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手工藝與高職藝術設計教育對接的實證研究

2019-10-30 03:01譚景
大觀 2019年8期
關鍵詞:手工藝傳承

譚景

摘 要:目前,很多優秀的傳統手工藝面臨失傳、后繼無人的境地,創新力不足,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很容易被市場淘汰。而高職藝術教育正是以培養傳統手工藝人才后備軍為己任,不斷加強對手工藝的支持力度,不斷挖掘手工藝教育資源,為本土的手工藝教育教學創造素材,讓學生能夠對傳統手工藝產生濃厚的興趣,提升學生文化內涵,引導當前社會在藝術創作中載入傳統手工藝,不斷努力實現傳統手工藝與高職藝術設計教育的對接。隨著時代的進步,傳統手工藝也在不斷發展,它是歷史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人們情感的體現。傳統手工藝不僅僅具有藝術性,還具有很強的實用性,這是歷史文化的內涵的體現。通過對手工藝的深入了解與認識,發現傳統的手工藝仍具有巨大的價值,不僅對國家文化產生深遠影響,同時對手工藝術人才的發展有著推動作用。

關鍵詞:手工藝;傳承;藝術設計教育

一、當前我國傳統手工藝文化的發展現狀

傳統手工藝是在勞動實踐過程中,以手工為主的,為了生活需要而形成的具有獨特藝術風格的工藝。它具有一定的歷史,且實用性強,具有高超技藝,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在傳承中所延續的優秀傳統文化。然而在現代文明的沖擊下,由于傳統手工業的滯后性,其無法順應時代的發展,一些珍貴的傳統手工藝因為沒有良好的傳承人,隨著老手藝人的逝去而遺失。我國傳統手工業歷史悠久,技藝豐富多樣,近年來,大批傳統手工藝被國家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了有效的保護和繼承。國家早在“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了要振興民族手工業發展,要把傳統手工業繼承發展起來,針對手工藝人我們應堅持工藝之道,發揚工匠精神,傳承好手工藝的種子,積極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手工藝文化。面對當前的手工藝文化所面臨的種種問題,如缺乏品牌意識、創新思維,高質量產品少,缺少手工藝后備軍等問題,需要我們承擔起歷史賦予的責任感。而傳統手工藝不受當代人喜愛的原因是其與時代脫離,與人們的生活距離太遠,無力創新,以致于市場的需求不大。

二、高職藝術設計教育及傳統手工藝傳承現狀

與本科院校的藝術設計專業相比較,高職藝術設計專業沒有明顯的差別化,造成高職藝術院校的藝術設計專業往往在夾縫中難以發展。高職院校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下發展,求得生存,是學生在高職院校學習的三年需要考慮的問題,高職院校藝術專業的學生在就業時并沒有充分結合所學習的課程,很多在校學生不清楚自己要學習什么樣的技能,制作什么樣的作品,受到自身情況的限制,學習意識不高。另外,學校也缺乏專業的藝術教學人才。

傳統手工藝在當前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但在傳統手工藝傳承中卻面臨傳承人后繼無人的困境,手工藝人的逐漸減少,對傳統手工藝的發展傳承具有很強的阻礙。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傳統手工業遭遇了發展瓶頸,造成手工藝的斷層斷代,大量的優秀民族文化,如刺繡、印染等在當前得不到應用,優秀文化得不到弘揚。

將傳統手工藝融入高職藝術設計教育,使高職藝術設計教育主動服務于手工藝產業,創造更多需求,為文化產業添加動力成為現代藝術設計教育改革的主流發展趨勢。但是,目前很多高職藝術院校在傳統手工的教學上流于形式,不注重學生對傳統手工藝的精髓的挖掘,固守常規,不注重傳統手工藝所蘊含的文化內涵、技法及表現形式等,學生對傳統手工業缺乏較為深刻的認知,缺乏文化藝術的修養。

三、傳統手工藝資源在高職藝術設計教育中的對接運用

(一)山東的藍印花布在高職院校的傳承發展

山東的藍印花布是一個具有鮮明特點的傳統手工藝,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山東藍印花布手工藝一直在山東民眾生活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是中國本土文化的寶貴資源。高職藝術教育主要是為了培養專業技術應用型人才,在職業教育中使學生能夠提高動手制作以及藝術創作的能力。

目前的藍印花布的坯布采用的是純人工方式完成制作,盡管纖維度和穩定性較強,但是因為融合了過多的人為元素,織物布料柔軟性偏弱。這些布料顯然不符合當代年輕人對服飾的審美要求,忽視了傳統紋樣優美素雅的美感及韻味。而讓學生通過對藍印花布手工藝的學習,了解藍印花布的起源,掌握藍印花布的制作流程,可以將專業技術與現實生活融合起來,培養學生的藝術美感,發揮傳統藍印花布的最大價值,制作出符合當代需求的手工藝品,使得山東傳統藍印花布的古法工藝可以得到有效保留和傳承。

(二)發揮高職藝術設計人才的創新作用

如今我國已經將自主創新能力提升到了戰略高度,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是我國發展戰略的核心。高職院校作為培養高層次創新技術型人才基地,是實現自主創新的根基,切實增強高校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是高校面臨的緊要任務。高校藝術設計人才要結合本專業,立足本專業,以自主創新為驅動,實現人與傳統手工業的有效對接。根據傳統手工藝品目前所面臨的問題,如經常受到文化水平和藝術修養等因素的制約,手工藝產品易與時代脫節,缺乏創新能力,所以高職藝術教育要注重培養設計人才,培養創新能力,這樣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當前手工藝創新能力不足的情況。打破常規的思維,將傳統手工業與現代創意完美融合在一起,轉變人才的培養模式,才可以使手工業運用現代技術得到蓬勃發展,與時俱進。因此要不斷地充實傳統手工業的教學內容,拓展教學方式,研究出更有效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互聯網等網絡工具,減少成本,為傳統手工藝傳承和發展培養出越來越多的創新型人才,加強傳統手工藝與高職藝術教育的對接。

