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相聲藝術現存問題與創新路徑

2019-11-12 11:45何志鋒
藝術大觀 2019年11期
關鍵詞:德云社創新

何志鋒

摘要:相聲是一門語言的藝術,講究說學逗唱,其發展也具有比較明顯的階段性特征,傳統相聲藝術在長時間的發展中遇到了各種的挑戰與變革,只注重推陳出新或者新時代現代傳播的沖擊都對相聲藝術的傳承和發展造成了阻礙。但是在20世紀90年代以來,德云社作為相聲界的品牌代表逐漸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本文通過剖析傳統相聲藝術的問題所在,分析德云社的成功原因,以及對德云社傳承并發揚傳統相聲藝術的具體做法,從而探究傳統相聲藝術的創新路徑,達到在繼承傳統的前提下實現藝術的活態傳承。

關鍵詞:傳統相聲藝術;德云社;創新

一、相聲藝術概述

相聲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語言藝術,起源于清朝末年,傳統的相聲段子有很多類型,大多是民間流傳下來的故事、古代的神話傳說以及名人的歷史典故。而相聲這一詞,在侯寶林、薛寶現等合著的《相聲溯源》和《相聲藝術論集》中做出詳盡的解釋和論證,經歷了從像生到象聲再到相聲的轉變。起初相聲的表現形式是一人在不透明的布帳中單純的模仿各種昆蟲、動物等的叫聲,觀眾站在賬外聆聽。也就是說,初期的相聲是單純的具有故事性的聲音表演【1】。

相聲作為一種傳統藝術表現形式,在清末民初的北方就有很多人不再需要不透明的布帳,利用口技開始拋頭露面的表演單口笑話,在講到故事高潮的時候戛然而止,開始用收錢的器皿向觀眾收費。后來,不只是單口笑話,隨著越來越多人的參與,逐漸出現了對口以及群口,于是最終要變成了真正的相聲。相聲在1870年開始形成,隨著相聲的發展,專業相聲藝人的出現也是相聲真正形成的標志。而招生表演也從剛開始的露天表演逐漸地發展到初具規模,慢慢增加了表演所用的桌子以及受眾圍坐的一些板凳。隨著受眾的增多,受歡迎程度的不斷升高,相聲藝人的演出平臺也從露天轉移到了小劇場,這便是相聲藝術開始走向成熟的標志【2】。緊接著,新中國成立后,全國各省開始有了自己的廣播電臺以及廣播網絡,隨著“雙百”方針的提出,相聲藝術變成了由國家機構管理的文藝種類。知道今天,在電視上觀看相聲已成為常態,并且電視上很強的可視性和畫面感給相聲受眾帶來很強的感染力。

傳統藝術現存問題:

(一)其他藝術形式的競爭

傳統相聲在發展過程中一直受到自身或者其他的影響。在相聲發展的過程中,評書、獨角戲、京韻大鼓等傳統藝術也形成了自己的藝術特色,并且由于他們和相聲有些相似的受眾群體,在一定程度上產生了競爭【1】。

(二)傳統相聲自身作品老化

相聲的最重要特點之一就是即時性,由于它具有即時性,所以它和人民大眾始終緊密結合在一起,但是隨著相聲一步步發展,很多相聲演員缺乏創新意識,相聲創作的內容很難與時俱進,逐漸脫離與人民群眾的聯系。

(三)專業人才隊伍后備不足

相聲藝術作為一種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經營中存在著強大的倫理訴求,從入門拜師,到習練過程中將孝順,誠信以及勤勉等美德融入到記憶提高中去,但是傳統相聲藝術隨著商演化的發展,很多相聲演員沒有真才實學,更沒有經過系統性專業性的訓練,一味地追求經濟效益最終導致了相聲演員后備不足的結果【2】。

二、相聲藝術創新路徑—以德云社為例

(一)品牌推廣,成功轉型

新老媒體的融合發展讓現代傳播變成了催化劑,促進了中國人對傳統的追尋,同時,德云社也很好地利用了現代傳播這一平臺樹立了自身的品牌。德云社曾經名為北京相聲大會,雖然成立于1995年,但是直到2006年前后,郭德綱和于謙以《我這一輩子》《我要上春晚》等接地氣的相聲表演為德云社贏得了口碑,打造了品牌。小人物、接地氣的表演更容易獲得觀眾喜愛,德云社也緊緊抓住相聲的即時性這一特點,不僅展現傳統的相聲段子,還根據時事熱點,結合生活實際的素材,不斷推陳出新【3】。這樣一來,不僅傳承了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也滿足了大眾贏得了人們的喜愛,打造了自身的品牌。

(二)全方位接續傳統相聲

相聲藝術在民國時期演出的傳統并沒有得到很好的存續,由于國家的發展變化,相聲的地位和演出環境也發生了變化,相聲演員不再以曲藝和戲曲作為必要條件,因此在演員藝術背景上與戲曲、曲藝的聯系被割裂。

