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藥貼敷藥劑型變化的可行性探討

2019-11-04 19:33廖杰趙文韜向俊宜
健康必讀·下旬刊 2019年11期
關鍵詞:劑型

廖杰 趙文韜 向俊宜

【摘 要】中藥貼敷是中醫外用的重要治療方法,歷史悠久。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現代仍在臨床眾多領域發揮著重要的治療作用,但是原始的敷貼藥的制作工藝不能滿足社會的進步,時代的發展。而現在越來越多的新藥物劑型的出現,給了中藥敷貼進一步發展的可能,改變原始的貼敷藥的劑型,讓其滿足現代臨床治療的需要,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

【關鍵詞】:中藥;貼敷劑;劑型

【中圖分類號】R56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9)11-03--01

中醫有幾千年的歷史,中藥外用藥也和內用藥一樣幾千年來為中華民族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馬王堆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記載了敷藥、熏蒸、藥浴、按摩等外治法【1】。

到了近代,這些方法或是效果不佳,或是制作復雜不如現代工藝,或是成品還需改進,其中種種,我們可以通過改變劑型的辦法讓其更符合現代臨床運用,為中醫外科用藥探討一條合適的發展之路。

1 中醫貼敷藥的歷史運用

貼敷藥是外用藥之中的典型治療方法,將藥物制成膏劑或散劑,直接附著于患側,達到治療的效果。一部分貼敷藥是屬于膏藥,現稱硬膏。是五大藥物劑型之一(丸、散、丹、膏、湯)。其制成是用藥物放入植物油中煎熬至表面深褐色,熬枯后去掉藥渣,加入紅丹,不斷攪拌收膏,放置水中去除火毒后凝結而成,也被稱為黑膏藥【2】。記載最早的“黑膏藥”見于晉代葛洪的《肘后備急方》,其中提到用清麻油與黃丹煉制黑膏藥。之后在《劉涓子鬼遺方》中,提到了薄貼這種劑型,但沒有提到黑膏藥。唐朝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中提到了“烏麻膏”這一個黑膏藥制劑,并提到了“烏麻膏”的制法、用法用量、注意事項以及功能主治。到了宋代,中醫膏藥的發展井噴,《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的頒布,其中許多方劑都被制成成品,黑膏藥也被大量的制成成品,如:琥珀膏、萬金膏、云母膏等,之后的《衛濟寶書》、《外科精要》均有黑膏藥的記載。到了明清,膏藥已經成為了常規治療藥物。到了近代,橡膠膏劑、巴布劑、貼劑等劑型的出現,中藥貼敷劑有了新的發展方向【3】。

2 現代臨床運用研究

隨著時代的發展,膏藥的現代臨床運用也在逐漸的擴大,除了常規的外科疾病的治療與術后護理外,也在內科、婦科、兒科等疾病的治療上有不錯的發揮。敷貼在骨科的治療上,歲的可以用于各種跌打損傷,以及慢性的骨關節的病變,如膝關節的滑膜炎,直接以中藥傳統敷貼膏藥予以治療,臨床研究中的確有確切療效【4】。不僅是對疾病的治療,對于術后的老年人便秘情況,穴位按摩加上中藥敷貼敷臍能顯著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5】。在內科疾病的治療中也可以運用敷貼,在治療變異性鼻炎、慢性咽炎、支氣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OPD)等疾病時應用方便,療效穩定可靠【6】。在婦科治療中,對于先兆流產的病人給與中藥穴位敷貼治療,可減少腹痛時間和出血時間,有良好的安胎療效【7】。但是由于科技的發展,最原始的膏藥制作工藝暴露出許多的問題。煉制膏藥時需要高溫的熱油,對于加油量,藥物量及火候的把控需要人為的操作,制成的產品質量往往參差不齊,最主要的危害就是黑膏藥中的鉛鹽毒性非常大,對人體和環境都有很大的損傷【8】。有研究者對大鼠進行了實驗,長時間的使用外用黑膏藥,大鼠腎臟指數會增高,并且腎臟有鉛沉積【9】。對于人體影響有多大還有待研究。中藥貼敷的臨床運用越來越廣,但也出現了很多問題與不足,所以我們應該積極的尋求改進的辦法,進行有必要的劑型的變化,是有利于中藥敷貼的發展。

3 現代敷貼劑的新劑型

現在臨床用的中藥外用劑屬于經皮給藥。包括巴布劑、凝膠劑、涂膜劑、透皮貼劑。巴布劑也叫凝膠膏劑,在2010版的《中國藥典》中將巴布劑改名為凝膠膏劑。最早出現在70年代的日本,是用藥材提取物、藥材等與適宜的親水物質相混合,涂于襯料上制成的的膏藥【10】。特點有:透皮效果強、藥效持久、保濕透氣好、皮膚不過敏、使用方便等,與其他傳統的膏藥相比,水溶性和載藥量都是優勢。

凝膠劑是一種含有兩種或兩種以上包含液體和半固體膠凍和其干燥體系的一個總稱,該制劑粘附力強,制作簡便,使用方便。根據基質和輔料的不同,可以起到延緩或者加速藥物的釋放速度,起到緩釋和控釋的作用【11】。涂膜劑用溶劑溶解成膜的材料及藥物制成的外涂劑。涂膜劑外用能較長時間的保持血藥濃度的穩定,外用能避免藥物的胃腸道反應和首過效應。透皮貼劑由傳統貼劑發展而來,操作簡便,安全快捷?,F代臨床中運用廣泛,如在呼吸系統疾病中,對小兒肺炎、支氣管哮喘、慢性咽炎等疾病較之其他治療方法有明確療效。

