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蟲害防治系統對茶小綠葉蟬防效試驗報告

2019-11-15 08:17王美珍張衍熾謝寶林李旭云
福建茶葉 2019年7期
關鍵詞:茶場聲控蟲口

王美珍 ,張衍熾 ,謝寶林 ,李旭云

(1.安溪縣植保植檢站;2.安溪縣茶葉科學研究所,福建安溪 362400)

2017年安溪縣植保植檢站引進使用軍民融合創新成果——智能蟲害防治系統,該系統采用物聯網技術,通過對多功能智能終端的遠程操控,綜合運用“聲控”效應,干擾害蟲的交配和取食,實現對茶小綠葉蟬的針對性有效防控。經過兩年多的調查、研究,發現該系統對茶小綠葉蟬具有防控效果,只要安裝及時,既能有效防控茶小綠葉蟬,又能提高茶葉品質,且有疊加效應,時間越長,效果越明顯。

1 試驗目的

智能蟲害防治系統是軍用電子對抗技術和生物技術,跨界應用于茶葉蟲害防治的軍民融合科技成果,是由福建司雷植保技術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該系統主要由司雷農業管理大數據平臺、多功能終端、傳感器、監控中心(數據中心)、后臺支持系統等五大部分構成。由傳感器獲取的信息通過傳輸網絡傳遞給監控中心,管理平臺再把監控中心傳送過來的信息在數據分析中心等后臺支持系統的協助下進行數據挖掘、分析和判斷,做出最佳解決方案后遠程發送工作指令給智能終端系統,整個過程系統自動運行,實現智能化、自動化運作。為了驗證智能蟲害防治系統的防控效果,進行本試驗。

試驗設安溪山國飲藝茶莊園、安溪大寶峰茶場和湖上鄉歷山茶場3個基地,驗證北京司雷植??萍加邢薰狙芯可a的智能蟲害防治系統對茶小綠葉蟬的作用機理(依據茶小綠葉蟬的生物習性及活動特性,綜合運用聲光電效應,干擾害蟲的交配和取食,實現對茶小綠葉蟬的針對性有效防控),持續控制效果,評價其速效性、持效性以及對茶樹和天敵的安全性,為今后智能蟲害防治系統的推廣應用提供理論依據。

1.1 驗證智能蟲害防治系統是影響茶小綠葉蟬交配繁殖,而不是趕跑茶小綠葉蟬的說法。在安溪山國飲藝茶莊園,搭建大棚防蟲網,大棚內安裝智能蟲害防治系統工作設備后,主要觀察茶小綠葉蟬是否飛到防蟲網以及蟲口基數的變化。

1.2 驗證智能蟲害防治系統的持續控制效果,在同等條件下對茶葉產量的影響。安溪大寶峰茶場是有機茶基地,常年沒有噴施任何農藥,安裝設備后,不受外部條件的影響,主要觀察“聲控”區和空白對照茶園茶小綠葉蟬蟲口基數的變化,同時測量兩種情況茶葉產量的差別,驗證“聲控”區的茶葉產量是否增產,測定增產的數量;湖上鄉歷山茶場在2017年的基礎上,繼續觀察茶小綠葉蟬蟲口基數的變化,驗證智能蟲害防治系統的控制效果,對茶葉品質的影響。

2 試驗條件

2.1 試驗對象、作物和品種的選擇

茶小綠葉蟬Empoasca vitis(Gothe),是安溪茶樹上最主要的害蟲。供試作物為茶樹,品種為鐵觀音。

2.2 試驗地點

試驗地點設在安溪山國飲藝茶莊園、安溪大寶峰茶場和安溪縣湖上歷山茶場的茶園進行,“聲控”區與對照區茶園的栽培條件(如土壤類型、肥料、耕作等)均勻一致。

3 試驗設計

3.1 安溪山國飲藝茶莊園試驗區:搭建大棚防蟲網666.7平方米,大棚內安裝智能蟲害防治系統工作設備 1臺,控制1畝茶園面積,對照區離試驗區距離300米,海拔510米比試驗區低13米,基本不受聲控影響,詳見下圖一。2018年4月12日正常開機,調查小區設2

“聲控”開機時間三個地方都是每天5點-10點,13點-17點,

個處理,其中聲控1個,空白對照1個,每個處理調查10個點,取平均數。同時在山國飲藝茶莊園搭建大棚防蟲網,采集數字對比,充分驗證智能蟲害防治系統對茶小綠葉蟬的作用機理。

3.2 安溪大寶峰茶場試驗區:在茶園里安裝15臺智能蟲害防治系統工作設備,控制201畝茶園面積;對照區離試驗區距離520米,海拔550米,比試驗區低30米,基本不受聲控影響,詳見下圖二。2018年5月上旬安裝好,5月4日正常開機。調查小區設3個處理,其中聲控2個,空白對照1個,每個處理調查10個點,采用盆拍法和百葉法相結合,取平均數。

圖一

圖二

3.3 安溪縣湖上歷山茶場:在2017年的基礎上,增加安裝4臺智能蟲害防治系統工作設備,共11臺,控制200畝茶園面積,對照區離試驗區距離300米,海拔750米,比試驗區低 30米,基本不受聲控影響,詳見下圖三。調查小區設4個處理,其中聲控3個,空白對照1個,每個處理調查10個點,取平均數。同時對各處理小區的茶葉分開初制,然后進行審評,詳見附表。

