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例兒科抗菌藥物不良反應監測報告及分析

2019-11-04 19:33戴偉萍
健康必讀·下旬刊 2019年11期
關鍵詞:兒科

戴偉萍

【摘 要】:目的了解本院兒科抗菌藥物所致藥品不良反應(ADR)的發生規律以及發生原因。方法回顧2019年1月至今120例兒科抗菌藥物所致不良反應的報告,從兒科患者年齡、原發病、抗菌藥物類型、不良反應類型等方面進行分析。結果120例抗菌藥物導致的不良反應事例中男60例,女60例,年齡1~11歲,其中1~2歲的年齡區間發病率最高的年齡間斷發病率最高,比例為39.1%;比例最高的不良反應案例為呼吸道感染,為84.1%,其次為消化系統疾病,占據15.%,涉及藥物主要包括青霉素類藥物、頭孢菌素類藥物、大環內脂類藥物等,多種藥品中占據最高比列的藥物為第三代頭孢菌素類藥物,占35.8%。涉及器官有皮膚軟組織、消化系統等,其中皮膚軟組織產生不良反應事例最多,占80%。120例患兒在出現ADR后均第一時間停藥,其中105例患兒在停藥一段時間后癥狀消失。結論對患兒使用抗菌藥物產生的不良反應應給與重視,應當及時給與了解與預防,趁早提出相應的政策。

【關鍵詞】:兒科;兒科抗菌藥物不良反應;監測與分析

【中圖分類號】R6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9)11-03--01

藥品不良反應是醫院和患者比較關心的問題,藥品不良反應也是影響患者治療效果與用藥安全的重要問題,隨著各檢測部門與檢測制度的逐步重視,近些年相關部門也出臺了一些列政策,伴隨著藥品不良反應的政策出臺,醫院各部門也加強了對藥品使用的監管力度。對兒科病區來說,患者年齡較小,自身免疫力正處于不健全階段,患兒本身也處于發育階段,相對而言藥品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就要高些,更應該受到廣大醫師的重視。兒童易發生感染,所用的藥物基本為抗菌藥物,抗菌藥物導致的藥品不良反應現象事例最多,對此,進一步了解抗菌藥物導致的不良反應方向,那些藥物導致的不良反應率最多,是醫院該研究與調查的方向,本文將對我院2019年1月至今120例兒科抗菌藥物所致不良反應事例進行研究與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收集我院2019年1月至今120例兒科抗菌藥物所致不良反應的數據,在大數據中篩選出抗菌藥物所致的藥品不良反應病例120例,對比分析患兒的年齡,發病原因,使用藥物類型,藥品不良反應類型等數據。

2 結果

2.1 性別與年齡分布

包含在案例內的藥品不良反應事例中,男性患兒括60例,女性患兒60例,患兒年齡為1~10歲。詳見表1。

2.2 原發病分布及構成

包含在案例內的藥品不良反應事例中,以呼吸道感染為主,占84.1%。詳見表2。

2.3 抗菌藥物類型

包含在案例內的藥品不良反應事例中,主要涉及的藥物有頭孢菌素類藥物、青霉素類藥物,大環內脂類藥物等。詳見表3。

2.4 藥品不良反應臨床表現

包含在案例內的藥品不良反應事例中,涉及器官有皮膚軟組織、神經中樞及消化系統。見表4。

3 討論

120例抗菌藥物導致的不良反應事例中男60例,女60例,年齡1~11歲,其中1~2歲的年齡區間發病率最高的年齡間斷發病率最高,比例為39.1%;比例最高的不良反應案例為呼吸道感染,為84.1%,其次為消化系統疾病,占據15.%,涉及藥物主要包括青霉素類藥物、頭孢菌素類藥物、大環內脂類藥物等,多種藥品中占據最高比例的藥物為第三代頭孢菌素類藥物,占35.8%。涉及器官有皮膚軟組織、消化系統等,其中皮膚軟組織產生不良反應事例最多,占80%。這個結果與國內ADR監測報告中女性略高于男性有所差異[1],原因可能為本次統計病例較少。根據本次統計,年齡越小發生率越高的原因可能為嬰幼兒免疫機未發育健全,免疫能力低下。Annette等[1]的研究認為母乳喂養可能對嬰幼兒的免疫機能發育有明顯影響,且母乳喂養的嬰幼兒ADR發生率相對較低。由于多數患兒的抵抗力較差,在藥品的使用中盡可能的選擇不良反應少、小的抗菌藥物,保證嬰幼兒使用藥物安全。比例最高的不良反應案例為呼吸道感染,為84.1%,這個結果與國內絕大多數報告相一致[4]??赡茉驗榛純旱拿庖吖δ艿拖露鴮е碌母腥韭瘦^高,其中感染病里又以呼吸道系統感染較為常見??咕幬餅橹委煾腥拘约膊〉闹饕侄?,但用藥量越大,藥品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也越大,應該謹慎對患兒使用呼吸道系統疾病藥物。涉及藥品中第三代頭孢菌素類藥物的ADR發生率最高,為35.8%。頭孢菌素類藥物為常見的藥物,其不良反應癥狀表現為惡心,嘔吐,腹脹等,不良反應具有不可預見性的特點[2],相關藥物發生藥物不良反應的可能原因為藥物的應用率高、療程較長。使用的抗菌藥物量增加,不但會造成耐藥菌株的增加,也可能會使患兒體內的菌群失調[3]。在對患兒進行藥物選擇前多詢問用藥史,多做皮試,減少抗菌藥物種類的使用。本次調查結果顯示的抗菌藥物所致的不良反應類型主要表現在皮膚及軟皮組織。在對患兒使用抗菌藥物時要注意用藥時間,如發生藥物不良反應,應及時停藥或換為同功效非抗菌藥物,以減輕對患兒的傷害,如果停藥后癥狀沒有好轉趨勢,應及時采取相應手段治療。重視藥物不良反應,盡可能減少抗菌藥物的使用,早發現,早對策。

參考文獻

SohnAH,GarrettDO,Sinkowitz-CochranRL,etal.Prevalenceofnosocomialinfectionsinneonatalintensivecareunitpatients:resultsfromthefirstnationalpoint-prevalencesurvey[J].JPediatr,2011,139(6):821827.

蔡偉民,黃冬,馮玉珍,等.353例氟喹諾酮類藥物不良反應/事件的分析[J].廣東醫學院學報,2011,29(5):519.

趙婷,趙鴻昆,李林春,等.497例β-內酰胺酶類抗生素致不良反應分析[J].中國藥房,2013,24(10):929932.

趙世輝,張聰秦,張蘭萍.喹諾酮類藥物不良反應及合理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0,5(16):919.

于紅,楊峰.頭孢菌素類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的原因與預防分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14(9):185.

猜你喜歡
兒科
細節管理在兒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
兒科護理工作中的安全隱患及睡眠護理對策分析
思維導圖在兒科靜脈留置針健康宣教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兒科臨床中抗生素的合理應用方法探討
激素沖擊療法在兒科腎臟疾病中的臨床應用
兒科護理風險和安全管理研究
地氟烷與七氟烷用于兒科麻醉的術后恢復效果分析
我國兒科醫生數量缺口近9萬
安徽推出兒科分級診療規范
我國將恢復兒科本科招生8所院校今年7月招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