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揚個性的初中歷史課堂“法寶”

2019-11-11 03:13韓文景
素質教育 2019年8期
關鍵詞:初中歷史課堂法寶個性

韓文景

摘 要:“動中學”是落實新課標要求的“法寶”?!皠又袑W”有五個環節:設疑激趣,識記釋疑,班級展示,課堂總結,環環相扣。

關鍵詞:個性;初中歷史課堂;動中學

《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指出,鼓勵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倡導教師教學方式的創新。筆者認為“動中學”是落實新課標要求的“法寶”,它可以張揚學生的個性,使學生快樂有效學習。

所謂“動中學”,就是學生在課堂活動中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那么如何進行“動中學”呢?筆者結合《民族大團結》這一具體課例進行闡述:

一、設疑激趣導入新課是“動中學”的前提

筆者在教《民族大團結》這課時,我設計了“拋繡球”的游戲活動,讓學生搶繡球,然后問搶到繡球的同學,你知道“拋繡球”是哪個民族的傳統嗎?學生答“壯族”,由此自然導入新課。這樣的導入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新課的興趣。

二、識記釋疑是“動中學”的基礎

1.教師指導學生快速閱讀課本、學習目標和有關史料,讓學生對本課內容有個大致了解,并讓學生在閱讀中用筆標出本課的基本歷史知識(包括重要的歷史人物、歷史年代、歷史地名、歷史事件、歷史文獻等),在學生閱讀過程中,教師可板書本課的部分綱領性內容。例如,《民族大團結》這一課讓學生用筆勾畫出“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五個省級自治區、“共同繁榮發展”等內容。

2.教師以設問激疑的形式引領學生學習或教師以講述的形式引領學生學習歷史發展的線索,使學生知道本課歷史的背景、主要經過和結果,本課歷史人物的重要貢獻或成就,本課主要歷史文獻的主要內容等。例如,我在上《民族團結》這課時,師生合作探究了“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原因、內容和意義”“黨和政府為什么要提出各民族共同發展的政策”?最后,老師強調,“民族區域自治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和基本政治制度?!?/p>

三、討論、交流是“動中學”的核心

筆者在上《民族團結》這課時,本環節我設計了這樣的活動:為使我們同學進一步理解民族區域自治的內涵,老師邀請同學們作一次四川民族風情的體驗。這次旅行小明與他的爸爸也參加了,旅途中小明遇到不少困惑問導游:1.“咦?為什么這些地方的州長、縣長都是少數民族呢?”2.來到涼山,小明他們參加了那兒的火把節。面對著人山人海的火把節,小明提出了一個疑問“哇!今天不是法定的節假日,他們為什么也放假?”3.小明他們又來到了馬邊彝族自治縣,小明發現那兒少數民族學生用的課本與其他地方的不一樣,“他們除了學漢語,還學彝語,這是為什呢?”

先分組討論,然后由一名學生扮演小明提出上述問題,接著分別由三個組的組長指定本組“小老師”扮演導游進行回答。

接著,小明又問導游:“國家賦予少數民族還有哪些優惠政策呢?”,再由同學們扮演導游進行自由回答。

最后,“小明”感嘆道“哇!民族區域自治太好了!想怎樣就怎樣!”小明的這種想法對嗎?為什么?再組織學生分組討論,然后由剩余的幾個組的組長指定本組“小老師”扮演導游進行回答。老師要強調“想怎樣就怎樣”的想法是極為錯誤的,它將導致民族矛盾和民族的分裂。

另外,在上《民族大團結》這課時,筆者又設計了這樣的討論題:請同學們為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出謀劃策。討論后,請小組代表把討論成果板書在黑板上。

四、班級展示活動是“動中學”的關鍵

班級展示活動包括:繪制歷史圖畫、制作歷史實物模型、唱歷史歌曲、講歷史故事、模擬歷史場景、表演歷史短劇、課堂辯論組際交叉提問檢測、“小老師”活動等等。

在上《民族團結》時,模擬導游就“少數民族地區風土人情、生活習慣、發展成就以及民族團結的典型事例、為民族團結做出重大貢獻的人物貢獻”等進行解說,并接受下面“游客”(學生)的提問。

五、課堂總結是“動中學”的升華

1.以史鑒今。讓學生聯系自己的學習生活實際思考并自由發言,主要談本課歷史內容對指導我們現實生活,分析、解決現實問題,展望未來有何借鑒意義。揭示本課的教育意義。

在上《民族大團結》這課時,請同學們列舉為少數民族地區發展做出重大貢獻的人和事,特別是自己身邊的人和事,并為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獻計獻策,升華民族情感,師生同唱《愛我中華》。

2.師生共同歸納本課的核心內容,糾正錯題或錯誤認識。

(1)師生共同歸納總結重要問題的答案。例如,在上《民族大團結》這課時,師生共同歸納認識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重要意義(新課標要求)。

(2)找一名學生板書本課提綱性內容或完成老師空缺的板書,并進行簡單的講述。其他同學在下面板書。

(3)師生合作改錯題或糾正錯誤認識。

結束《民族團結》這課時,我給學生布置了這樣的作業:課后收集歷史上民族交往和民族融合的史實、少數民族地區的風土人情和生活習慣、黨的民族政策、支援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的先進人物和事跡、少數民族地區今昔對比看發展等內容,以組為單位制一期簡報,張貼在教室里,與同學們分享。

上述歷史課堂“動中學”活動可以張揚學生的個性,是歷史課堂的“法寶”。它彰顯了新課標要求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是初中歷史教學上的創新。如果教師能組織好,運用好,布置學生課前預習,課堂上以導學案為牽引,以多媒體相輔助,一定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李琴.在初中歷史學科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中國農村教育.2019(35).

猜你喜歡
初中歷史課堂法寶個性
防高處墜落“法寶”請收好
精讀、善悟、念好經是成功法寶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現狀分析及對策
如何將個性化教育熔鑄于初中歷史課堂
語言表達重“個性”
淺談小學語文個性化習作的教學策略
電視民生新聞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個性化教育在美術教學中的運用探討
對“統一戰線是黨的重要法寶”的再認識
哆啦A夢的哪件法寶最適合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