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析“新民歌”:起源·含義·藝術特色

2019-11-16 02:16胡琳媛
藝術大觀 2019年36期
關鍵詞:藝術特色起源含義

胡琳媛

摘要:在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發展的歷史上,民歌是最早形成的音樂語言藝術體裁之一。中國社會隨著時代的進步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而民歌也伴隨著歷史的發展不斷地進步和完善著。區別于傳統民歌來說,“新民歌”的出現更是民歌一直在不斷發展的有力的歷史寫照。本文就新民歌這一概念為論點,討論了新民歌的起源,含義以及它的藝術特色。

關鍵詞:新民歌;起源;含義;藝術特色

一、新民歌的起源與含義

說到新民歌的起源,我們首先要從民歌說起。民間歌曲簡稱民歌。由人民群眾通過聽覺記憶和口頭流傳而集體創作的歌曲,作為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民間歌曲,并各以多樣化的體裁、歌唱形式和內容反映本民族特有的歷史、民俗、性格、情趣和文化傳統。

民歌的創作和演唱以即興性為基本特征,主要表現為變異性和繼承性相結合。民間歌曲具有廣泛的社會功能,主要表現為:第一,在集體勞動中起到統一節奏,調節情緒的作用。第二,在社會斗爭中吶喊出人民群眾的呼聲。第三,在風俗性活動中作為儀式程序的一環,為節目助興或表達某種感情。第四,在日常生活的各種場合作為人們交流感情和思想的細節。

而新民歌就是建立在民歌的基礎之上,融入了新的音樂元素,并在配器和歌曲編配等方面發生了一定的變化以及創新的民歌作品。

在二十世紀初期,隨著維新變法思潮的影響,科舉制度的廢除,許多新式學堂的建立,學堂里紛紛開設了“樂歌”課(現在的音樂課)來教唱新的歌曲。學堂樂歌大多數是選曲填詞的歌曲。最初是出國的留學生用日本和歐美等國的民間歌曲曲調來填入新詞,到后來也有采用我國民間小曲進行填詞并適當改變其旋律,以及很少量的創作的新曲調和歌詞,隨之便產生了新的民歌作品。從此,中國近現代的新音樂,步入了一個新的時期。而此期間開始所產生的一系列的民歌作品相對于傳統民歌來說則可以稱作“新民歌”。其作品內容相當數量的是以愛國主義精神為主題。

到了1949年,隨著新中國的成立,我國的新民歌又迎來了一個嶄新的時期,進入了一個歷史性的階段。這一時期的民歌為了順應時代的發展和要求,也發生了全新的變化。涌現出了大量的反映人民幸福生活的新的民歌作品,作品內容不僅新穎,而且音樂風格更加豐富多彩,在編曲和配器上都增加了新的形式和內容等。如《北京頌歌》《在希望的田野上》等。同時,我們現在通用的合唱曲《東方紅》就是為了適應合唱的表現,作曲家先后將其改編為合唱曲。而此時的民歌作品相對于以往的民歌音樂形式來說,稱之為“新民歌”。這是毋庸置疑的。

進入21世紀的今天,在信息化的時代里,民歌更是緊跟著社會的進步而不斷變化發展著。新時代的民歌的內容都是緊扣著時代的主題,民歌作品融入了現代流行的音樂元素,以及電子樂的配器,借鑒并吸收國內外各種音樂曲風中的精粹等。21世紀的民歌其表現形式也日益豐富多彩,且又有別于以往,融民族特色與西洋精華,時尚與古典,新潮與傳統于一體。民歌的創新同時也不斷地滿足于當代人民的審美需求。如《祝福祖國》《送你一支東方茉莉》等這些民歌作品,在今天亦可以稱為“新民歌”。

二、新民歌展現出的藝術特色

(一)新民歌與人民的社會生活具有最直接最緊密的聯系

新民歌始終是中國民歌文化不斷發展的產物,它同傳統民歌一樣,來源于勞動人民的社會生活和實踐過程當中,是人民社會生活和思想感情最直接,最貼切的反映。這同時也是新民歌最主要,最本質的一個特征。

中國民歌迄今為止,在每個不同時期民歌的題材和內容都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從中國古代民歌內容來看,表達的是被剝削階級的反抗思想和斗爭精神。而20世紀以來,辛亥革命和五四運動發生以及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之際,這一時期的新民歌和以往的反映人民窮苦生活的民歌不同,它是各根據地人民火熱戰斗生活的寫照,具有革命性和戰斗性。題材大多數是表達人民革命和團結一致抵抗外來侵略的新民歌。到了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以后,中國新民歌也進入了一個脫胎換骨的新時代,中國新民歌的題材不再充滿反抗和不滿,而是洋溢著幸福和快樂。歌曲歌頌的是我們偉大的黨和國家領袖。直至今天,中國新民歌更多的是描繪著中國現代化社會的繁榮和昌盛。而恰恰這些都是不同階段人民群眾真實生活和情感的寫照。

可見,民歌不論是在哪個時代背景下,闡述的必定是與人民緊密相連的生活。而這種來源于生活中直白而又純樸且不予修飾的題材往往最容易讓人產生共鳴。俗話說“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在新民歌的身上同時也體現了人類社會最自然,最單純的藝術美。顯然,中國的新民歌也仍然保留著民歌最獨特最具意義的藝術精髓——與人民的社會生活最直接最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二﹚新民歌音樂作品藝術特色的體現

新民歌作品其旋律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特色,曲調悠揚,郎朗上口,便于人們傳唱。其歌詞通俗易懂與時代接軌,內容更加充實,并且具有強烈的時代氣息。比如:從膾炙人口的新民歌《東方紅》的“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到《春天的故事》的“一九七九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再到《走進新時代》“我們唱著東方紅/當家做主站起來/我們講著春天的故事/改革開放富起來/繼往開來的領路人/帶領我們走進新時代/高舉旗幟開創未來”等這些名曲,是在特定時代產生的一種時代強音,以一種永恒記憶的姿態,烙印在人們的腦海里,它們無不標志著一個時代的精神風貌和思想感情。

