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新課程背景下小學德育課的生活化發展方向

2019-11-11 12:25劉惠萍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9年23期
關鍵詞:新課程

劉惠萍

【摘 要】小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源于他們對于外在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只有通過生活化的教育方式才能引發源自學生內心的道德情感而不是表面的虛假的道德情感。因此,良好的品德形成必須以生活為本源。德育課授課教師應當充分關注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學生實際生活因材施教,通過學生的道德實踐和生活實踐,達到知行合一的目的。

【關鍵詞】新課程;德育課生活化;策略方向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3-0069-01

實踐是德育課生活化重要的構成,是體現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幫助學生完成道德內化的關鍵。也是擺脫區別傳統德育課說教教學模式的關鍵。

一、德育課生活化的必要性

1.生活是德育的基礎。

生活是孕育道德的土壤。生活包含了人活動的所有方面。物質生活是道德產生的基礎。人類道德最初就是起源于物質生活的發展。即使是到現代社會,道德和物質生活之間也是息息相關,道德仍然是建立在物質生活基礎之上的。所以道德是不能脫離社會生活而單獨存在的。而道德教育必然要以生活為基礎,要在現有的社會生活背景之下對小學生進行道德教育,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品德。

2.提高德育課教育質量。

德育課作為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其中的理論知識和政治、經濟、文化、體育等學科具有密切的相關性。以往的德育課教育忽視了對于實踐性、理論性、時代性等本質特性,而是向學生一味地灌輸課本知識,學生不能很好地理解知識的內涵,難以實現知行合一,德育課教學的質量難以保證。因此在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中不但要求以教學大綱為指引,以學生為本體,還需要在德育課授課當中引入生活元素,將德育課教學設計與社會人文、科學自然的真實現象緊緊聯系,使學生在實際學習中體會到理論和現實生活的兼容性,感受到德育課程的生活化。這樣才能更好的指引學生在學習中思考、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提升自身思想品德、生活常識等方面的綜合素質。提高德育課的教學質量。

二、德育課生活化發展方向建議

現在小學生德育課生活化的教學要以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社會主流思想的傳播和弘揚為基本方向,結合小學生實際的心理需求以及生活化應用的需求進行教學模式和方法的調整。

1.教學目標生活化。

教學目標生活化是將教學目標定位,體現出學生個性全面發展并且能夠反應社會發展現實的需要。在教學設計當中要契合學生現實生活,符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具有針對性。構建生活化的教學目標主要應當注重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小學生正處于心智發展的初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需要正確的引導,德育課擔負著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合格公民的重任,在培養學生時要以正確的、積極的、良好的道德情操作為教學目的。培養學生判斷是非的能力,引導學生擁有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二是教學目標的合理性,授課教師應當將每一課的教學目標設計在一個合理的區間之內,即在既不能讓舉手可得也不能讓學生難以接受,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三是要注意教學目標的全面性。教學目標的設計應當考慮基礎知識、背景教學、實踐能力等。例如在教授“懂得感恩”這部分知識時,應當給學生講授感恩的意義、感恩的價值,同時可以引入懂得感恩的小故事,讓學生去理解感恩,再者可以布置課堂作業讓學生尋找日常生活中一些感恩的事例。讓學生回歸生活,引導學生潛移默化的學習德育課[1]。

2.教學過程生活化。

有些知識并不需要教師在課堂中教授,教師采取靈活的方式讓小學生參與到具體的實踐當中并得到收獲和體驗,也是學生樂于接受和適于接受的方式。讓學生在實踐體驗中感悟,在實踐中動情,從而通過感情引導行為。例如在教授“勤儉節約”“懂得感恩”的課程時,為了讓學生真實體驗到生活的不易,可以開展食堂體驗課程。每周在教師的領帶下參與食堂工作中去,讓學生成為食堂的管理員,學生可以跟著食堂的工作人員學習做飯并幫助他們做飯提供給學校的其他學生來吃,在開飯時間學生還要幫助工作人員分發餐具,打飯等勞動,這樣實踐一段時間,每個學生都體驗到了工作人員的不易,讓學生也懂得了當自己的勞動成果被別人浪費時內心的憤怒和難過,并在教師的引導下讓他們懂得勤儉節約、懂得尊重他人。通過類似的實踐活動,激發學生內在的情感,真心的去感知體會所學的內容,使德育課的生活化達到預期的效果[2]。

3.教學評價生活化。

教學評價生活化是指把評價的過程看成一種學生、教師、社會共同構建的生活。教師是學生德育課教學中的觀察者,通過對學生德育發展過程的欣賞,進行正確的評價,并及時將評價通過恰當的方式反饋給學生。評價的多樣化是教學評價的核心,要以多角度、多層級、多形式的評價,還要考慮學生的發展性,在對學生正確評價以后還應根據學生的不同確定新的發展目標,激勵學生發揮特長完成下一階段目標。建立生活化的評價體系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一是將單純的書面成績變為成績和行為的全面評價,德育課的關鍵是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所以書面成績好的學生未必品德好,書面成績好只是一個參考的方向,如果一個學生書面成績好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卻是一個不尊重他人的人,這樣就不能將其評價為合格。德育課評價的落腳點還是應當落實到學生的道德行為上,達到知行合一才能得到好的評價。將學習型評價和發展性評價結合,發展性評價在評價當中要重視學生在參與課堂教學、實踐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變化、創新能力、合作意識、道德品質等全面進行評述,促進學生全面、綜合發展。發展性評價是教師根據學生的現狀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提出建設性意見,幫助學生更好的提升,把素質教育落實到學生的發展中[3]。

結束語

在新課程背景下,小學生德育課生活化教學,要求教師改變之前的說教化、應試化教育思維。將生活化的教育理念合理的融入進德育課教學當中去,將德育課與生活實踐有機結合,促進學生思想品德全面發展,完成素質教育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趙鳳民.論新課程背景下小學德育課的生活化發展方向[J].課程教育研究,2015(2):73.

[2]郭藝玲.小學思想品德課的生活化教學策略[J].德育研究,2018(6):54.

[3]代文.初中思想品德課堂生活化教學探究[J].魯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

猜你喜歡
新課程
2021聚焦新課程 專注新高考 歡迎訂閱全新《新高考》
淺談新課程下的課外閱讀
新課程背景下正確使用語文教材的思考
發揮自制教具在初中數學新課程實施中的作用
我區初中化學新課程實施中典型問題的思考
新課程下實施有效教學的策略
談新課程中教師角色的轉變
高中體育新課程實施“碰壁點拔”式教學模式初探
體育新課程改革不容忽視的幾個問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