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高考背景下學校教學管理機制變革的初探

2019-11-11 12:25王健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9年23期
關鍵詞:教學管理變革機制

王健

【摘 要】深化課改和實施新高考,給學校教學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學校在教學管理上應實現“三大轉變”:轉變教學管理理念;轉變教學組織形式;轉變學習方式。并在管理上建立起四大機制:學生管理機制、教師管理機制、班級管理機制、學科建設機制。

【關鍵詞】教學管理;機制;變革

【中圖分類號】G6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3-0123-02

新形勢下,學校教學管理如何變革?這是每一所學校都在不斷思索的問題。傳統高中學校教學管理更多的是硬性管理,靠組織和規章制度對學生和教師進行強有力的控制,但過多的管理和限制往往會挫傷師生的活力和創造性。深化課改和實施新高考后,從學校教學管理上來看,不僅要改革教學管理內容,改變習以為常的教學組織形式,還要求學生能及時轉變觀念,從被動接受教育轉向尋求主動發展。

一、為此,學校在教學管理上應實現“三大轉變”

1.轉變教學管理理念,樹立差異發展的意識。

以前,學校要求學生在學科發展上盡可能“齊頭并進”,多門學科同步發展;但實際上,由于學生的時間精力、興趣愛好、能力潛力以及師資水平等方面的差異,大多數的學生很難做到各學科同步發展,反而因為薄弱學科的困擾而喪失了學習興趣與信心,抑制了發展。在新高考3+3模式下,除語數外學科為必考科目,學生可以在其它的7個學科中選擇3門自己有興趣有特長的學科作為高考計分科目,與原來的必選理化生、政史地有了很大不同。因此在教學管理上,學校應樹立“差異發展”的理念,注重學生的差異化發展,幫助學生在學好各門學科的基礎上,將主要精力放在優勢學科上,使優勢學科“更優”。

2.轉變教學組織形式和傳統的教學,實施走班教學和相適應的教學模式。

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要強化學生主體,強調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實現自主知識歸構能力,做到周周清月月清。傳統教學模式下,面對同一個班級學生學習能力參差不齊時,教師尚會陷入“好生吃不飽,潛力生難以消化”,沒有足夠的精力督促學生落實知識等的窘境,但好在同一個班級學習,尚可以通過課后勤輔導來解決部分問題。走班模式下,這些問題就更加突出而難以解決了。因此,必須改變教學模式,采用與走班教學相適應的教學模式。

案例1:自新課改以來臨海六中就傾力打造新的教學模式,逐步形成比較成熟“611”高效課堂模式。即:課堂六環節:教師導學、個體自學、小組互學、小組展示、教師評價、課內落實?!?”——思維導圖(把所學習的內容按章節、單元、模塊畫出來),“1”——限時訓練(周周練、測試)

3.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實現個性化學習。

實施課改前,學生的愛好興趣和學習特點較少得到考慮,學生的學習方式較為機械、單一,機械灌輸和被動接受成了學習的常態。在新高考模式下,學生對學習科目有了選擇,有共同學科興趣的學生在一起上課,有助于開展交流與合作,有助于探究性學習的開展;走班教學的實施,學生在不同的教室頻繁走動,面對各種不同的學習環境,對他們的自主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同時,也要學會個性化學習。

二、為適應學校教學管理的“三大轉變”,學校需在管理上建立起四大機制

1.建立學生管理機制。

選課走班后,學生之間的交往范圍從原來的一個班級的幾十個同學擴大到全年級的學生,同學之間的相互影響加大。這種相互影響雖能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但由于原班級的教風、學風不同,學生間良莠不齊學習習慣、態度等影響也會相互滲透。因而,學校建立教學班學生管理機制。

案例2:在“七選三”新高考模式下,原有的行政班被打散,為了對走班制模式下的學生更有效的管理,臨海市杜橋中學決定探索建立小組化的學生自治管理制。

2.建立教師管理機制。

原先教師教學任教的班級、學生都比較固定,且往往一教三年,教師個人的作用相對明顯與固定,教師的業績考核比較方便。實施選課走班后,任教的班級特別是所帶的學生相對不固定,打破了原先的師資結構,產生了某些學科教師過剩、某些學科教師人數不足的師資潮汐現象。學校應探索解決師資問題,同時注重對教師業績考核的創新,從原來以教師個體管理和業績考核為主向團隊管理和團隊業績考核為主轉變,從注重終端考核向注重過程考核轉變,以科學的競爭機制引導教師在新高考背景下保持適度的競爭狀態,從而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3.建立班級管理和班級文化建設機制。

由于行政班與教學班共存,且日常以教學班為主,原來的行政班的作用相對弱化,而教學班又因學生不夠固定而導致管理困難,因此學校要構建行政班與教學班雙軌制度管理制度,特別是教學班,做到行政班與教學班管理的無縫對接。走班班級管理制度和文化建設有別于傳統的行政班,不能是“新瓶裝舊酒”,而是要能將“走”的個體集合為有內聚力的“班”的群體進行管理建設。為此,需要建立多維的,包含學習、考勤、評價、激勵、課業輔導和生涯輔導在內的走班教育管理制度。

案例3:經過實踐與研究臨海六中形成“二園一導”教育模式?!岸@一導”教育模式即:

“二園一導”教育模式是臨海六中經過教學實踐之后推行開來的班級管理模式,能有效地讓行政班與教學班做到無縫對接?!岸@”即精神的家園和學習的學園,既注重學科發展和學業的成長,也兼顧品德的培養和精神的自豪感。行政班側重道德養成教育,通過開展班集體實踐活動提升班級凝聚力,推進道德品質的塑造和個性養成;教學班側重學科發展素養提升,通過開展學科競賽、團隊合作等方式來提升學生學習力,強化學習技巧和學習技能的提高?!耙粚А奔瓷膶熤?,在新課程新高考的背景下,在“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指導下,將班級不同學生按照不同的層次安排到擔任“導師”的任課教師身上,任課教師與學生之間應建立一種關心和諧的人際關系,并負責他們的學業規劃、思想變化、生涯指導、生活困惑等多方面內容,為每一位學生建立成長檔案,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

4.建立學科建設機制。

在目前的高考制度下,學校按統一的課程安排教學,而學生根據高考成績高低報考相應高校,學校的定位和特色學科顯得不那么重要。而在新高考背景下,如果學校沒有準確定位和主攻方向,沒有特長學科,要提高學生的高考成績是十分困難的。對于優質學校來說,由于師資水平比較優質和均衡,有條件有能力辦好每一個學科;但對于一般的學校,特別是小規模學校和薄弱學校,要讓每一個學科都“優質”,顯然是勉為其難。因此,學校要根據本校生源水平和師資水平,明確和培育學校的優勢學科,重點建設好若干個學科,形成自己的學科特長,從而既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又能集中力量與資源,重點突破,提高質量。

猜你喜歡
教學管理變革機制
教學管理信息化問題研究
變革開始了
破除舊機制要分步推進
注重機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礎 抓機制 顯成效
小學體育教學管理七要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