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腔鏡下腸粘連松解術30例治療體會經驗分析

2019-11-04 17:25張陳麗
健康必讀·下旬刊 2019年11期
關鍵詞:粘連性腸梗阻切口感染腹腔鏡

張陳麗

【摘 要】目的:體會腹腔鏡下腸粘連松解術治療粘連性腸梗阻患者30例的臨床價值。方法:將30例本院于2017年10月-2018年12月內接收的粘連性腸梗阻患者視為研究對象而展開,均給予腹腔鏡下腸粘連松解術,觀察治療后患者臨床指標(手術耗時、術中出血量、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正常飲食、住院時間)、并發癥(切口感染、腹膜炎、二次梗阻、小腸漏)發生率。結果:①30例患者經治療后手術耗時(73.33±15.25)min、術中出血量(25.56±8.55)ml、術后胃腸功能恢復(20.33±4.56)h、排氣時間(1.58±0.56)d、下床活動時間(3.15±1.00)d、正常飲食(3.56±1.25)d、住院時間(7.56±1.22)d。②切口感染等并發癥總發生率僅為6.6%。結論:治療粘連性腸梗阻,建議采納腹腔鏡下腸粘連松解術,可顯著提高臨床療效的同時促進患者更好康復。

【關鍵詞】粘連性腸梗阻;腹腔鏡;腸粘連松解術;切口感染

【中圖分類號】R57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9)11-03--02

近年來,受各種內外源因素的影響,導致粘連性腸梗阻成為臨床常見、高發病,患者主要以腹痛、低熱等為臨床主要表現;加之該病發病急、病勢險,故,實施科學、有效的和治療措施至關重要?,F階段,外科手術是臨床治療粘連性腸梗阻的主要措施。開腹、腹腔鏡術式均為臨床主要措施,其中開腹手術屬于傳統術式,但部分患者術后甚至會出現新的粘連,且對患者機體其他器官造成的創傷較大,因此導致臨床療效、預后情況大打折扣。隨著臨床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完善,腹腔鏡技術逐漸被大眾所熟知[1]。在腹腔鏡輔助下,粘連性腸梗阻手術臨床療效明顯提升,因此腹腔鏡下腸粘連松解術被臨床廣泛用于治療粘連性腸梗阻等疾病。此研究選取我院30例患者展開,重點分析腹腔鏡下腸粘連松解術治療粘連性腸梗阻的臨床價值,現匯報: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30例本院于2017年10月-2018年12月內接收的粘連性腸梗阻患者視為研究對象而展開,其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15:15),年齡區間49-75歲,平均(62.36±10.15)歲。以上患者,排除肝、腎功能不全;心、腦血管重大疾病;凝血功能障礙;腹腔鏡手術禁忌癥者。比較30例患者一般資料,可比性較高。

1.2 方法

熱情接待患者入院并完善各項檢查,叮囑其禁食,給予胃腸持續減壓等措施。指導患者取平臥位氣管插管,全麻,建CO2氣腹,壓力控制在15mmHg內,置10 mm Trocar作觀察孔。腹腔鏡探查腹腔、粘連情況,后置10 mm Trocar(2-3個)作操作孔。超聲刀分離粘連的大網膜、腸管等組織,然后準確定位梗阻部位,嚴格根據梗阻類型作粘連松解操作。術畢,生理鹽水沖洗腹腔,吸盡,置引流管,關腹。

1.3 觀察指標

其一,觀察30例患者臨床指標[2](手術耗時、術中出血量、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正常飲食、住院時間);

其二,觀察30例患者經治療后切口感染、腹膜炎、二次梗阻、小腸漏等并發癥發生率;

