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民工隨遷子女在教育融入過程中面臨的困境及解決措施

2019-11-14 01:56周航南京師范大學南京師范大學社會發展學院社會學系江蘇省南京市210000
新生代 2019年16期
關鍵詞:流入地戶籍制度農民工

周航 南京師范大學南京師范大學社會發展學院社會學系 江蘇省南京市 210000

一、引言

隨著我國新型城鎮化戰略的不斷推進,城鎮常住人口數量持續增加.2015年,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6.1%,農民工數量達2.77億.其中,全國義務教育階段農民工隨遷子女達1367.1萬人,占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總數的9.76%.(鄔志輝,李靜美,2016)

我國政府對于農民工隨遷子女的教育問題十分重視,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法規.政策經歷了從"兩為主"(以公辦學校為主,以流入地政府為主)到"兩納入"(納入城鎮發展規劃,納入財政保障范圍),再到"兩統一"(統一以居住證為主要依據為隨遷子女提供義務教育服務,統一隨學生流動攜帶"兩免一補"資金和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資金)的演變.毫無疑問這些政策對于解決農民工隨遷子女的教育問題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在實際生活中,一些新的問題在不斷凸顯,其中,農民工隨遷子女的教育融入問題值得關注.

教育融入是指為了提高全體學生的福利,使每個人都能夠平等、全面地參與教育全過程,分享教育資源和教育機會,所有學生都能被接納與融入,共享教育成果的狀況.(徐麗敏,2009)

二、農民工隨遷子女的教育融入問題

(一)教育起點融入問題

教育起點融入指的是入學機會的均等狀況.按照政府頒布的"兩為主"政策(以流入地政府為主、以公辦學校為主),農民工隨遷子女應該能夠較為順利地進入公辦學校就讀.據統計,2011年農民工隨遷子女在公辦學校就讀的比例已達到79.2%.(教育部,2011)這樣的數字無疑是可喜的,但我們也應注意到,還有相當部分農民工隨遷子女在入學問題上遭受著障礙.

對于農民工而言,異地就學政策要求的居住證或暫住證、相對穩定的工作證明、計劃生育證明,對于農民工是個不小的挑戰.農民工隨遷子女只能進入流入地戶籍學生挑剩下的學校,一般為一些質量較差的公辦學校,甚至可能沒有機會進入公辦學校就讀.這意味著,農民工隨遷子女并不能享受城市所有的優質教育資源,甚至不能和城市戶籍兒童享有一樣的入學機會.

(二)教育過程融入問題

教育過程的融入是指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排除一切非正常因素的干擾,保證每一位學生能夠平等地分享教育資源,獲得學業成績的發展.農民工隨遷子女在城市教育過程中的融入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1.學業成績方面的融入問題

農民工所具有的文化資本、經濟資本、社會資本遠遠比不過城市人,這就導致了他們在子女教育問題上缺乏相應的意識與能力,最終使得其子女的成績不如城市里的孩子.

雪上加霜的是,為了響應國家的減負政策,全國各地的小學都開始實行"三點半放學"政策.有經濟能力的家長會把孩子送往輔導班,以此來彌補學校教育的缺失.而經濟能力相對較差的農民工,則很少會將孩子送往輔導班.這使得農民工隨遷子女與班內的城市子女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

2、課堂教學方面的融入問題

在課堂教學方面,這些孩子面臨著教師期望、師生互動關系等方面的問題.

首先是教師期望.根據羅森塔爾和賈克布遜在其著作《課堂教學中的皮格馬利翁效應》中曾提及的:"兒童的社會階層會影響教師對兒童的期望,學生一旦被教師根據其家庭經濟地位分組之后,教師期望就會形成刻板印象效應.在互動中,教師期望低的學生得到的贊美最少,得到的批評最多,得到的指導和互動的機會也最少."可以想見的是,農民工子女大概率會因為其父母的"農民工"身份而受到老師的不公平待遇.

其次是師生互動關系.農民工隨遷子女與老師的關系很淡薄,他們之間的課堂互動、課后互動都很少.這些學生在遇到困難時不會積極求助于教師,這與他們的語言使用習慣有一定關系.約32%的學生在學校使用家鄉話,他們因為語言障礙而不敢與老師交流,害怕自己帶有口音的普通話被老師嘲笑、看輕.并且,由于上文所提及的老師對農民工隨遷子女表現出來的低期待,這些學生在心理上也難免會同老師疏遠,不愿意與老師溝通.

3、教育結果的融入問題

教育結果的融入問題體現為義務教育結束后的升學難問題.從全國范圍看,2015年初中畢業生升入普通高中的平均升學率為56.19%,而隨遷子女的平均升學率僅為 31.56%,低出全國平均水平 24.63個百分點.(鄔志輝,2016)這主要是因為現行的"兩為主"政策是相對于義務教育階段而言的,不涉及中考及以后的升學事宜.

就讀好初中的途徑一為擁有該校所在學區的學區房,二為在競爭激烈的擇??荚囍腥〉妙^籌且要繳納昂貴的擇校費.這兩個途徑對于農民工隨遷子女而言都十分的遙遠,他們既沒有學區房,也沒有好成績,留在流入地只能接受較差的教育,還不如回老家上學.

