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踐耳《序曲二號——流水》作品分析

2019-11-12 08:23袁雅曦
藝術大觀 2019年11期

袁雅曦

摘要:鋼琴曲《流水》由云南民歌《小河淌水》改編而成, 具有十分濃厚的民族韻味。作曲家在西方作曲技法的基礎上融合了中國式的音樂語言,給予我們現代音樂創作以新的啟示。

關鍵詞:小河淌水;五聲調式

朱踐耳,本名朱榮實,字樸臣,作曲家、音樂家?!读魉肥侵燠`耳先生于1956年創作的,由云南民歌《小河淌水》改編而成。

一、曲式結構

該曲為再現單三部曲式,并且在A段中體現了變奏性原則,總體上具有中國民間音樂起承轉合的結構特點。

A主題(1-9小節)為“起承轉合”四個樂句的一部曲式。1-2小節旋律聲部先級進上行又級進下行回到c音上,形成拱形狀,伴奏聲部的低音先下行后上行,與旋律呈反向進行,仿佛是映在水平面上的倒影。左右手相連續的6連音則模仿緩緩流過的河水。這一部分的四個樂句都是從主音c音開始到c音結束,十分具有中國民族音樂的風格特色。這一部分的旋律音調只采用了《小河淌水》的特征音進行創作,在節奏節拍上也不相同,它在《小河淌水》音調的基礎上擴大了時值,在調性上則沿用了原民歌的調性c羽調。

A1(10-20小節)是主題的移調變奏,旋律上采用了《小河淌水》原有的旋律,只是節奏加寬并改為在f羽調式上陳述。右手的旋律聲部采用琶音式的分解七和弦對旋律層進行加厚,左手的伴奏依然是模仿水流的形態,從總體形態來看,這里水流的速度與之前相比明顯更快更急。

B(21-34小節):21小節開始于D宮調,這里連續采用了模進的手法。旋律聲部連音及跳音的使用使音樂更加歡快,仿佛是溪水在大自然中自由的舞蹈。24小節開始,主旋律移交到左手上,右手的旋律聲部也進行了加厚。25-34小節仍然運用了模進的手法,每小節更換一次調性,右手改為柱式和旋的進行,音區上升,力度變強,描繪了出了一幅水流湍急、雄偉壯闊的畫面。35-40小節采用平行進行的方式級進下行,調性更換頻繁,41小節調性回歸到降E宮調上。44小節開始上方聲部平行進行,下方聲部與旋律聲部呈同向進行。這一部分是情緒和調性上的同時過渡,迎接再現部的出現。

A2(47-63小節)為主題的再現,旋律改為在左手聲部再現,節奏加寬,擴大為4小節一句,伴奏聲部改為三四度平行進行的方式。音樂回到了開始時的狀態,平靜、安和,水面又恢復了平靜。

二、調式調性

A主題開始于降E宮系統的c羽調,將清樂七聲調式和燕樂七聲調式結合在一起,極大地豐富了和聲的可能性。A1轉到下屬調降A宮f羽調上,值得一提的是,這一部分旋律在f羽調式上,和聲卻用不同的調式來配置,有降E宮、降D宮、降G宮等等,到第18小節時旋律聲部在F宮調上,伴奏聲部又轉移到降E宮調上。進行到19小節快結束時轉到D宮系統并出現了清樂音階的特征音5(清角)和#1(變宮),連接過渡到展開部。

展開部21-25小節開始于D宮調,這一部分主要采用模進的方式,22小節伴奏聲部#1音的出現變宮為角向上五度翻調,轉入屬調A宮調上,第24小節轉回D宮調上,25小節又轉向G宮調式。26-34小節同樣使用摸進手法發展,這一部分的調式為降B宮—G宮—A宮—C宮—D宮—F宮—f羽—C宮,一小節更換一個調式,而每小節的和弦均為各個調式的屬和旋。

