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學語文教學研究的基本路徑論略

2019-11-11 12:25俞國龍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9年23期
關鍵詞:中學語文教學學習方法學生

【摘 要】語文作為基礎學科,在初中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為此,加強對中學語文教學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主要從明確學生主體地位、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敢于創新、加強語文學習技巧和多媒體教學等幾個方面來對中學語文教學進行論述。

【關鍵詞】中學語文教學;學生;學習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3-0051-02

語文作為基礎學科,提升語文教學的效率,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是非常重要的,隨著當前教育改革的深入進行,加強對中學語文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新課改要求在課堂上要加強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升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并采用適當的教學方式,來提升課堂學習質量。

一、以學生為主體,做好學生學習的引導者

研究性教學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人格、學習能力的發展,因此要十分重視課堂氣氛的營造。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教師、學生、課本應該是平等對話的關系。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在實行新課改之后,重點強調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教師逐漸成為課堂學生的引導者,甚至是參與者。傳統教學中往往都是填鴨式教學,教師一味地講解知識,而忽視了學生的感受,學生總是被動地接受所有的知識,在課堂中完全沒有自主權。

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越來越強調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不斷更新教學理念,進而提升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在教學過程中只有不斷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這樣才能夠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和學生共同構成了一個學生共同體,在這環境下,學生的學習將變得更加快樂,學生的效率也會更加高效。

二、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初中語文學習中很多學生會感覺較為枯燥,在部分文章的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教師需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保持課堂的靈活多變性,進而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只有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使學生主動積極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

1.加強技巧指導。

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注重學生成績和課堂目標完成情況,而忽視了對學生語文技巧的指導,導致學生的成績出現嚴重的兩極分化現象,成績好的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非常高,而成績差的學生則表現出對語文學習的厭倦。為了避免這樣情況的出現,中學語文教師需要加強學生語文技巧的學習,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讓所有學生都能夠參與到語文學習中,熱愛語文學習。教師對于每一節課的內容都有其明確的教學目標,針對教學目標,教師要采用相應的教學方法,例如,《七律·長征》中,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有:讓學生掌握教學大綱的生字,理解詩歌的基本意思,并能夠從中體會到紅軍英勇豪邁的精神,了解長征這段歷史以及這首詩的寫作背景。教師可讓學生觀看長征時期的相關視頻,增加學生對這段歷史的認識,對寫作背景和歷史有所了解之后,讓學生以飽滿的熱情進行詩歌的朗誦,讓學生在讀中悟,在悟中讀,使學生的感情得以升華,逐步提升學生的詩歌朗誦和欣賞水平。提升中學語文教學質量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加強教學技巧,并且要不斷改變傳統的教學思路和觀念,始終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思想,勇于創新,大膽實踐。在教學過程中要適當的引導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升課堂的效率,在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同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鼓勵形式多樣的質疑求異。

“學起于思,恩源于疑”。教師應該鼓勵學生敢于質疑,敢于創新,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看法,發表對事物的看法。沖突和質疑是產生新問題,獲得新知識的關鍵。教師在課堂上要鼓勵學生學會質疑。在閱讀過程中根據文章的主體來進行分析,并在文章矛盾內容上開展基礎推理和論證,從而提出新的觀點和見解,并證明自己觀點的合理性。作為教師,需要給學生創造活躍、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針對文章的內容進行積極的討論,并鼓勵學生論述自己的見解,由于學生自身觀點的不同,還可以使學生的思維觀點發生碰撞,從而提升自身的思辨能力。例如,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這篇文章,學生在解讀文章內容時,有的學生就讀出了其中蘊含的強烈的愛國之情,有的學生就讀出了濃厚的思鄉之情,有的學生則讀出了面對日本侵略者的入侵,表現出的憂國憂民。同一篇文章不同的見解和看法也不相同,只有多鼓勵學生進行質疑,并討論交流,才能不斷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3.借助多媒體技術,拓寬學生的視野。

多媒體技術的普及給教學工作帶來了很大的便利,使中學語文教學迎來了新的機遇。中學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來制作電子課件,并且上傳到網上,供學生課下學習。課件可以將文字、視頻、音頻等融為一體,增加學生的好奇心,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但是,在利用多媒體技術時,教師需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不可過分依賴,避免出現課件華而不實,影響教學效果的情況。例如,在《錢塘湖春行》中學生如果僅僅從語句理解相應的含義,對學生來說,是比較困難的。而利用多媒體技術則可以很多的解決這一問題,通過音響來給學生播放有音樂伴奏的文章朗讀,讓學生認真傾聽,在輕松的氛圍中感受到文章的意境,同時,為學生播放為其精心挑選的視頻,使其感受到其中的美景,讓學生真實的感受到春天的美麗。之后,在讓學生有感情地進行文章朗讀,采用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參與度,并提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媒體技術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增加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從而進一步提升中學語文教學質量。

三、結語

語文是一門和人們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的社會學科,這就決定了這門學科的學習標準和人們主觀情感相通,學好語文對于學生將來的工作和生活都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積極意義。在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除了需要深挖良好的教學方法,還要能夠立足于學生的實際需求與個性特征,在語文教學中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采用多種不同形式的教學方式,進一步提升語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陳麗萍.無中生有也是一種境界——小議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方法[J].教師,2014(21):70-71.

[2]呂海榮.關于新課程理念下的初中語文教學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5(17):43-43.

[3]李子春.淺談新課程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研究探索[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4(17):41-41.

作者簡介:俞國龍(1970.2-),男,漢,寧波奉化,初中語文教學,教師,中學高級。

猜你喜歡
中學語文教學學習方法學生
學生寫話
談新課程下如何做好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文學滲透
論高中物理電路知識的學習方法及解題思路
小學語文低段識字教學的意義及學習方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