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提高金山區醫療救護站院前醫療急救水平的實踐與思考

2019-11-04 08:08譚忠良
健康必讀·下旬刊 2019年11期
關鍵詞:金山區

譚忠良

【摘 要】院前醫療急救是急救醫療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為了讓院前醫療急救事業可持續健康發展,筆者以金山區醫療救護站為例,將“互聯網+”醫療服務理念融入急危重癥搶救的院前院內一體化中,并對增加急救人力資源,加強崗位培訓,規范院前急救工作流程等方面進行探索,以期能夠有效提升本地區的院前救治水平,避免不必要的醫療糾紛。

【關鍵詞】院前醫療急救水平;醫療救護站;金山區

Abstract Pre-hospital medical emergency is the main component of the emergency medical system.In order to make the cause of pre-hospital medical emergency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the author takes Jinshan Medical Emergency Station as an example to integrate the “Internet+” medical service concept into the hospital for emergency treatment. In the integration of the front yard, we will explore ways to increase emergency human resources, strengthen job training, and standardize pre-hospital emergency work procedures,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re-hospital treatment level in the region and avoid unnecessary medical disputes.

Key words Pre-hospital medical emergency level;Medical ambulance station;Jinshan District

【中圖分類號】R90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9)11-03--01

院前急救工作主要是指救護車到達急救現場后,醫護人員對患者實施的急救處理以及救護車將患者轉運到醫院過程中所進行的基本治療工作,其屬于急診科工作的外部延伸,即可初步緩解患者的痛苦,又能夠及時解除某一癥狀造成的不良后果,挽救患者的生命。因此,院前急救工作具有處理緊急、救治環境差、病情復雜多樣等特點,對院前急救醫療資源以及醫護人員的應急能力、基本醫療知識、急救操作技能要求更高。為此,本文從上海市金山區醫療救護站急救體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入手,查閱國內外文獻院前急救的先進經驗,并結合實際情況提出可行的改進對策,以期能夠進一步提高院前醫療急救水平。

1 金山區救護站院前醫療急救服務體系中存在的問題

1.1 院前醫療急救基礎設施建設有待進一步完善

(1)院前急救站點建設:金山區醫療救護站急救站點數量規模尚未完全成熟,尚需進一步規劃布局,加強急救站點的標準化建設,以完善本地區院前醫療急救體系建設工作。(2)救護車資源配備:救護車為院前急救的載體,主要負責將醫護人員送往急救現場,并將患者送到醫院。救護車不僅能夠滿足日常院前急救的醫療服務需求,還是應對突發事件應急儲備工具。2016年,上海市政府頒布的《關于深化本市院前醫療急救體系改革與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要求在2020年上海市的院前急救救護車數量需達到每3萬人配置1輛的目標[1]。但實際情況是救護車的 配置在市、區之間仍存有差異,金山區的救護車目前雖然已經達到3萬人/輛,但車型的統一、更新工作尚欠缺,故尚需完善本地區救護車資源配置步伐。(3)急救設備配備:急救設備是開展院前急救醫療行為的基本設施,是跟隨救護車配套的,一車一套。但目前還有40%的缺口,故還需加快急救設備的配置工作。

1.2 院前醫療急救醫護人員隊伍建設陷入困境

(1)院前急救醫護人員匱乏:院前急救醫護人員匱乏為目前限制院前醫療急救水平提高的主要短板之一,而造成醫護人員匱乏的原因是當前醫療環境較差、職稱晉升難度大、院前急救工作量大、薪酬待遇較低等,致使大部分醫護人員難以長期堅持從事院前急救醫療工作。此外,院前急救人員的整體專業水平欠佳、急救經驗不足也是影響院前急救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2)人員配置欠缺合理性:以往金山區院前急救人員的配置結構是“醫生+駕駛員”,僅從2016年開始配置了擔架員,在實際院前醫療急救工作中,缺乏護理人員等專職人員,致使部分人員工作強度過高,進而使院前急救服務需求與人力資源的配置存有一定的矛盾,影響院前急救效率與質量[2]。

1.3 院前急救信息化建設有待加強

目前在臨床上,院前急救與院內救治工作的銜接主要依靠急救中心調度員協調,通過電話、對講機在院前、院內醫護人員之間進行聯系與反饋,但在實際院前急救工作中,院前急救尚因缺乏視頻、圖像等工具而不能直觀交流,致使院內急診科醫護人員不能及時了解患者的病情而救治準備工作落實不到位,延長救治時間,極易耽誤患者治療,因此院前急救水平的提高需進一步加強信息化建設,提高救治效率[3]。

2 提高金山區醫療救護站院前醫療急救水平的措施

(1)規范急救技能的社會培訓以及資格認證

醫療救護站應借鑒上海市急救醫療培訓中心的急救培訓經驗,以科教培訓科室為基礎,建立區級急救醫療培訓中心,對群眾進行急救知識普及以及專業醫療急救培訓,以使急救更具針對性和專業性,有助于提高院前急救水平。

(2)完善院前急救資源配置

政府應加大對院前醫療急救的資金投入,進一步支持救護車、院前急救基礎設施、醫療通訊設備、人員配置經費等,并制定統一的院前急救資源配置標準,完善急救站點的規劃布局與標準化建設,以使院前急救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化,進而提高院前急救質量水平。

(3)加強院前急救隊伍建設

建議在院前急救隊伍建設配置護理人員等相關院前急救輔助崗位,以便于應對患者救治過程中的護理工作,提高院前急救需求。同時相關衛生行政部門需協同人力資源、社保部門,適當提高金山區醫療急救人員的薪酬待遇,并進一步完善從業人員的就業保障與激勵政策,且建立與相關工作人員崗位特性向適應的績效考核體系,以調動專業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提高醫療急救效率。

(4)建立“互聯網+”院前急救模式

將“互聯網+”醫療服務理念融入急危重癥搶救的院前院內一體化中,加快院前院內無縫銜接信息化建設。最終達到院前急救醫護人員利用信息化手段將患者院前病情記錄、患者信息、院前急救措施等迅速分享到調度中心云平臺,并將信息發送到院內服務站,院內急救單元(如腦卒中中心、創傷中心、胸痛中心等)根據云平臺提供的信息提前做好準備工作,必要時提前準備綠色通道,并需將患者到院后的“串聯”急救工作“并聯”起來,以進一步提高急救水平。

總言而之,當前金山區院前急救事業發展仍任重道遠,醫療救護站需根據實際存在的問題合理配置院前急救醫療資源,加強院前急救隊伍建設,并建立“互聯網+”院前急救模式,進而提升院前急救效率和質量,使其能夠更好地滿足人們群眾對醫療急救服務的需求。

參考文獻

丁賢.讓急救醫療環節對接更暢通--《上海市急救醫療服務條例》解讀[J].上海人大月刊,2016,22(9):14-15.

杜敏.院前急救需求分布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7,8(7):31-33.

鄧業雯,耿娜,江志斌,等.加強醫院急診急救能力建設的若干思考[J].中國醫院,2017,21(1):5-7.

猜你喜歡
金山區
我與風的故事
聽雨問花金山女子小楷七人展
2017-2018年上海市金山區延伸處方開具現狀調查及患者執行依從性分析
中國教育學會與上海市金山區教育局簽約共建藝術教育實驗區
上海市金山區與江西省弋陽縣簽訂教育合作共建協議
上海市金山區社區教育成果展示暨15分鐘學習圈建設工作總結大會舉行
上海市金山區轉型社區“村居聯動”治理機制研究
上海市金山區轉型社區“村居聯動”治理機制研究
彭奕欣
上海金山老舊居住小區綠化改造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