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助力農村創新歷史課堂教學

2019-11-11 12:25常徉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9年23期
關鍵詞:絲綢之路互聯網+西域

【摘 要】當今網絡教學的趨勢越發明朗,高速的寬帶網絡,鋪天蓋地的信息大量涌入,促進了人們對世界的感知,對于農村地區的中學生來講,網絡利弊共存。網絡極速的充斥他們的生活,大量的信息一方面使他們能夠更好的認知世界,學習更廣泛的知識,另一方面卻也不可避免的接收著大量的垃圾信息,學生們不懂得有效處理辨別,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高效利用“互聯網+”的教育手段,來幫助學生們更深刻的理解教學知識內容。對農村歷史課堂來說變得更加具有創新意義,同時將學生引領向更廣闊的知識海洋,過濾掉對學生無用,甚至有害的網絡信息,幫助這些雛鷹為日后的展翅高飛做好充分的準備。

【關鍵詞】“互聯網+”;農村歷史課堂;“絲綢之路”;西域

【中圖分類號】G5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3-0149-02

本文以部編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的《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為例,更好的將新時代“一帶一路”的新政策新思想傳遞給學生,使其回顧歷史,體味漫長絲路之上古人的對外交流之路;活在當下,積極參與了解中外的文明互動與交流;展望未來,為祖國明天的發展之路貢獻自己的力量。以往的歷史課堂憑一人一嘴便可講授知識,如今的歷史課堂早已不是單邊教授,而是多邊互動,多元化的“互聯網+”的教育理念,將歷史更加真實的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其身臨其境,理解體會歷史發展的歷程。

歷史具有不可逆性,如何讓歷史教學更好的還原歷史史實與真相也是教學任務中不可缺少的要求,對于古絲綢之路,可以通過穿越時空的方式,以互聯網上強大的視頻、圖片資源,來幫助學生再現古道原貌,加深對絲綢之路的深刻理解。

一、操作流程

1.資源豐富,任務先置。

身處農村的學生們并不是人人都可以擁有豐富的網絡資源來準備歷史資料,教育均衡發展給農村的學校配備電腦及高速寬帶,讓偏僻的農村學校擁有了網絡資源,彌補農村學生教學資源不足的缺憾。學生們利用課間的業余時間在學校的電腦上進行資料查找,根據教師布置的教學任務來完成課前的準備工作。一方面學生在查找資料的同時做了預習工作,另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在課堂上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學內容,增加對古人在絲綢之路上進行對外交流的敬畏感。

2.詩情畫意,了解西域。

唐代詩人王之渙的出塞,“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蹦軌蚯∪缙浞值捏w現古絲綢之路上的風景,利用學生對詩詞的理解,請同學們用繪畫的方式來表達出自己對西域的理解。教師在課程伊始就能夠通過創設情境來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課堂的質量。通過學生繪畫的方式可以調動學生們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學生們對色彩藝術有著敏感性,此處利用電腦將學生的繪畫作品展現在多媒體投影上進行展示,并請學生進行講解。抓住了學生的興趣所在就等于抓住了他們的注意力,這也是高效課堂的第一步。

3.西域一游,古事銘心。

課前學生就通過豐富的互聯網資源了解到古時西域地區的風土人情和絲路上別樣的自然風光,以及文明交往融合的史實。讓學生以導游的身份來帶領大家重新游覽“西域”,展開學生對西域的自主探究,用投屏來展示每到一處國家的圖片,聽學生進行的解說。借此探討西域的地理位置,到達西域的路途中會經過的國家,討論我們今天吃的食物中有哪些是西域傳入進來的特產。試想兩千年前的張騫是在什么樣的原因下出使西域的,又是如何歷經重重困境完成艱巨任務的,是什么樣的精神激勵著他前行,同學們應該借此向他學習什么呢?“絲綢之路”本就是一條特別的旅游熱門線路,借著導游講解的契機更易使學生融入其中,更好的為下面的學習做鋪墊。

4.角色入心,劇情呈現。

教師利用互聯網資源提前準備好劇本,邀請學生分角色扮演張騫,漢武帝,及西域各國的首領。用舞臺劇表演的形式再現當年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的情形,展現出使西域的過程中張騫所遭受的重重磨難,最后兩度出使西域為“絲綢之路”的開辟與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通過這樣的形式,使學生充分的體會到每個人物所處的情形,更加深刻的體會到張騫出使西域的艱難和他為國繁榮,不怕犧牲的愛國精神。

5.網絡展演,激勵師生。

用錄像機將學生所排演的舞臺劇上傳到互聯網,讓更多人來觀看。首先可以增加學生的自信心,滿足學生的表演欲;其次也可以讓更多人來指點出視頻作品的不足,促進學生的進步;最后借用這種形式激勵師生共同進步,也懂得促進古今中外交流發展的“絲綢之路”來之不易。

6.學習新策,發展自我。

伴隨著時代發展,立足“絲綢之路”,知道現今“一帶一路”的新政策,了解國情,關注國家,掌握更多中外文化交流與發展的時政信息,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為祖國未來的建設出力。

二、注意的問題

“互聯網+”的教學模式確實可以豐富農村學生的知識儲備,提高歷史課堂的教學效果,但在課堂上的應用還應該注意一些可能會出現的問題,以便更好的為教學服務。

1.情境創設的問題。

歷史課堂的情境創設應該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夠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但是要注意在情境創設過程中問題的難度要適中,符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使學生努力一下就可獲得答案。

2.探究氛圍的平等性。

新式教學課堂輔之以“互聯網+”的教學模式,再不是教師單邊教學,也不是少數學生的課堂,要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多邊互動才能體現課堂的平等性,盡可能調動整個班級的學習氛圍。

當今的歷史教學已不再拘泥于課本,而是從更多的領域獲取信息,這就對新時代的歷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對于農村教師而言,要付出更多的責任心與耐心。利用新“互聯網+”教學模式,還一個多層次,多角度,更立體,更有趣的新式歷史課堂給學生。

參考文獻

[1]王向琴.淺談“互聯網+”為創新部編歷史教學助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9(14):113.

[2]陳運達.例談“互聯網+”思維下的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創新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9(14):134.

[3]溫娟.“互聯網+”思維下的初中歷史課堂創新教學實踐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14):143.

[4]武獻軍.互聯網時代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究[J].華夏教師,2018(23):56-57.

作者簡介:常徉,女,漢族,遼寧省葫蘆島人,學士學位,大興中學歷史教師,二級心理咨詢師。

猜你喜歡
絲綢之路互聯網+西域
班超出使西域
《西域圖志》纂修略論
情灑西域,奠基樂史
醒醒吧,為什么你玩不好“互聯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