“聲控”開機時間三個地點都是每天5點-10點,13點-17點,18點-22點,每工作40分鐘停20分鐘,開燈時間每天19點-21點。

圖三

4 調查、記錄和測量方法

4.1 調查方法、時間和次數

采用盆拍法和百葉法相結合。盆拍法的調查方法是:以對角線定點10個,每點1m2,在晴天晨露干后,盆子倒上食用油,將盆子盛接在茶蓬下方,用力拍打茶蓬,然后清算盆子內的活蟲數,計算平均每平方米茶小綠葉蟬和天敵的蟲口數,每10天調查一次,遇到下雨天順延;百葉法的調查方法是:在晴天晨露未干前調查,每小區隨機調查500張嫩葉(一般取芽下第二張嫩葉)上的成蟲、若蟲數,每10天調查一次;以第一次調查數據作基數,計算蟲口減退率和校正防效。同時大寶峰茶場在采摘季節要隨機摘取茶樣,測定理論產量。

4.2 藥效計算方法

5 結果與分析

5.1 安溪山國飲藝茶莊園調查結果:智能蟲害防治系統防控茶小綠葉蟬在山國飲藝茶莊園的調查數據和校正防效詳見以下曲線圖?!奥暱亍卑惭b后2018年4月12日正常運行,經過多次觀察,大棚內周圍都沒有發現茶小綠葉蟬飛到四周防蟲網上,說明茶小綠葉蟬被“聲控”趕跑的說法是沒有根據的。從2018年4月17日開始調查到8月6日為止,共調查23次。4月25日調查,發現天敵(蜘蛛)大棚平均7.7頭/m2,對照平均9.4頭/m2,說明智能蟲害防治系統對天敵沒有危害。

從山國飲藝茶園的蟲口數據曲線看出,聲控區的蟲口保持在一個比較小的幅度內(7.23-53頭/m2),基本不受茶小綠葉蟬的危害,對照區就有明顯的高峰期,5月12日調查,對照區蟲口最高達到182.1頭/m2,“聲控”區的蟲口只有45.3頭/m2。

5.2 安溪歷山茶仙茶場調查結果:自2017年8月份安裝以來,就連續開機,從茶園的蟲口數據曲線(下圖)看出,聲控區的蟲口也基本保持在一個比較小的幅度內(0-50.3頭/m2),同樣受茶小綠葉蟬的危害很小,對照區有明顯的蟲口高峰期,5月17日調查,對照區蟲口達到142.3頭/m2,聲控區只有44頭/m2;從蟲口的校正防效(詳見下圖)看出,蟲口差別不大時,防效較小,對照區蟲口越大,防效也越高。時間越長,防效越明顯。聲控區其品質比非聲控區更好。

葉蟬的危害很小,對照區有明顯的蟲口高峰期,5月17日調查,

5.3 安溪大寶峰茶場調查結果

大寶峰茶場采用盆拍法和百葉法相結合。兩種方法蟲口曲線圖趨勢相差不大,詳見下面曲線圖,都是前階段高后階段低。大寶峰茶場是2018年5月上旬才安裝,剛開機10天,剛好是茶小綠葉蟬的蟲口高峰期,由于安裝的時間不長,蟲口高峰時比較難控制,隨著時間的累積,聲控區的蟲口也慢慢降下來,到7月份后,基本控制在防治指標以下。從校正防效的曲線看,也是從低向高推進,最高達到82.4%;由于大寶峰茶場一年采摘多次(超過4次),我站于2018年7月25日和9月17日分別對各處理進行取樣測產,計算理論產量,見下圖測算表。大寶峰茶場是有機茶基地,常年沒有噴施任何農藥,安裝設備后,不受外部條件的影響,測出來的理論產量也相對較準確,聲控區比對照區平均增長38.2%,增產的數量也相當可觀的。

大寶峰茶場茶園理論產量測算表

6 小結

6.1 該系統采用物聯網技術,通過對多功能智能終端的遠程操控,綜合運用“聲控”效應,干擾害蟲的交配和取食,實現對茶小綠葉蟬的針對性有效防控。安裝時間越長效果越明顯。

6.2 智能蟲害防治系統對天敵沒有危害。從歷山茶場和大寶峰茶場蜘蛛(天敵)蟲口的試驗結果結果看出,特別是大寶峰茶場聲控區蜘蛛(天敵)蟲口比對照區更高,6月26日調查聲控區蜘蛛(天敵)蟲口達到21.2 頭/m2,而對照區只有 5.1 頭/m2。

6.3 智能蟲害防治系統長期使用,不但可以增加產量,還能提高品質。該系統比常規用藥顯現兩大特點,一是“聲控”區茶樹生育期比有噴藥的推遲2-3天;二是“聲控”區在同等條件進行初制,其品質表現比較純正,香氣、口感都比較好。

6.4 智能蟲害防治系統相對其它物理、生物防控措施,更具有獨特的優勢,它不受氣候、環境的影響。如果采用其他方法,如生物農藥防治,一旦下雨或太陽太大就會影響施藥效果;茶園釋放捕食螨,一旦放釋,就不能噴施任何農藥;扦插黃板対天敵有一定的傷害等。所以,建議在遠離生活區的茶園上大力推廣應用。

附表 各處理清香型鐵觀音毛茶感官審評對比表

猜你喜歡
茶場聲控蟲口
北宋茶場探析
新偉茶場
蟲口奪糧早行動 科學防控保豐收
統防統治“蟲口奪糧”保豐收 全省“蟲口奪糧”保豐收暨重大病蟲統防統治現場觀摩會在洪洞召開
山西全力以赴“蟲口奪糧”保豐收
全力以赴“蟲口奪糧”保豐收,天津植保在行動
聲控燈為什么可以節能
伊馬茶場
聲控燈為什么可以節能
黎平家庭茶場首個“頭像+姓名”商標注冊成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