1.4 統計學

SPSS22.0軟件,其中連續性變量資料“t”計算,“”表示。定性數據用“”核實,百分比形式(%)表示。30例患者數據資料以P<0.05表示統計學存在顯著差異。

2 結果

30例患者臨床指標情況:手術耗時(73.33±15.25)min、術中出血量(25.56±8.55)ml、術后胃腸功能恢復(20.33±4.56)h、排氣時間(1.58±0.56)d、下床活動時間(3.15±1.00)d、正常飲食(3.56±1.25)d、住院時間(7.56±1.22)d。

30例患者經治療后并發癥發生率:切口感染1例、腹膜炎1例、二次梗阻0例、小腸漏0例,總發生率6.6%。

3 討論

據不完全統計,粘連性腸梗阻在腸梗阻疾病中所占比重約為50%左右,且絕大多數患者是由于腹部手術所導致的。因此,為確保臨床療效、改善患者預后情況,對其采取科學、有效積極的治療措施至關重要。

保守治療只能暫時緩解梗阻癥狀,但后期復發率較高,并且疾病發作時患者需要住院、禁食、胃腸持續減壓,因此對其身心健康、日常生活質量產生直接影響。開腹手術是以往臨床采用的主要術式,但術后會引起腹腔內出現粘連,致使腸內容物正常運行受阻,形成機械性、粘連性腸梗阻[3]。

近年來,臨床醫療衛生事業和腹腔鏡技術不斷發展和成熟,致使腹腔鏡術式被臨床廣泛用于治療粘連性腸梗阻。該術式主要通過腹腔鏡來探查封閉環境中的具體情況,明確梗阻部位、類型后實施手術治療,因此切口小、創傷輕。加之在腔鏡下還可以使用微創器械分離組織,因此可有效避開腸管,降低術后腸粘連發生風險的同時避免對腸管造成損傷。

此研究選取我院30例粘連性腸梗阻患者展開研究,重點分析腹腔鏡下腸粘連松解術的臨床價值。結果示:患者手術耗時較短,術中出血量較低,術后各指標用時較低,可見腹腔鏡下腸粘連松解術治療粘連性腸梗阻可行性較高。提示:較傳統開腹手術而言,腹腔鏡下腸粘連松解術更具優勢[4]。其一,腹腔鏡術式可有效避開原切口瘢痕處,因此避免損壞腸管。并且術中通過腹腔鏡器械,可全面探查并放大腹腔實施情況,確保粘連部位清晰顯示,因此可確保手術操作順利實施。其二,腹腔鏡術式屬于微創術式,因此切口小、住院時間短、患者術后恢復快。故,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王德奮,林中滿,吳惠慈.腹腔鏡下腸粘連松解術治療粘連性腸梗阻35例臨床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2017.3(16):2080-2081.

華春波,王宇,王慧婷,等.腹腔鏡腸粘連松解術應用于粘連性腸梗阻并糖尿病患者治療效果評價[J].糖尿病新世界,2017.6(15):29-30.

丁毅,吳明暉,張晨亮.腹腔鏡腸粘連松解術應用于粘連性腸梗阻治療的臨床效果評價[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7):115-116.

張媛媛,馬玉紅,張福新.腹腔鏡在治療急性粘連性腸梗阻中的臨床療效[J]. 中國醫藥指南,2017.12(13):100-101.

猜你喜歡
粘連性腸梗阻切口感染腹腔鏡
腹腔鏡疝修補與傳統開放疝修補的比較
腹腔鏡在子宮肌瘤治療中的應用分析
腹腔鏡下胃袖式切除術在基層醫院的運用
腹腔鏡輔助直腸全系膜切除術治療低位直腸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近期臨床效果
骨科無菌手術切口感染相關因素分析與手術室護理干預對策
泛影葡胺聯合生長抑素治療粘連性腸梗阻的臨床應用價值
胃腸外科手術患者切口感染因素分析及治療
觀察奧曲肽治療腹部手術后粘連性腸梗阻的臨床效果
粘連性腸梗阻行小腸內置管腸排列術治療效果分析
粘連性腸梗阻行腹腔鏡粘連松解術治療的效果初步觀察及評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