35-40小節采用平行進行的方式從F宮調開始短暫的轉到降E宮調又回到F宮系統,接著轉到降B宮最后停留在C宮調上,這一部分的和弦仍為屬和弦。26-40小節的作曲技法與西方古典的作曲技法有異曲同工之妙,似乎是再現部到來之前屬和弦的預示,但卻沒有使用主題c羽調的屬和弦,而是從降B宮調開始經過了11個宮系統的轉換最后停留在c羽調的同主音調C宮調的屬和弦上,來迎接再現部的出現。

而再現部卻沒有緊接著出現,只是調性先回歸到降E宮系統上,41小節開始通過右手的平行進行以及左手的同向進行直到47小節才進入再現部。再現部并沒有一直停留在c羽調上,而是從c羽調開始轉入同主音調C宮調,經過降A宮、F宮、C宮、降E宮,最后才回到c羽調上。

在調式調性上作曲家使用了上下五度翻調、同主音調的轉換以及通過移調模進轉向遠關系調的手法。

三、和聲

在這首作品中很少見到傳統的三度疊置結構的和聲,而多采用以五聲性和聲為基礎的四五度結構的和聲、五聲性縱合結構的和聲及線性和聲。

(一)四、五度結構的和聲

在實際創作中,四、五度音程往往以獨立的和聲層出現于旋律的下方或上方,有時則依附于旋律,起加厚旋律聲部層的作用。作品11小節就使用了這種和聲。

(二)三(四)度結構的和聲

平行三階:在五聲調式中,把“角—徵”“羽—宮”作為級進對待,構成三四度平行進行的五聲式平行進行。

作品59小節-62小節為平行三階,63-66小節在羽和旋的基礎上,構成了兩對平行三階的三聲部平行進行。59小節建立在“清角”和弦上,在平行三階中,“清角”音(降A)同時又具有下五度宮系“宮”音的意義。由于五聲式平行進行(尤其是三聲部的平行進行)的整體性運用,使這部分的和弦構成具有了五聲縱合和弦的性質。

(三)五聲縱合性結構的和聲

五聲縱合性結構的和聲方法,是以五聲調式中各種音程的縱合作為和旋結構基礎的和聲方法。作品第1小節應用了含“清角”音的縱合性和弦,它既有降E宮系“清角”音的意義,又有下五度調降A宮系“宮”音的意義。樂曲的終止和旋也采用了由七聲c羽清樂音階構成的五聲縱合性和旋。

(四)線性和聲

1、同向的線性運動:44-46小節下方聲部與上方聲部呈同向進行。

2、反向的線性運動:1-2小節伴奏聲部的低音與旋律呈反向進行。

四、結語

通過對《流水》的分析,可以看出:作品的曲式結構為再現單三部曲式,并且在A段中還體現了變奏性原則,總體上具有中國民間音樂起承轉合的結構特點;在調式調性上使用了上下五度翻調、同主音調的轉換及通過移調模進向遠關系調轉調的手法;在和聲上,多采用以五聲性和聲為基礎的四五度結構的和聲、五聲性縱合結構的和聲及線性和聲。這首作品對現代作曲技法的探索、發展及中國鋼琴的演奏與教學都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樊祖蔭.中國五聲性調式和聲的理論與方法[M].上海音樂出版社,2017年10月第1版:107.

[2]樊祖蔭.中國五聲性調式和聲的理論與方法[M].上海音樂出版社,2017年10月第1版:75-76.

[3]樊祖蔭.中國五聲性調式和聲的理論與方法[M].上海音樂出版社,2017年10月第1版:87.

[4]武增文.朱踐耳《序曲第二號——流水》的音樂及演奏[J].重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1):63-64.

[5]劉宏帆.從《序曲二首》看朱踐耳早期的鋼琴創作[J].湖南城市學院學報,2006(6):106-108.

[6]昌琳.朱踐耳早期鋼琴作品和聲技法探析[J].齊魯藝苑,2009(1):78-81.

[7]董婷婷.鋼琴曲《流水》結構及節奏的民族風韻[J].美與時代(下),2014(10):52-54.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