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文化扶貧的探討

2019-11-12 11:45傅小云
藝術大觀 2019年11期
關鍵詞:文化扶貧精準扶貧

摘要:文化扶貧是指從文化和精神層面上給予貧困地區以幫助,以提高人們的思想文化素質和科學技術水平,轉變落后的傳統文化觀念;從經濟上加強扶持,更需要加強智力開發。通過文化資源的挖掘和文化產業的開發,文化與經濟的有機結合,從文化和精神層面及時補位、造血幫扶,在實踐中不斷深化對文化扶貧的認識,將文化扶貧上升到普眾性和人性化的精準扶貧。

關鍵詞:精準扶貧;文化扶貧;貧困文化

一、貧困文化的因素分析

(一)不同地區文化需求差異大

當前國家對于貧困落后地區的文化扶持力度很大,但貧困落后地區的人民群眾仍然反應精神文化需求得不到滿足。這背后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貧困落后地區的人民群眾受生產生活方式、教育文化水平、休閑娛樂習慣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在精神文化方面有著差異化的需求,最典型的就是少數民族地區具有獨特的精神文化生活方式;二是貧困落后地區的群眾自身文化水平有限,文化扶貧所提供的內容遠超過他們的文化需求。我國地域遼闊,有著明顯的文化斷裂現象,即使文化發展水平在均值上實現了均等化、標準化,但文化需求的頂層和底層間差異非常大,文化的供給體系、需求體系以及供需平衡方面仍然存在著不匹配的問題,這成為文化扶貧能否起到實效的巨大挑戰。

(二)文化產業發展要素基礎薄弱

大多數貧困地區的地理位置、氣候條件、信息通信、交通物流、人力資源等文化產業發展要素的基礎條件嚴重欠缺,與發達地區差距較大,成為制約文化產業化發展的一個重要瓶頸,落后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不足以完成較高質量的基礎設施投入。貧困地區的旅游等相關產業也處于爬坡階段,難以形成旅游業與文化產業共同發展的融合效應和集群效應,文化產業完整的產業鏈條難以形成。

此外,貧困地區群眾的消費主要用于滿足自身生存需要的基本物質生活,處于馬斯洛消費理論較低層級,在貧困地區,民眾在溫飽問題解決之前,在基本的生存問題得不到保障之時,無暇顧及膳食營養結構是否科學合理,更談不上對養生、美食乃至于更高級的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既缺乏進行文化消費的能力、也缺乏文化消費和文化創造的意識。

二、提升文化扶貧的對策

文化扶貧不是單一指文化方面的扶貧,更不是精準扶貧的點綴,而是把文化、教育、科技等與滿足農民求知求富求發展的需求結合起來的整體工程。文化扶貧既要扶知識又要扶方法,既要扶技能又要扶素養,既要扶志氣更要扶信心,這樣才能充分激發貧困地區群眾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

(一)文化扶貧的內容要更加豐富

文化是精神需求,文化扶貧更重要的是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而提高貧困地區人民群眾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發揮“扶志”“扶智”的重要作用。因此,要讓優秀的文藝作品、文化形式能夠通過當前的基礎建設在貧困地區廣泛傳播,真正起到以文化人、鼓舞人心的作用。但同時,也要緊跟時代發展,創新文化內容的傳播方式,讓困難群眾更加接受文化扶貧。越貧困的地區越是思想文化薄弱的陣地,如果文化扶貧建設非但沒有起到實效反而被人詬病,就會給一些歪風邪氣提供作亂的空間。因此,既要全面建設貧困地區文化基礎設施,也要注重創新文化傳播方式,充實文化扶貧內容,提供更適合幫助困難群眾脫貧致富的文化產品。

(二)激發扶貧對象的內生動力

文化扶貧工作首先要讓貧困地區人民群眾真正認同并接受先進文化為前提,并激發其主動脫貧的積極性。只有貧困主體真正意識到文化扶貧的重要意義,才能防止其產生被動、消極的心理。鑒于貧困文化所具有的代際傳遞性,文化精準扶貧必須加強對子代貧困主體的重視程度,通過有效的措施拓寬其社會視野,積累其社會服務經驗,增強其勞動技能,最終達到轉變其價值觀念的目標,使貧困主體逐漸獲得自我發展與修復的能力,從根源上實現脫貧。另一方面,若從教育著手,便可確保適齡兒童能夠全部入學接受科學文化教育,打造全新一代的價值觀,培養其文化需求,并在此基礎上,發揮帶動作用,用孩子的言行來影響大人,從而實現全民素質的提升。

(三)立足當地的原生文化、特色文化

任何一個地方都有隨著長期發展而自發形成的原生文化,這些原生文化中有些是需要摒棄的落后文化,也有一些是歷史積淀出的優秀傳統文化、特色文化。在沒有外部力量干預或影響的條件下,它們往往會處于一種相對平衡的“自然”狀態,而隨著文化的扶貧開發,勢必會對當地的傳統習慣、價值觀念、地域心態等造成一定影響。這就要求文化扶貧既要有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的文化自信,又要對原生文化心存敬畏,防止文化扶貧變成文化入侵,消解原生文化,形成新的文化霸權。因此,在文化扶貧工作中,要以普惠性文化幫扶為保障,重點開發貧困地區的個性文化,打造以精神價值帶動經濟價值創作社會效益的文化創息品牌,使貧困群體對自身的優秀文化產生認同感與歸屬感同時,文化精準扶貧要致力于構建貧困地區文化供給與消費的暢通渠道,鼓勵貧困主體投入到文化創意品牌的生產中,形成文化生產與文化消費良性循環的形式,真正實現勤勞致富。

參考文獻:

[1]郭智惠.精準扶貧背景下公共文化館文化扶貧路徑探究[J].農業經濟,2018(05).

[2]朱愛娥.精準扶貧視角下文化館文化扶貧路徑探究[J].發明與創新(大科技),2018(01).

[3]雷蘭芳.基于精準扶貧視角的公共文化館服務研究[J].文化館工作與研究,2017(11).

作者簡介:傅小云,女,漢族,現為南安市文化館舞蹈專業干部、福建省舞蹈家協會會員、泉州市舞蹈家協會理事、南安市舞蹈家協會秘書長、南安市文化志愿者協會理事,專業技術,職稱為群眾文化助理館員。

猜你喜歡
文化扶貧精準扶貧
淺析成都文藝志愿者服務的特點
“互聯網+”助力文化扶貧
貧困縣圖書館發展芻議
貴州民族鄉村“文化扶貧”探析
精準扶貧勿忘“文化扶貧”
精準扶貧勿忘“文化扶貧”
精準審計的現狀研究
“精準扶貧”視角下的高校資助育人工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