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視民生新聞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2016-10-11 20:12侯良麗
新聞世界 2016年10期
關鍵詞:平民化民生新聞自然

侯良麗

【摘要】隨著《南京零距離》的走紅,全國各地民生新聞節目的數量急劇上升。主持人為了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往往出現“過于追求平民化”“錯誤追求自然”“過度追求個性”的分寸感問題,對此,筆者提出了“加強自身專業素養”“豐富人生經驗”等改進建議。

【關鍵詞】民生新聞;主持人;平民化;自然;個性

我國的第一檔民生新聞節目要追溯到1995年的《點點工作室》,主持人元元因親切輕松的主持風格,贏得廣大北京市民的喜愛,元元也被京城百姓稱為“最想請到家中聊天的客人”。而真正掀起地方臺開辦民生新聞浪潮的是《南京零距離》的走紅,光頭主持人孟非不僅外表有個性,更憑借他自然、親切的主持風格,被稱為“市民的兒子”,使《南京零距離》獲得了巨大成功。此后,民生新聞節目的數量在全國急劇上升。但為了在眾多節目中“脫穎而出”,電視民生新聞節目主持人往往在節目中會失去分寸感。

一、“平民化”而不“庸俗化”

電視民生新聞,主要以“民生、民情、民意”為關注點,以城市百姓的“身邊事、麻煩事”為主要報道題材,通過記者的現場調查、跟蹤報道、暗訪調查、專家解析等靈活多樣的方法制作播出,從而反映社會現狀及百姓關注的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一種新聞類型。[1]電視民生新聞的定位是而向普通百姓,因此主持人“平民化”風格非常關鍵。主持人作為節目“橋梁”,為了拉近與民眾之間的距離,主持人主持過程中口語使用較多且輕松自然。此外,電視民生新聞主持人也要深入了解民眾所想,站在民眾角度考慮問題。但有的主持人過于追求“平民化”導致了媚俗的結果。如:有的主持人為了表達自己的“感同身受”,感情泛濫在節目中大哭或大笑;有的主持人播講中牽涉不健康的話題;還有的主持人為了迎合大眾口味,缺乏主見。關于電視民生新聞主持人追求“平民化”風格,主持人孟非曾說過:“他是有血有肉的人,不是簡單的發言人和播音機器,他也有自己的喜怒哀樂,能與觀眾一起共鳴。他不是權威和專家,在節目中也有出錯的時候,觀眾也會批評他,對于節目中的錯誤及時向公眾道歉,對提出錯誤的人表示感謝,絲毫不會影響他的形象,反而讓他更真實,更有親和力。作為一個民生新聞的主持人應該是真誠的、公正的、具有人文情懷、懂得辯證法、還有點幽默感的人?!?/p>

二、自然而不隨意

民生新聞主持人在節目中要把觀眾當作朋友一樣聊天,要做到自然。但分寸拿捏不好,往往會導致主持人太隨意、不規范。主要表現在有聲語言和副語言兩方面。有聲語言方面,主持人在追求自然過程中過度放松,會無意間蹦出口頭禪,“這個”“那個”“對”“然后”……聽感上顯得不利落。也有的主持人為了追求自然,有聲語言語法表達上具有明顯地域性,這些都會影響整個節目的質量。副語言即與話語同時或單獨使用的手勢、身姿、面部表情、對話時的位置和距離等等,這些也能表示某種意義,一般有配合語言加強表達能力的作用。[2]有的民生新聞主持人在節目主持中雙手晃來晃去、雙腳隨意走動、或搖頭晃腦、挑眉弄眼等,久而久之這些自認為“自然”的副語言會招來觀眾的反感。電視民生新聞主持人需要自然,但要分寸得當,切勿把隨意當成了自然。

三、有“個性”而不標新立異

作為電視民生新聞主持人,個性非常關鍵。有時候會成為自身乃至節目的標志。我們說孟非是一個有個性的主持人,除了外表,他對民生新聞的解讀也非常有個性,有理有據,一針見血,語言時而犀利冷峻,時而幽默活潑,但都在合理分寸內。元元也是個有個性的主持人,她大多是活潑俏皮的,但有時候通過這種方式反諷,進而引發觀眾的思考。有的民生新聞主持人為了節目收視率和自己名聲,也追求個性,但把握不當就成了標新立異。解讀新聞時故意“劍走偏鋒”或帶有強烈主觀色彩,或在節目中進行“媒體審判”,這些都違背了新聞最基本的真實性原則;有的主持人盲目追求個性,在沒有如追求自己“個性”外表,剃個光頭或戴個奇怪眼鏡等,這些都不是真正的個性。所謂個性,是一個人長期在與不同人交往過程中形成的比較穩定的經驗模式和性格方面的優勢總和,是動態的函數式。它是生命力在反抗各種異化、非人性化的過程中產生的,是個體存在的價值和世界豐富多彩的需要。它不是各色,也不僅是不同,而是一個人在某一方面比較先進,比較超前,這是個性的本質。[3]因此我們鼓勵民生新聞主持人追求個性,但要把握好分寸,別違背個性中“比較先進,比較超前”的本質,成了標新立異。

四、民生新聞節目主持人如何增強對分寸感的把握

(一)加強自身專業素養

加強自身的專業素養,首先體現在規范性上,穿著、手勢、表情等是否得當,有聲語言的語法、吐字發音是否正確,這些是專業素養中最基礎的。其次體現在專業性上,有聲語言表達時如何放平心態,如何組織語言,如何處理與受眾的關系,這些都反映著民生新聞主持人的專業水準。最后體現在深度性上,民生新聞主持人應該深入了解新聞事實,對節目的策劃、討論、采訪、編輯等都應該盡量參與。陳虻在《十年》中曾寫道:所謂深度就是對事實的占有。電視民生新聞主持人在解讀新聞時往往表面化、情緒化,只有真正深入了解新聞事實解讀時才能有深度。

(二)豐富人生經驗

電視民生新聞主持人的生活經驗非常重要。具備專業素養后,還需要真真切切站在受眾角度思考問題,才能說出恰當的話語。豐富自己的人生經驗需要電視民生新聞主持人在日常生活中多學習、多體會、多總結。日積月累,主持人在主持過程中自然能把握好說話分寸,拉近與觀眾之間的距離。

對于電視民生新聞主持人的分寸感把握,筆者覺得孟非有句話很適合:“可以輕松,但不輕??;可以通俗,但不庸俗。萬事把握一個度,在本色和原則間平衡?!?/p>

注釋:

[1]劉巍.淺談電視民生新聞節目主持人的平民化和親和力[J].新聞傳播,2014(13)

[2]http://baike.baidu.com/link?url=jrN7KXJouNx gY9Hsx.

[3]蔡長虹.主持人的個性化語言[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4.

猜你喜歡
平民化民生新聞自然
淺議新聞節目主持人的發展空間
解讀受眾視域下網絡劇的發展路徑
探究新媒體環境下民生新聞的發展
淺析電視民生新聞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淺談民生新聞欄目特色的挖掘
地方電視民生新聞如何找線索
《自然》關注中國科技雄心
“平民化”王室的吸金時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