一曲一場嘆?!本褪切稳菰谝缓粢晃g的協調與平衡,作者的情緒也是在這一呼一吸之間充分地宣泄出來。

《致克勞德的探戈》旋律憂郁,低音貝司的律動扣人心弦,體現出當代法國手風琴流行音樂的主題旋律。我們可以將音樂中節奏、調性、和聲等因素有機地運用到中國流行手風琴當中,使之成為獨特的、傳播更遠的風格藝術?!吨驴藙诘绿礁辍妨餍惺诛L琴的樂譜不見得很難,但是引人注目,這表明了美妙的音樂不是依靠復雜的音符才能表現。

通過對理查·加利亞諾流行手風琴作品《致克勞德的探戈》的分析研究 ,筆者獲得了很多演奏此類型曲目的方法和啟發:

一是在演奏之前要了解作者的創作目的,在練習的過程中要注意樂曲的情感表達以及重點難點的練習,不同的情景下要正確選擇觸鍵及風箱,在完成練習后要善于總結。

二是手風琴樂器是一種非常自由的樂器,對于學習手風琴的人來說,要給自己展示的機會,敢于走出家門,走向社會。

三是學習手風琴要利用其方便、形式多樣的特點,技巧變化隨性、多元化的表現形式,不斷提高演奏技術水平,不斷走進大眾視野,為大眾服務。同時與世俱進,將獨特的風格融入現代網絡電子領域,如在電音、抖音、微信、民族曲目中占有一席之地。

四是還需要更多中國演奏家走向世界,向世界展示我國的流行手風琴演奏水平,推進手風琴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馨元.法國手風琴大師理查德·加利亞諾的音樂風格及演奏特點[J].黃河之聲,2015(15).

[2]郭昕.爵士和聲理論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15.

[3]白莉潔.淺析手風琴觸鍵法及風箱運行[J].黃河之聲,2017(21).

作者單位:

陜西師范大學

猜你喜歡
手風琴演奏技巧
淺析中國手風琴藝術的流行化趨勢
鍵盤手風琴與巴揚手風琴比較中的感悟
關于古箏演奏技巧發展的若干思考
海頓弦樂四重奏《騎士》的作品風格和演奏分析
手風琴在法國的發展
淺談低音提琴在演奏中的技巧問題
淺談二胡傳統作品與移植作品演奏技巧的特點及異同
中國手風琴專業發展與建設的幾點思考
手風琴發展概述
學手風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