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注意假說視角看 POA在大學英語實際教學中的應用

2019-11-11 12:25呂娜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9年23期
關鍵詞:產出導向法教學設計

呂娜

【摘 要】作為一項重要的認知心理學和語言學的假說,注意假說能幫助界定二語習得理論中的“輸入”“輸出”等概念,促進有效學習的發生。產出導向法中的輸出驅動,輸入促成以及選擇性學習假說與注意假說關系密切。從注意假說的視角探討POA各個環節的教學設計能更深入的厘清學習的認知過程并更好地指導實際教學工作。

【關鍵詞】注意假說;產出導向法(POA);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3-0026-01

引言

近年來,筆者所在的大學一直在推進大學英語的教學改革,從傳統課堂到翻轉課堂的建設,從單一模式到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建構,這些變革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英語教學的現狀,但很難從根本的理念和方法上指導教學。文秋芳教授結合中國英語教學的實際情況,借鑒國際SLA的前沿理論,創設性地提出POA(產出導向法),在指導教學實踐過程中都產生了很好的效果。(張伶俐,2017)

POA在學習中心說,學用一體說和全人教育說的教學理念下,結合輸出驅動,輸入促成及選擇性學習假說,設定三大教學流程驅動,促成,評價。其最大的特點是在輸出驅動環節創設思辨性強或與學生學習就業息息相關的任務場景,提高學生學習動機。學生在嘗試完成輸出任務時,意識到自己的表達錯誤或語言知識的欠缺,從而切身明確學習目標。之后學生在教師腳手架作用下,逐漸進行選擇性學習,通過一步步完成各項輸入輸出練習,最終掌握學習內容。值得注意的是,POA中各個環節其實都是圍繞增加學生的注意而設計的。其實,所有教學干預措施的目標都是為了改變學習者的注意力,以便他們注意到某些語言特征。因此,本文將從注意假說(noticing hypothesis)的視角,探討POA理論是如何指導教學設計的。

一、注意假說(noticing hypothesis)

研究表明,沒有注意,就沒有學習。(Schmidt, 2001)“人們只學習那些他們注意到的內容, 沒注意到的事情, 就學的很少” (Schmidt, 2001)。在二語習得中,吸收(intake)比輸入(input)更重要。輸入? 指的是任何學習者接觸到的 L2知識,但是如果不注意,就不會產生信息加工(IP),從而無法被記憶和輸出,也就不會有吸收。影響語言被注意的外部因素有語言的顯著性,頻率及近因性;內部因素為可學性,動機和需求。

(Grass,1988)也有一些研究者從認知心理學角度出發發現:信息特征,個人特征和情景特征也可以影響學習者的選擇性注意(王瑞,2017)。以下本文將基于POA的三項教學流程,以《新一代大學英語》第一冊第七單元“Tech,a Blessing? or? a? Curse”為例,通過調控上述影響注意力的因素來進行課堂教學設計。

二、教學設計

1.輸出驅動環節的教學設計。

實施POA最大的挑戰是設計產出目標和與之相匹配的產出任務和情景。(文秋芳,2015)。本次教學輸出任務是讓學生完成一次關于科技是福還是禍的課堂辯論。因為辯題較大,所以分成幾個小任務逐步進行,子任務一的設計必須考慮到能否較好的引起學生注意,愿意參與到活動中來。設計話題“你認為AI時代的到來是否會使更多的人失業?”作為第一項嘗試輸出任務,讓學生列出在哪

些領域AI已經或正在取代人類而哪些領域不能。子任務二,討論科技如何影響你的生活,并擬寫辯論報告。學生的認知和需求是影響其注意的重要個人特征,子任務一就是基于學生就業需求和對前沿熱點話題的興趣而設計的。其次,考慮到影響注意的信息特征,增加了一段李開復TED演講視頻,名人通過圖表生動展現AI已經“無所不能”正在日益戰勝人類。這樣,通過調節信息特征中的信息呈現渠道、形式以及情緒,從而引發學生思辨。

2.輸入促成的教學設計。

輸入材料一定是選擇性的學習。從內容,語言與結構上達到對輸出的促成。針對第一項子任務,學生需要課前閱讀一篇關于AI與人類之戰的文章和一段上述TED演講的文字稿,在第一次嘗試完成任務之后,根據輸入材料填寫相關的思維導圖(導圖為教師提前設計好的所需填的空也是針對相關目標語言和內容)。為加強學生輸入和輸出的雙重注意,盡量設計多樣化的練習如填空,連詞成句,口筆譯活動還可以增加游戲,通過調控語言出現的頻率及顯著性來提高注意,從而改善學習效果。第二項子任務是完成一份辯論報告。因為教材內容與之匹配度不高,因而教師另外補充一份閱讀材料。學生完成如下格式的辯論報告大綱,此報告的設計能很好地鍛煉學生的思辨及語言表達能力。

3.評價環節的教學設計。

值得強調的是,POA每一項流程都是環環相扣,相輔相成的,評價作為重要的教學要素之一,必須滲透到其他各個環節當中。POA提倡師生互評(TSCA)輔以學生互評,機器評價,這也是通過改變信息呈現的渠道和形式使評價反饋機制更加有效。在學生進行課堂辯論之前,都會在藍墨云APP上進行嘗試口頭輸出,同學之間可以相互點贊、打分,這樣大大減輕了學生單獨課堂發言的壓力,增加了輸出的動力。辯論報告攥寫完成后,都要提交到批改網先進行機器批閱(主要就選詞和拼寫糾正),之后教師選取樣本批閱、分析、總結并且講解。最后學生根據辯論報告,模擬真實辯論賽,教師和同學都有資格給每一隊參賽的選手打分,大大提高了評價的有效性和學生的注意力。

三、總結

從注意假說的視角指導POA理論在實際教學中應用,能夠很好的幫助教師發揮腳手架作用,設計和實施課程。輸出驅動環節通過調控影響注意的信息特征和個人特征因素,設計出有用且有趣的任務情景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輸入促成環節通過增加目標語出現的頻率,顯著性,依照難度循序漸進地進行語篇學習和練習,在完成每一項輸出任務的過程中,其實還能幫助學生甄別輸入語言要素,促進對目標語結構的整合,使學習者注意到自己的錯誤表達,從而進行有效的吸收。評價環節考慮到近因性和信息傳遞渠道對注意的影響,借助藍墨云,U校園,批改網等線上平臺,結合師生評價,同學互評,從而達到評學相長。

本文嘗試融合注意假說和POA理論進行課程設計,對于二者的相關性以及如何影響教學還需要進一步的理論和實證研究。

參考文獻

[1]張伶俐.產出導向法的教學有效性研究[J].現代外語,2017(5):375.

[2]文秋芳.構建“產出導向法”理論體系[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5(7).

猜你喜歡
產出導向法教學設計
產出導向法指導下的大學英語讀寫結合教學嘗試
產出導向法驅動下的微課設計與實踐研究
《電氣工程畢業設計》 課程的教學設計
高中數學一元二次含參不等式的解法探討
“仿真物理實驗室” 在微課制作中的應用
翻轉課堂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分析及改善建議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案例教學的幾點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