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水畫創作中“西式寫生”的運用及思考

2019-11-12 08:23王大慶
藝術大觀 2019年11期
關鍵詞:民族世界

王大慶

摘要:學習國畫流行對景寫生了,山水畫更是這樣。但當下有的山水畫簡直不能看作是國畫了,反倒類似于西洋畫了,水墨畫像是用毛筆墨汁畫就的素描,淡彩畫就像是素描淡彩,沒骨畫就成了水彩畫,重彩畫與油畫粉畫沒有區別了,中國畫失去了個性與特點。當下的寫生方法的問題在哪里?怎么辦?

關鍵詞:西式寫生;心師造化;妙在似與不似之間;民族;世界

一、引言

自“五四運動”以來,中國傳統文化多遭鄙視,中國傳統繪畫(以下簡稱國畫)也一樣,以清代“四王畫派”為代表的傳統派山水畫常遭受攻擊與譏諷。有的甚至認為“國畫已經發展到了窮途末路”,“可以進博物館了”。除少量堅守傳統的畫家外,眾多國畫家嘗試各種方法來“拯救”國畫,其中以借鑒西洋畫的某些技法來改造國畫的為最多。眾多畫家運用“西式寫生”來創作新山水畫,近幾十年來,西式寫生已成為學習與創作山水畫的主要方法。

二、國畫變了

五四以來,西化的教學模式遍及了所有的美術院校,素描、色彩成了所有繪畫的基礎,學習國畫也流行對景寫生了,山水畫更是這樣。

20世紀50年代,在政府的倡導與資助下,國畫開始向新風貌轉變,一些黨政領導提出了:“畫山水必須畫真山水”“畫風景必須到戶外寫生”等號召。1954年2月23日,中國美術家協會召開山水畫創作問題談論會,著重討論“如何發揚山水畫的現實主義傳統”和“山水畫的取材及表現方法”。大批國畫家在各級政府部門與協會團體的組織、資助下,外出寫生,創作了一大批富有“時代氣息”的山水畫。大批畫家還深有體會地撰寫體會與決心,也似乎把傳統的學習與創作方法劃為了“階級敵人”,藝術創作也具有了濃濃的政治色彩。

當然,期間確實也創作出了好多經典式的新山水畫,如嶺南畫派:黎雄才的《武昌造船廠工地速寫》,關山月《武昌造船廠工地速寫》,關山月《新開發的公路》,張雪父《化水災為水利》。金陵畫派:錢松喦《常熟田》,魏紫熙《南京長江大橋》,傅抱石《中山陵》。京津畫派:陳少梅《聽鸝館》,李可染《歐洲寫生系列》,李可染《桂林山水》,李可染《韶山》,李可染《萬山紅遍》。海派:吳湖帆《原子彈》等等。

如今重新審視這些名家大作,不難發現,確確實實非常富有時代精神,與清代山水畫有著很大的差別。畫面中出現了新事物,洋房、汽車、水庫、電線、鐵塔、輪船,還出現了普通勞動者的面孔,反映出了現實的生活與景色,給人的感覺真實,情感真切,自然就成為了新時代的經典。

當然,也有同時代的好多畫家及后來的學畫者走著同樣的寫生之路,但還是出不來。有的山水畫簡直不能看作是國畫了,反倒類似于西洋畫了,水墨畫像是用毛筆墨汁畫就的素描,淡彩畫就像是素描淡彩,沒骨畫就成了水彩畫,重彩畫與油畫粉畫沒有區別了,中國畫失去了個性與特點。

三、思考

(一)當代大畫家的啟示

除用西畫來改造國畫的畫家有成就以外,眾多的傳統派畫家也照樣成就斐然,值得深思。

黃賓虹先生,山水畫大師,“當代國畫四大家”之一,大家公認的成功者。他早年師法“四王”,臨摹王原祁尤為用心。一輩子摸索筆法與墨法,雖說九秩高齡還在變法,但他的繪畫似乎沒有受到西畫的影響,屬于地道的中國畫。他的畫水墨淋漓,筆法淳古,儒雅正派,后人評價極高,無可復加。雖然也長期從事寫生,曾畫有《雁蕩諸峰圖》等寫生作品,但無論從形式,構圖,筆墨,還是從畫面中出現的景物看,都是古舊面貌。

黃秋園先生,當代山水畫大家,一度被譽為“盛世遺賢”。早年師從左青蓮先生,山水畫從石濤上人入手,遍學宋元諸家,后長期隱于民間,一生不參加協會組織,默默從事山水畫創作,多次游歷匡廬,畫面樸茂華滋,把傳統積墨法發揮到了極致,作為革新派山水畫大家李可染先生對他也評價極高,多次為其遺作題字。秋園先生也未受過任何西畫教育,畢生致力于對傳統山水畫的專研與學習,是一位集大成者。自創冰凌骷髏皴,從傳統意義上講,成就非凡。他曾數次赴井岡山寫生,創作了多幅《朱砂沖》,從畫面中看,仍是傳統的構思與造景,不是簡單的對景寫生。

張大千先生,謝稚柳先生,二位都是當今繪畫大家,山水、花鳥、人物,工筆、寫意,重彩、沒骨,無所不能,無所不精,畫法上追唐宋,下至明清,無所不學,造詣之高,人皆盡知。他們堅守傳統之路,尤其倡導當今繪畫應繼承宋元。大千先生尤其討厭以西畫改造國畫一說。雖然他也曾與西方繪畫大師畢加索會面交流,但仍一直堅守民族風格。一輩子一口川音,長衫長髯,書畫而外,詩詞文章,儼然一老夫子。他曾創作了不少描寫實景的畫作,如《黃山前后海圖》,《長江萬里圖》《廬山圖》等等,都是皇皇巨制,雖說是描繪實景。但依然富有詩意,筆墨構圖,不愧古人。

