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策略探析

2019-11-11 12:25羅航進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9年23期
關鍵詞:策略探析朗讀能力小學語文

羅航進

【摘 要】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教育部門以及社會家庭對學生的關注不再只停留在分數的提升上,也更加注重了對學生素質的關注。而在小學教學當中,朗讀作為語文教學當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學生能力的綜合體現,朗讀不僅需要學生有著扎實的語文知識功底,也需要學生了解文中所傳達的主旨、感情、內涵,才能夠聲情并茂的對文章進行朗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整體語文素養的提升都有著重大的意義,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應當著重關注如何運用科學有效的方法讓小學生形成良好的朗讀習慣,深化學生的學習成果,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本文將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策略進行探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能力;策略探析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3-0201-01

朗讀的含義是要學生聲情并茂的對文章進行講述,把文章中的情感通過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充分的展現出來。這需要學生具有扎實的語文功底,能夠深刻了解文章的含義,是學生語文知識儲備和語文素養的綜合展現。在朗讀的過程當中,學生不僅能對現有知識進一步的了解,并且在真情朗讀的過程中,能夠有效的激發學生的情緒,讓學生對文章中傳達的人文情感有更深刻的認識,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能夠深化現有教學成果,對于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也有著重要的催化作用。

一、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重要性

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是當前語文學科重點教學任務之一。首先,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當中,很多老師不注重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在課堂上不愿意花費三到五分鐘去讓學生進行朗讀能力的提升,又或者僅僅關注優秀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這種教學觀念是錯誤的。朗讀教學作文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了解文章的內容,體會文章中作者的情感,并且深化學生的學習記憶,而且也可以鍛煉學生將教材內容應用到生活中的技能。其次,朗讀教學對于深化學生的學習成果有著重要的催化作用,學生在學習前朗讀全文,可以讓學生對文章有大致的理解,學習當中做到心中有數,也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到文章中的理解難點,淺層的讓學生認識到文章所要傳達的精神和含義。在學習結束后,有感情的朗讀全文,可以深化學生的學習成果,讓學生把一節課中學到的語文知識和文章傳達的情感,徹底的進行釋放,通過朗讀文章讓學生體會作者的用意,強化學生知識內化的有效性,豐富學生的情感認知。最后,朗讀能力也是一個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體現,通過學生朗讀文章可以感受到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程度,可以看出學生的語文知識底蘊,好的朗讀能力恰恰是學生經過長期積累和沉淀才能展現出來的,非一朝一夕之功。另外,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也可以促進學生的語言規范,增強學生的語感和表達能力,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有著重要的催化作用[1]。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策略

1.明確學生的學習地位。

教師在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過程當中,一定要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傳統教學當中學生處于被動認知的學習狀態,通過創新教學手段來改變教學模式,激發學生潛在的朗讀激情,讓學生能夠主動的參與到朗讀教學當中,提升自身的朗讀水平。其次,教師的教學活動開展一定要緊跟教學浪潮,堅持新課改中提出的“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以學生為核心,多樣性的開展教學活動,并且作為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也要發揮好自身的引導作用,正確的帶領學生在閱讀教學當中發揮自身的潛力,從而幫助學生更高效的學習知識,提升能力[2]。

2.重視朗讀教學的讀思結合。

教師在進行朗讀教學的過程當中,應當注重的不僅僅是學生的讀音和閱讀感情,還要教會學生在閱讀當中思考文章的主旨,通過閱讀體會作者的寫作心境,了解作者最真實的寫作目的,深化自己的學習過程,升華自身的閱讀心得。要想朗讀好一篇文章,單純反復的朗讀是完全不夠的,學生需要積極的思考文章的內涵,以及傳達的人文關懷和情感認知[3]。

例如在學習《白楊》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借助教輔軟件來讓學生了解有關白楊的知識。教師在備課時可以提前準備好多媒體演示課件,在課件中通過視頻、文字、圖片的形式直觀的向學生展示白楊樹的形態和生長特點以及白楊樹分布的區域,以及種植白楊樹所能起到的作用。緊接著讓學生朗讀課文,引導學生思考作者是如何通過白楊聯想到自己的父親。在經過閱讀過后,學生就會逐漸的發現,白楊樹和父親這一形象之間的共同點,作者表面上是寫白楊樹,實際是通過白楊樹抒發自己對父親的愛和贊美,通過讀思結合這一教學方法,可以有效的升華課堂教學效果,讓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學內容。

3.培養學生的朗讀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中的動力源泉,以學生興趣為核心去編排朗讀教學內容,能夠在教學當中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參與主動性,讓學生注意力更加集中的參與到朗讀教學當中。這就需要教師在平時多去觀察留意學生的學習習慣和性格特點,了解學生的喜好,然后教學內容的編排上,聯系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學習特點,對教材內容進行合理的設計,吸引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興趣,從而積極主動的參與到閱讀能力教學當中[4]。

比如在教學《秋天的圖畫》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情景化的課堂教學來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在課前對教室進行一些布置,利用一些秋天的標志性物品來裝點教室,在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再輔以音樂和圖片,營造濃濃的秋季氛圍,激發學生的內在情感,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熱情更加高漲,這樣在朗讀的過程當中,學生會有更加充沛的情感,更集中的注意力投入在文章上,學習效率也會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對于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和綜合素質有著巨大的幫助。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要明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核心去編排教學內容;教學過程當中要注意讀思結合,深化教學過程;最后,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當中,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感,促進學生語文朗讀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詹新如1.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策略探析[J].讀書文摘(中),2018,000(005):P.157-157.

[2]何斗月.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策略探討[J].中文信息,2019,(3):148.

[3]熊滿英.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策略探討[J].新課程·小學,2019,(1):179.

[4]張雪艷.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研究[J].魅力中國,2018,(51):16-17.

猜你喜歡
策略探析朗讀能力小學語文
“讀”占鰲頭,濃濃的語文味香溢課堂
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
標準發音對英語學習的促進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