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循證護理在機械通氣治療新生兒呼吸衰竭中的應用效果

2019-11-04 17:25葛靜靜
健康必讀·下旬刊 2019年11期
關鍵詞:機械通氣循證護理應用價值

葛靜靜

【摘 要】目的:探究對機械通氣治療的呼吸衰竭新生兒實施循證護理的臨床價值。方法:將68例本院于2017年3月-2019年1月內收治的呼吸衰竭新生兒為研究對象,均給予機械通氣,而后按護理措施差異的分組原則,設對照組行常規護理,觀察組行循證護理。觀察對比2組動脈血氣指標水平、并發癥發生率。結果:①觀察組PaO2、SaO2較高,PaCO2較低,P<0.05。②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2.9%,對照組11.1%,P>0.05。結論:治療新生兒呼吸衰竭,建議采納機械通氣治療,在此基礎上進行循證護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動脈血氣水平的同時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關鍵詞】:循證護理;機械通氣;新生兒呼吸衰竭;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R47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19)11-03--02

新生兒年齡較小、呼吸系統并未發育完全,因此肺泡極易受壓縮而出現受損現象,在以上因素的作用下,導致肺泡活性物明顯減少,從而致使呼吸衰竭發病率明顯上升。目前臨床治療新生兒呼吸衰竭,機械通氣為根本治療措施。通過機械通氣,可有效改善患者缺氧癥狀,從而提高臨床療效的同時促進其康復。調查發現:對新生兒呼吸衰竭患者實施機械通氣治療的同時輔以相關護理干預,可提高臨床并確?;颊弑M快康復[1]。此研究選取我院68例患者展開研究,重點分析對機械通氣治療的新生兒呼吸衰竭患者實施循證護理的臨床價值,現匯報: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68例本院于2017年3月-2019年1月內收治的呼吸衰竭新生兒患者分為二組,其中對照組(n=34):男性患者/女性患者(17:17),年齡區間1-9d,平均(5.00±2.36)d。體質量1.2-4.5kg,平均(2.85±1.23)kg。觀察組(n=34):男性患者/女性患者(16:18),年齡區間2-9d,平均(5.51±2.22)d。體質量1.5-4.5kg,平均(3.00±1.22)kg。比較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可比性較高。

納入標準:(1)符合臨床對呼吸衰竭的診斷標準。(2)臨床資料完整者。(3)家長知情且同意,在護理人員指導下簽署同意書。

排除標準:(1)神經功能重度障礙者。(2)全身感染者。(3)胸廓畸形嚴重者。(4)心肌炎患者。(5)消化道系統、代謝異常者。

1.2 方法

對照組:常規護理:密切監測患者各項生命指標,做好家長宣教工作,確保其可以配合醫護人員展開護理工作。

觀察組:循證護理:(1)提出問題:嚴格根據患者疾病誘因、呼吸系統解剖結構等因素,并結合治療措施提出循證問題。例如“新生兒呼吸衰竭致病因素有哪些、機械通氣治療原理是什么、通過什么措施可確保機械通氣質量”。(2)循證支持:此次研究主要通過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等查閱資料,從而科學、系統、有效的評價患者自身疾病;系統、全面、完整的評估所得資料的真實性、科學性以及有效性;尋找護理證據,結合資料、患者自身情況等信息制定針對性較強的護理方案。(3)護理干預:①氧療干預:對患者呼吸頻率等指標進行密切觀察和監測,給予低流量吸氧等干預措施。②吸痰:幫助患者取仰臥位,肩部抬高3 cm,確保其呼吸道通暢;及時翻身、叩背,幫助其咳嗽。通過霧化吸入等方式來加速其咳出痰液。注意,一般在患者痰鳴音、血氧飽和度下降時進行吸痰。③強化基礎干預:加強口腔護理,每天確保5次左右。每2h對患者體位進行變換,勤換尿布。④氣道濕化:采用恒溫濕化器(溫度26℃左右)進行,避免干燥氣體對患者呼吸道黏膜產生刺激。⑤預防并發癥:以上操作時必須執行無菌操作要求,消毒物品,定期更換管道。

1.3 觀察指標

觀察護理后動脈血氣指標(PaCO2、PaO2、SaO2)水平以及并發癥[2](氣管黏膜出血、胃腸道反應、肺部感染)發生率;

1.4 統計學

SPSS22.0軟件,其中連續性變量資料“t”計算,“”表示。定性數據用“x2”核實,百分比形式(%)表示。兩組患者所產生的全部數據資料以P<0.05(P值在0.05區間)表示統計學存在顯著差異。

2 結果

2.1 闡述動脈血氣指標水平、并發癥發生率

數據顯示:①觀察組PaO2、SaO2較高,P<0.05。②觀察組PaCO2較低,P<0.05。③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2.9%,對照組11.1%,差異并不顯著,P>0.05。見表1。

3 討論

呼吸衰竭對患兒身心健康、生命安全造成直接威脅,機械通氣是目前臨床治療新生兒呼吸衰竭的根本措施,通過機械通氣,可有效緩解缺氧等癥狀的同時降低病死率。臨床以往多采用常規護理對呼吸衰竭患者實施干預,但調查發現常規護理模式缺乏針對性和專業性,導致患者疾病遷延不愈,并且在治療后期頻發并發癥,對臨床療效、患者預后均產生不良影響。

循證護理是目前臨床新興的一種模式,該模式嚴格根據患者實際病情、身體狀況而出發,通過查閱資料、尋找支持依據等措施,從而為患者制定科學、有效

針對性較強的護理方案,確保臨床療效的同時促進其盡快康復[3]。

此研究選取我院68例新生兒呼吸衰竭患者展開,分組分別給予常規、循證護理;結果示:觀察組患者PaO2、SaO2較高,PaCO2較低,且經護理后氣管黏膜出血、胃腸道反應以及肺部感染等并發癥發生率僅為2.9%;可見對機械通氣治療的新生兒呼吸衰竭患者實施循證護理可行性較高。提示:循證護理以常規護理為基礎,是常規護理的改良、深化以及升華版;通過循證護理,可確?;颊吲R床療效的同時改善其預后情況,全面提升護理質量。故,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蔡育麗.循證護理在機械通氣治療新生兒呼吸衰竭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 2018.6(7).814-816.

崔海艷.循證護理用于新生兒機械通氣氣道管理中的效果研究[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7,9(5):237-238.

沈啟玲.循證護理在機械通氣患者控制呼吸機相關性肺炎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28):215-216.

猜你喜歡
機械通氣循證護理應用價值
企業金融管理應用價值分析
艾滋病患者合并機會性感染護理中循證護理的應用效果
機械通氣患者撤離呼吸機的護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