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高小學德育工作實效性的對策研究

2019-11-11 12:25林國強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9年23期
關鍵詞:對策研究小學教育德育

林國強

【摘 要】改善當下社會風氣良莠不齊的局面,需要從娃娃抓起。而小學教育階段,正是最好的時期。重視思想品德教育,滲透德育知識,并落實,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明白做人的道理,明事理,有修養,為學生的長遠發展打好基礎。通過實效性的對策研究,找出問題解決辦法,一改當前德育工作局面。為小學德育工作提供策略研究,使廣大教師在進行德育工作時順利進行。提高國民素質,應從學生思想教育抓起,以身作則,加強自身行為道德規范,全面提高學生道德素質。

【關鍵詞】德育;小學教育;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3-0065-01

引言

在小學教育中,最不可或缺的就是德育教育。學生因為受到家庭環境、社會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個人素質有著不同的發展方向。在教育平等化實行九年義務制教育的今天,多數學生已經可以接受到基本教育。但學生家長的文化知識水平差異較大。小學階段,學生年齡小,可塑性強,將德育教育滲透到教學課堂,在教會學生學習知識的同時,在其心目中埋下道德的種子,幫助學生成為有文化,有知識,更有道德感,榮譽感的人。學生需要接受專業化的德育知識,以此來擺正自身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學校在樹立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上,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學德育工作當中,一定要用時間來提高小學生德育工作的質量。

一、德育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一方面,由于學生所處家庭環境差別較大,父母文化知識水平均受到限制。一些家庭的父母由于早戀,家庭經濟落后,無法得到知識教育,也就是社會所說的文盲。但文盲并不代表父母的個人品質較差。只是受教育與沒有接受教育所產生的價值觀念有所偏差,在父母成為學生的第一任老師之中,會給予學生很多不同的人生觀。學校所代表的是大多數人的價值觀念,而傳遞給學生的也應該是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學生通過接觸學校的德育知識,在家中思考父母的觀念做法,會產生不同的疑問,因此學校教師就要作為一路人來告訴學生應當如何做才是對的。同一件事情可以有不同的做法,但最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什么,應由教師通過深思熟慮結合課本來回答[1]。

另一方面,德育工作的開展可以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小學生思想處于萌芽與發展時期,對各種事物充滿好奇卻又無法前行。學生不僅要面臨多科目的學習任務,還要重視自身的思想道德發展。學生在這一方面往往會忽視,而家長在進行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時,往往是發生了再進行教育,常見的幾種現象有失信行為、校園暴力、以逃學曠課打架為傲等等。通常過程比較暴力,學生會產生較大的心理陰影。而在學校提前進行工作時,對學生的思想道德進行引導,提前告知學生正確的做法,這樣學生就會減少明知故犯的行為。德育工作的進行,也會對學生今后的學習產生影響。通常自身行為素質較高的學生能夠嚴于律己,認真完成作業,遵守課堂紀律。而通常自身行為較差的學生往往發生在道德素質低下的群體當中,因此要明白德育教育對一個集體的作用。教師不可以對道德水平發展參差不齊忽視,要看到所有學生的道德水平發展程度,實現集體德育工作。好的環境才會塑造更好的人格,在相互文明的環境里,自身才會發生較大改變。

二、德育工作進行的措施

1.學校教師家長需共同重視。

作為對學生影響最大的三個主體,學生面臨的是學校,家中以及外界社會。各方的影響,對學生來說都比較大。其中家長作為學生最親密的人,需要做學生思想上的正確引路者。而不是將自己對社會的抱怨以及消極態度傳遞給學生。家長也需要在保持自身思想高度的情況下,提高自身道德素質,以身作則,為學生做身邊的好榜樣。家庭環境的影響因素占比較大,學生在學校的時間相比家里更少。但是學生在學校學到的知識卻會更多,教師在學生心目當中是一種神圣的職業。就是所說的話,所做的事,都會對學生產生較大印象。因此,教師要牢記教師守則。以及在工作之余提高自身道德素質,嚴于律己,凡事三思而后行。在學校當中要樹立起一個威嚴的形象[2]。做當代社會高素質,高情操的形象代言人。要明白自身作為教師,會對學生今后的衍生發展有很大影響。同時,學校也要做到對德育工作的全面支持。學校在進行課程安排時,要將德育工作加入到學生的正常課表當中。而不是利用課余時間來對學生進行時而有時而無的教育課程。安排教師對學生進行德育工作的教學,重視學生個人的道德發展。只有學生的道德發展上去,成績才能提高,學校的影響力才會擴大。

2.多形式多方法進行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的方法有很多種,其中包括在課堂上滲透德育教育、舉辦活動、社會實踐。德育教育使全體教師的責任,不僅僅是思想與道德教師的責任。而是各科老師需要共同努力,全面提高學生道德素質的共同責任。在當下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時期,就是可以在科目教學當中融入愛國主義情懷,提高學生的愛國主義道德素質。課堂上的每一課都可以成為學生學習道德知識的地點。如果教師能夠加以重視,一定會收到不錯的成效?;蛘咴趯嵺`活動當中使學生切身體驗到德育知識,加強自身實踐能力,通過自身參與感體會道德素質高的必要性。實踐活動還可以豐富學生的課余知識,提高學生的社會參與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德育工作可以通過多種課外的形式來開展,比如:舉辦個人素質展示風采大賽、個人道德素質手抄報評比、情景模擬素質現象等等一系列活動。舉辦這些活動的意義并不在于獎項的設置,而是讓學生主動思考德育教育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德育教育的無處不在。使學生能夠深刻體驗到德育教育工作的必要性以及對個人成長發展的重要性。

三、結束語

如果在小學教育不進行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在初中與高中階段則很難再改變學生的價值觀念。因此,在小學階段,加強德育教育工作的實效性,不斷提高學生道德教育。認真探索,尋求適合學生發展的教育方法,豐富學生的道德知識。將道德感不僅要滲透到小學課堂,更是要落實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為學生的長遠發展和幸福人生打好基礎,更為全社會的文明推波助瀾,與學生一起走好小學六年的道德之路,共同成長,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黃艷鶯.提高小學德育工作實效性的對策研究[J].新課程,2018(10):227-227.

[2]錢衛秋.提高小學德育工作實效性的對策研究[J].名師在線,2018,62(25):54-55.

猜你喜歡
對策研究小學教育德育
德育要在“善”處留白
《中國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敘事轉向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研讀教材,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效
提高小學德育工作實效性與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談小學語文課堂的生活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