陸儼少先生,海派山水畫大家,也可以說今年最紅火的山水畫家,他早年師從海上“三吳一馮”之一的馮超然,傳統功夫極深,后刻意自立,自創勾云描水法,墨塊烘云法,曾沿三峽入蜀,依杜甫詩句,沿途寫生,得畫作不下百件,匯裝成冊,規??涨?,可謂是“寫生”大家了,看他的作品,同“西式寫生”似乎沒有干系。

這到底是為什么?為什么早期山水畫家運用“西式寫生”成就這么高?為什么傳統派畫家運用傳統方法創作成就也這么高?為什么后來學者運用“西式寫生”就失卻了中國畫的本來面目而變味了呢?

(二)傳統山水畫到底追求什么?

宋人稱贊王維的畫與詩:“畫中有詩,詩中有畫?!?,說他的畫是無聲的詩?!缎彤嬜V》說,山水畫家應當“胸次不凡,磊落有大志”,“有志趣學養”,還特別強調:“山水當有荒遠閑暇之趣”。宋郭熙《林泉高致》還認為:山水畫當使人“思行”,“思望”,“思居”,“思游”。畫當有“景外意”。元趙孟頫認為:畫要有古意。

明董其昌以為:畫貴有書卷氣。清,王時敏強調:作畫當筆筆有出處。當代國畫大師潘天壽一貫強調:畫(國畫)當詩、書、畫、印四全。齊白石則推崇:妙在似與不似之間。

用我的話來綜合,山水畫要有詩意(要美),有古味,有師承,有閑趣,有文化氣息,有想象空間,是一個畫家志趣學養與人格的綜合表現,是集詩、書、畫、印等多種形式的綜合藝術,是一種文化的積集載體,因此也有人說國畫是“文人畫”,不單單追求造型的準確。

(三)古人怎樣寫生的?

唐張璪千年前就提出了“心師造化”的觀點,什么意思呢?宋代范寬做了更充分的闡述:“吾與其師于人者,未若師諸物也;吾與其師于物者,未若師諸心?!币簿褪钦f,我如果去學別人的畫,不如去觀察自然,與其簡單地描摹自然,那不如發揮我的想象。當然這想象一定是建立在深入觀察的基礎上的,也就是《宣和畫譜》上說的“心傳目擊之妙”。宋代趙昌素以寫生聞名,古人評他的畫:“畫工特取其形似耳,若昌之作,則不特取其形似,直與花傳神者也?!碧K東坡也說:“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倍洳f:畫畫的人應該“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睂懮斢^察與想象并重,不單單追求形似,還要能傳神,要讓畫面充滿想象空間,要讓畫面充滿文化內涵。作為學習國畫的,應該明白這些道理的。

(四)當下的寫生方法的問題在哪里?

當下流行的“西式寫生”一般就是對景描摹,求形似而已,你沒有師承,沒有想象,你越是把光影色彩描繪得精到,也就越脫離了文化氣息,越是沒有了神。觀察后沒有取舍,畫面的構圖與造景也不一定有“美”可言。

明白了以上道理,我想就不難理解早期革新派的寫生能成功,因為他們本來就是傳統型畫家,有扎實的傳統功底,也懂得國畫的追求。傳統派畫家雖然不帶畫夾鉛筆直接描摹,但他們的游山玩水也是一種“寫生”,只是此“寫生”非彼“寫生”而已。

四、結論

人們常說:“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作為國畫也是一樣,首先得保持民族性,強調國畫的文化味,強調詩情畫意,文人氣,書卷氣,追求形神兼備。再在這基礎上尋求發展。借鑒可以,但根不能丟。中國人的東西有時也沒有必要用西方的學說來解釋,也未必能解釋得清楚。

不要把寫生當作創作,我們應當重新認識“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觀念。

山水畫學習應當臨摹,寫生,默寫,創作并重,并加強古詩文的學習,學習我們中國人傳統的審美情趣與觀察自然的視角,強調“畫外功夫”。此外,再去借鑒西方文化的長處,運用西畫、構成等學說來充實我們的山水畫,相信山水畫創作將會出現更多更好的作品。

參考文獻:

[1]熊志庭等,譯注.宋人畫論[M].湖南美術出版社,2000年.

[2]岳仁譯注.宣和畫譜[M].湖南美術出版社,1999年.

[3]錢松喦著.硯邊點滴[M].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11年.

[4]蔡青撰.20世紀50年代中前期的中國畫寫生活動及其意義[J].美術大觀,2010(12):16-17.

[5]趙成清,魯苗撰.一意孤行鑄大呂——潘天壽藝術思想研究[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8(S3):81-83.

[6]王暉撰.新金陵畫派繪畫風格探微[D].西北師范大學,2010.

[7]王善民撰.外師造化 中得心源——國畫寫生之辯[J].桂林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0,24(04):153-156.

[8]薛永年撰.在黃秋園山水前沉思[J].美術研究,1987(02):65-70+42-43.

猜你喜歡
民族世界
黨是民族的脊梁
MINORITY REPORT
我愛你和世界一樣大
彩世界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數世界
彩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傳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風玩轉的春夏潮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