這些回家讀書的學生將面臨流入地所受教育與家鄉教育之間的脫節問題,毫無疑問,兩地之間的教育模式、師資力量、教材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學生將會花一定的時間和精力在適應新環境上,從而對其學習成績造成一定的影響.

三、農民工隨遷子女教育融入問題的解決措施

農民工隨遷子女的教育問題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社會生產力發展不平衡,國力尚未達到一定高度,是形成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的根本原因,而社會制度的變革滯后,城鄉二元戶籍制度是造成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的體制原因.(江立華,魯小彬,2006)針對目前農民工隨遷子女教育融入的問題,應該在深刻認識其成因的基礎上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一)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從根本上解決農民工教育融入問題

在影響農民工隨遷子女融入問題的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便是戶籍制度.建國初期處出于發展重工業的需要,我國曾實行了嚴格控制城市規模的戶籍制度,由此導致了嚴格的城鄉分割,造成了巨大的城鄉差距.(孫文凱,2011)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戶籍制度改革后,農村中的剩余勞動力紛紛前往城市打工賺錢,由此形成了民工潮,也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

目前雖然我國的戶籍制度并不像1984年以前那樣完全限制勞動力跨地區流動,但是不同戶籍對應著不同水平的社會福利,體現在醫療、教育以及住房分配等眾多消費項目上,有當地戶籍的居民比外來務工人員要享受更好的待遇.

只有改革戶籍制度,消除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的界限,消除實際上存在的農民非農民的身份制,為根本上解決農民工問題準備了體制性的條件.但同時,我們也應認識到,戶籍制度的改革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這必定是個長期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各地政府可以從本地實際情況出發,出臺與本地情況相適配的政策,逐步減少城鄉戶口帶來的福利差異.最終,通過這些改革給農民工隨遷子女提供一個平等的公共教育保障制度,從根本上保證他們能夠順利地融入城市教育.

(二)建立財政轉移支付專項資金,支持流入地城市為農民工隨遷子女提供公共教育服務

財政轉移支付是國民收入再分配的重要環節,通過轉移支付,可使各級政府有效履行其職能,使全體公民能夠享受政府提供的基本均等的公共服務,如基礎教育、基本醫療保障和一般的行政管理、法律服務等.(王守恒,2011)目前,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財政撥款是以當地戶籍適齡人口數作為依據來發放的,所以當農民工子女在流入地的公辦學校入學時,實際上是侵占了當地適齡兒童的教育資源.

據國家統計局《2011年我國農民工調查監測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全國農民工總量達到25278萬人,舉家外出農民工3279萬人,在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務工的農民工占43.2%,在地級以上大中城市務工的占64.7%.農民工的集中流動給這些城市教育系統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城市的公共服務體系和公共產品供給能力經受巨大考驗.(雷萬鵬,汪傳艷,2012)

所以,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就需要中央和省級政府通過財政轉移支付,使得地方政府有能力為農民工隨遷子女提供教育機會.為了合理分擔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教育成本,中央政府和省級政府要積極發揮好宏觀調控作用,保證流入地政府能夠有足夠的經費來為這些學生提供均等的教育服務.可以想見,當地方政府有條件安置這些農民工隨遷子女時,針對他們的入學門檻便會降低.這些學生的入學難問題也將得到一定的緩解.

(三)學校、教師、學生三方合力,促進農民工隨遷子女的教育融入過程問題的解決

在學校層面,要尊重農民工隨遷子女的主體地位,遵循教育規律,實現自然融合.在師資配備、班級規模、教學方式上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不能刻意照顧農民工隨遷子女,這反而使其更加內化"農民工子女"的身份認同.至于是單獨編班還是混合編班,都應根據學生在不同階段的特征而定.同時,學校應該加強對老師素養的監督,杜絕一些老師的不恰當言論及行為.

在教師層面,則應消除對農民工子女的偏見,堅決不能將其與城市兒童單獨對待.在課堂互動、課程考核等方面要盡量做到公平、公正,老師的不恰當言論應當是被嚴厲禁止的.同時,教師應探索如何促進對農民工子女評價的多元化,以此來消除其與周圍城市子女的之間的心理落差,克服自己的自卑心理.

在學生層面,要主動融入城市教育.社會融入不僅是被動的適應和接受改造的過程,更是一種主動和主觀融入的過程.如果學生不配合,即使學校和教師采取再多的措施也是于事無補的.農民工隨遷子女要明確"權利與義務對等"的原則,只有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付出努力、承擔責任,才能公平地分享和參與教育資源和成果.農民工隨遷子女要加強對流入地的認同感,加強對其就讀學校的認同感,并通過擺正學習態度和積極參與課堂互動等方式主動融入教育過程.

猜你喜歡
流入地戶籍制度農民工
戶籍制度改革對流動人口的影響
少數民族與漢族融合過程中的心理健康問題及解決途徑
戶籍制度
淺析人口流動對流入地農村城鎮化的影響
人口流動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研究綜述
陜西農民工都在哪?在干啥?——基于農民工“輸出地”的調查
我國2.8億農民工月均收入3 275元
二元戶籍往事
流動人口向哪里集聚?
論我國戶籍制度功能的異化及其回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