從新中國成立到現在,相聲藝術的發展變化天翻地覆,而德云社在不斷推陳出新的過程中也做到了全方位的接續傳統,這樣的傳承也是德云社發展成功的關鍵秘訣。德云社不僅注重演出內容,整理了大量的傳統相聲段子,還在深入發掘傳統劇目的同時,接續了相聲界舊有的演出習俗,比如在開場前唱十不閑蓮花落,這樣既保證了傳統文化的傳承,又讓年輕觀眾更加了解相聲的另一番風貌【3】。另外,德云社還在各種場合演出傳統戲曲劇目,在某種程度上,接續了侯寶林等人反串唱戲的傳統,滿足了老一代人對傳承的渴望,也使年輕一代人更加了解相聲藝術文化。除了內容和風格的接續,相聲的拜師傳統也算是接納了相聲的舊傳統,每人都有自己的藝名,人員管理方面采取家族式班社制度,反復強調口傳心授,對相聲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繼承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三)新媒體時代帶來的挑戰與機遇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現代傳播的發展,給相聲藝術發展帶來了挑戰但同時也是機遇。從相聲發展變遷過程來看,人們觀看相聲從茶館到劇場,但是電視的出現,由于缺乏現場感、互動性以及嚴格的時間管制限制相聲演員的發揮等局限性,使相聲藝術發展陷入了是繼續依賴電視媒體還是回歸傳統的兩難窘境。而德云社在內容、風格方面做好的同時也意識到內容已經不再是稀缺資源,這時就應該加強相聲職業人員的媒體傳播意識,盡可能地避免各種媒體平臺宣傳相聲的劣勢,發揮優勢揚長避短【4】。雖然電視相聲缺乏現場感、互動性和時間限制等不可避免的問題,但是可以采取不取締傳統劇場、茶館的演出,同時還將演出的節目進行錄制,剪輯再置于新媒體上播放,這樣既保持了傳統相聲的演出形式,又進行了全方位的宣傳。

(四)傳統相聲藝術的借鑒

傳統藝術作為中華上下五千年孕育的文化瑰寶,不能缺失更不能消失,現代科技的發展,社會的發達對傳統相聲藝術的傳承都或多或少的有著影響,作為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于物質文化而言,它具有傳承性、精神性、活態性、實踐性等特點,相聲的發展階段性決定了傳統相聲藝術要想傳承下去必須與時俱進,但是又不能丟失自身獨有的特色。在傳統相聲藝術中,借鑒德云社發展舉措,揚長避短,保留一切傳統習俗,讓老一代人滿足對相聲的認知,新一代人更方便地看到相聲藝術的另一面,同時在保留傳統姿態的同時,采取內容風格即時性轉化,結合獨有的批判性以及諷刺性進行多元化發展,讓相聲藝術以更加積極的姿態迎接新的生活和市場競爭中保持特性,保留人們對相聲藝術的喜愛。

三、結語

通過對傳統相聲文化存在問題的分析,借助德云社成功的市場經營模式,探索出傳統相聲文化在今后的發展中不僅要保留著傳統習俗,風格和內容,還要保持相聲的“相”“聲”合一的表現形式以及諷喻性和批判性,起到針砭時弊的作用。面對現代傳播以及新時代下科技的變化,相聲作為傳統的藝術形式不斷堅守傳統習俗進行變革,在順應歷史潮流的進程中不斷迎接挑戰,也堅守傳承的藝術核心。

將現代傳播表面展現的沖擊轉化為推動力,借鑒互聯網文化,同時超越互聯網的段子,運用相聲的表達話語創新傳播的內容,贏得觀眾的信任和尊重。其次,充分發揮小劇場或者茶館的優勢,并將網絡直播和小劇場現場演出相結合,創新傳播形式,開辟演出渠道,促進相聲作品的生產和完善。在新媒體時代下的相聲藝術,不僅要守住傳統還要守住自性,并且不斷改變,順應發展趨勢,守住根本,真正地將相聲藝術傳承和發揚下去。

參考文獻:

[1]周佩樺.中國傳統相聲作品中的民俗現象分析[J].才智,2019(25):222.

[2]高乾.論如何繼承傳統相聲[J].戲劇之家,2019(23):40.

[3]張云.淺析相聲的現代傳播——以德云社為例[J].視聽,2019(06):211-212.

[4]張妍潔.論相聲藝術的商業化運作——以德云社為例[J].人文天下,2019(11):35-39.

猜你喜歡
德云社創新
德云社陳霄華疑入室猥褻被抓
德云社該好好自我檢視了
德云社抖音招生 郭德綱親自下場帶徒
北京“德云社”
文萃報·周五版(2020年32期)2020-09-06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