新民歌作品在結構發生了一定的變化,有些新民歌是在原有歌曲的結構上進行深度的加工,擴大或減縮了原有的結構。有些新民歌在原來歌曲的基礎上進行了加花等。有些新民歌在全新編詞編曲之余在配器上加入了新的元素,豐富了音樂的框架。在編曲上運用了現代的思維方式和作曲技巧,使得新民歌作品的難度增大,對演唱者的要求也有所提高,情感的表達變得更加豐滿等。這樣既保留了民歌的風格特征,又增加了歌曲的難度,也使作品充滿了新的意蘊。而這些都賦予了新民歌作品新的生命。

例如,新民歌《藍花花》是由一首著名的陜北“信天游”演變而來。它是作曲家王志信在原民歌風格的基礎上,保持了原曲的旋律骨干,在曲式結構、調性布局、人聲音域等方面,進行了適當的改編和發展。然大多數“信天游”都具有抒情性,而《藍花花》則因內容的關系,將敘述性與抒情性融為一體,大大提高了它的藝術性。新曲在原單樂段的基礎上,進行了發展、擴充。無論在思想內容表達上,還是在聲音技巧發揮上,新曲都比原民歌表現得更為深刻、細膩、完善,從而對演唱者提出了更高的藝術水平的要求。

此作品發展至今,大家耳熟能詳的便是由陜北民歌歌手阿寶演唱的《藍花花》了,作品融入了現代流行的音樂元素,例如:電子化的配樂以及強而有力的節奏感等。他以他獨特的演唱方式演繹著新民歌《藍花花》的另一種韻味。

又如,中國民歌歌唱家祖海在香港舉辦“香港好運來大型演唱會”時所演唱的《好運來》《我家在中國》等新民歌作品,歌曲不僅增添了極具時代特色的流行元素,而且還融入了歌舞、武術,京劇等中國傳統元素。

這些都吸引著人們的眼球,使得聽者對于民歌產生了一種全新的感受。讓越來越多的人認識,接受并喜愛它。

﹙三﹚新民歌其演唱方法多樣性的藝術特點

說到新民歌的演唱法的多樣性,首先要取決于新民歌作品的風格特點。其次新民歌的演唱藝術的方法和技巧,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也在不斷地成熟起來。

不能說同一部作品,只能用一種演唱方法來演繹。也不能說只能用一種演唱方法去演繹同一部作品。不同的作品會形成不同的演唱方法。而新民歌的演唱方法上要求演唱者在表現作品時是要結合作品的內容和背景,才能將作品的真諦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

新民歌作品數不勝數,有的新民歌作品演唱時比較適合于運用民族唱法,比如,極其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地域特色的陜北民歌《走西口》《山丹丹開花紅艷艷》,湖北民歌《龍船調》等一系列新民歌作品。而像陳莉莉所演唱的新民歌《紅旗頌》更適合將民族唱法和美聲唱法結合在一起,這樣才能表現出作品的大氣蓬勃的效果。再來看吳碧霞演唱的新民歌作品《瑪依拉變奏曲》,此曲她不僅運用了民美唱法的結合,而且還加入了花腔的部分,使得作品內容更加豐滿,增添了不少華麗之筆。歌壇新人譚晶演唱的新民歌《在那東山頂上》《愛在心間》等作品,歌曲建立在民族唱法的基礎之上,還包含著幾絲通俗的韻味在其中。

﹙四﹚新民歌具有強烈的時代氣息

音樂是時代的產物,充滿了濃郁民族風格和強烈時代氣息的民族歌曲是占主流的,它是有根的,也是永恒的。新民歌是順應時代發展的產物,它的產生本身就具有時代性。新民歌作品在內容上,作品演唱的技巧和方法上以及風格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與當時的時代背景緊密相連。而新民歌也在時代的潮流中不斷地得到完善和發展。

《東方紅》本是陜北民歌《騎白馬》,到了抗日戰爭時期,陜北人民在參加抗日救亡運動時將此曲改編成抗日歌曲,1942年佳縣農民李有源,有感于新中國成立后的新生活,又將此歌改為頌歌《東方紅》:“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他為人民謀生存,呼兒嗨喲,他是人民大救星……”,從《東方紅》的演變過程,我們可以清楚地勾勒出民歌與時俱進的發展軌跡。

1998年,為了紀念和歌頌在特大洪水中奮不顧身的英雄們而寫的《為了誰》,贊揚了軍人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犧牲的偉大精神。

為迎接2008年中國北京奧運會而作,陳思思演唱新民歌《奧運的微笑》以及湯燦所演唱的新民歌《奧運中國》《光榮與夢想》等這些作品都有力地體現了新民歌具有強烈時代氣息的特色。

參考文獻:

[1]江明惇.漢族民歌概論[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

[2]周耘.中國傳統民歌藝術[M].武漢出版社,2003.

[3]胡東冶.我國民族聲樂的傳承與發展[D].東北師范大學,2005.

[4]岳英放.音樂在抗日戰爭時期的社會作用[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6(07):56-60.

[5]嚴鳳,翁曉宇.學堂樂歌在中國近現代音樂教育中的作用及意義[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04(09):66-70.

猜你喜歡
藝術特色起源含義
萬物起源
萬物起源
萬物起源
每個袋子里總有壞土豆
淺談《舌尖上的中國》系列紀錄片
《瑯琊榜》淺評
田名瑜寫景詩的藝術特色
鼴鼠牌游樂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