4 敷貼劑劑型前景及展望

時代的改變,促進著敷貼的發展。巴布劑,現在臨床已經廣泛運用。其基質的研究一直是重點發展方向,現在主要的問題就是中藥凝膠膏劑缺乏完整的,公認的對其質量的衡量指標,并無一個統一的標準,所以各個廠家生產的產品千差萬別。建立完善的體系,統一制備工藝,運用新的輔料及基質的研究,凝膠膏劑會有更大的發展前景【12】。凝膠劑給藥途徑眾多,生產工藝簡便,適合復方藥物的生產。但在中醫復方的制作中仍有不少困難,中藥復方的成分復雜,成分不穩定,并且缺乏相關的質量標準。在控制好中藥成分的同時我們應尋找更適合藥用凝膠的基質。如新型的納米混選凝膠劑(nanosuspensionbasedgelNS-gel),能顯著提高難溶藥物的經皮滲透量、提高生物利用度,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涂膜劑使用方便,可隨時停止,相比其他劑型來說應用更加廣泛。制作也較便捷,由主要的藥材、成膜材料、增塑劑、透皮吸收促進劑、防腐劑以及溶媒組成【13】。在臨床的運用探索也是一個很好的研究方向,如涂膜劑對皮膚瘢痕的治療起效平穩,不良反應少等優點【14】。涂膜劑在臨床的使用有很大的空間。透皮貼劑可以通過一定的速率將藥物有效量透過皮膚到達治療部位,藥物作用的時間長,釋放藥物的速度穩定。其基質為壓敏膠,多針對單一的化學藥物或中藥,對中藥復方的壓敏膠的研究還需再進進一步。

總之,中藥敷貼劑的運用歷史源遠流長,從古到今不斷發展,不斷完善。外用敷貼的劑型眾多,適當的改變劑型也許就能夠讓藥效發揮更好。如云南白藥在最初的銷售時只有粉劑,患者使用時不易掌握用量,且味道不佳,經過多年研究后,現云南白藥有了散劑、膠囊、酊劑、膏劑、氣霧劑、粉劑、合劑、糊劑等許許多多的劑型【15】。不僅改變了之前的不足,而且使用也更加方便,也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這也是我們可以借鑒、學習的地方。另一方面,現代科學的快速發展,產生了許多優良的敷貼劑型,無論是巴布劑(凝膠膏劑)、凝膠劑、涂膜劑還是透皮貼劑,都有自己獨到的地方。當然,新興的外用貼敷劑仍有不足,這就需要我們進一步的研究,擴寬我們的思路,外用敷貼劑的劑型變化就能有更好的方式,最優化臨床治療的效果。

參考文獻

陳紅風.中醫外科學[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2.

楊守娟.對黑膏藥古今制備工藝的研究[J].當代醫藥論叢,2018,16(04):216-217.

陳愛華,王森,劉紅寧,朱衛豐.傳統黑膏藥發展近況探討[J].中成藥,2014,36(02):379-382.

王恒樹,張沖.傳統中藥黑膏藥透皮吸收治療膝滑膜炎的研究[J].中醫外治雜志,2016,25(05):5-6.

俞嬌鴦.中藥敷臍配合穴位按摩用于老年骨科術后患者功能性便秘的臨床效果[J].浙江醫學教育,2015,14(06):39-41+53.

易兢業.支氣管炎黑膏藥的制備及臨床應用舉隅[J].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2018,15(08):13-14+22.

陳昭君,蒙運英.中藥穴位貼敷在先兆流產中應用效果觀察[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10):104-105.

楊守娟.對黑膏藥古今制備工藝的研究[J].當代醫藥論叢,2018,16(04):216-217.

張歲玲,史亞軍,湯麗芝等.骨傷科外用傳統中藥劑型的應用探析[J].陜西中醫,2017,38(06):789-790.

黃麗,余冰欣,袁雪等.親水性凝膠膏劑的研究進展[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6,25(19):102-104.

常美月,李敬文,張欣等.中藥藥用凝膠劑的研究概況[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6,14(24):150-152.

韋悅,賀吉香.凝膠膏劑的研究進展[J].中醫藥導報,2017,23(11):57-59+62.

蘇海萍,韓越,馬艷.涂膜劑的研究進展[J].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6,16(S1):259.

王輝,曲瑞杰,劉鶯等.新型復方中藥涂膜劑對皮膚瘢痕的療效及作用機制研究[J].中國美容整形外科雜志,2018,29(02):89-92.

王晨.云南白藥制劑研究進展[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2,21(07):36-37.

猜你喜歡
劑型
不同中藥劑型,藥效有區別?
中藥劑型選擇及制劑等效性研究
中國葡萄生產中應用的植物生長調節劑登記情況
蒙藥劑型改革及制劑現代化的幾點思考
《中國藥典》2015年版收錄人參中成藥劑型統計以及臨床應用分析
益母草不同劑型臨床應用優勢淺析
抗感冒藥的藥學分析與合理選用
豬精液冷凍保存的劑型及品種效應
果園新殺螨劑介紹
雷公藤在銀屑病治療中的應用概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