(三)傳統手工藝實踐課程體系的構建

我們需要結合崗位的信息,構建完整的手工藝實踐課程體系,在學校設立工作室,實行學徒制度,師傅耐心帶領徒弟學習技藝,言傳身教,培養學生扎實的手工藝技能,立足于實踐,贏得市場認可?,F代手工藝術應該以創作性、實踐性為基礎。加強設計導向,構建知識、能力、實踐為一體的課程體系,將手工藝行業融入課程內容,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構建科學的、合理的課程體系。一個好的課程體系對手工藝的教育有著深遠影響,我們可以實行長期目標或短期目標,培養理論與實踐技術兼備的人才,以傳統手工藝傳承人為主體,以手工藝發源地為實踐教學課堂,增加學生的參與性,實現學校與社會生產掛鉤,促進手工藝產業化。不斷提煉手工藝中的文化精髓,以設計理念、設計源泉等作為課堂資源,逐步完善傳統手工業課程體系,培養更加優質的人才,推動高校設計逐步走向實用型道路,提高文化自信。

(四)培養手工藝人才的藝術審美和藝術創造力

中國的傳統手工藝具有獨特的藝術形式,有其豐富的文化內涵,需要手工藝人才具有極高的藝術審美和藝術創造力,它是藝術創造的寶貴資源,通過制作傳統的手工藝品,可以展現出當時人們的生活狀態,體現了勞動人民的生存智慧,不同的藝術創作方式展現了當時不同的民族特色,有很多傳承下來的手工藝術創作,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如今已經應用于很多領域。有一種民間美工藍印花布,是勞動人民在生活實踐中不斷探尋的結晶,它扎根于生活的土壤,格調選自生活中喜聞樂見的人和物,通過點、線、面來描繪其特點,把自然的現象規律化,通過整理讓紋樣更好地反映現實、反映自然,高于自然,它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豐富了人們的生活,使傳統手工藝與高職的藝術創作完美結合,傳統手工藝可利用其獨特的技藝手法,對學生的藝術創作有著深遠影響,使學生有更高的藝術審美和創造力,使其善于運用藝術書法。今天的高職藝術教育,要充分挖掘傳統手工藝的資源,不斷推陳出新,革故鼎新,竭力培養手工藝人才的審美和創造力,充分發揮高職教育的作用,完善教育體系,推進手工藝職業化、產業化,讓傳統手工藝為高職教育注入新鮮血液,從而使其走向新的領域?,F如今高職教育是文化創新、文化創造的載體,以培養手工藝人藝術審美為責任,相互借鑒,相互學習,多交流,要重視文化底蘊的積淀,注重改良,為傳統手工藝提供新的動力。為民族文化繁榮發展培養高素質人才,為發展民族產業提供有力的支撐。

(五)發展服務文創產品和旅游產業手工藝品

當前要大力發展服務文創產品,加強旅游產業的手工藝品,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促進文化遺產的利用,促進手工藝產品的推廣與應用,促進高職對于文化產品和手工藝品的參與,使其與旅游業接軌,發展旅游產業的手工藝品,促進學生對旅游手工藝品的創作,要發展人民大眾所喜聞樂見的手工藝品,讓人們更容易接受。如今大量的旅游手工藝品出現同質化現象嚴重的問題,手工藝品想要有廣闊的前途,必須有自己的特色,要因地制宜地發展本地的特色手工藝產品,不斷開發當地的文創產品,將其作為高職藝術教育對接的一項重要任務,不斷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吸收傳統手工業的養分,打破常規。優秀的文化資源需要經過歷史的洗禮,要發展真正被人民所需要的文創產品,發展符合審美要求的產品,就要充分發揮想象力,創造出符合現代審美的特色手工藝產品。

四、結語

中華民族綿延五千年,唯一延續的是傳承歷史文化遺產,傳統手工藝關系著國家樹立文化自信,促進文化的發展。傳統手工藝是社會的寶貴財富,對現代工藝教學起著重要作用,高職藝術設計教育為傳統手工藝提供動力的源泉,承擔著歷史的責任,它關系著民族的復興。因此,要不斷完善高職院校的手工藝課程體系,理論結合實際經驗,培養大批的手工藝后備軍,豐富教學資源,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為民族手工藝的發展鋪橋架路。將傳統手工藝與高職藝術設計教育對接起來,更有利于保護民族文化不被世人所遺忘,在當今這個文化沖擊的社會,文化軟實力對于國家發展至關重要,傳統手工藝與高職教育的完美融合,推動了手工業走向復興道路。

參考文獻:

[1]白永芳.淺談振興傳統工藝的意義及方式[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9(4).

作者單位:

淄博職業學院

猜你喜歡
手工藝傳承
傳統手工藝與博物館
昂貴的手工藝
手工藝思維導向下的社區微更新模式探究
舉辦國匠榮耀·手工藝創新盛會
世界工藝文化之旅
基于Web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土族盤繡電子商務平臺的設計與實現
“互聯網+”時代出版人才培養的傳承與突破
新媒體時代下的蒙古族文化傳播研究
青年怎樣傳承長征紅色基因
《留住手藝》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