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山水畫創作對瀑布的巧妙運用

2019-11-16 02:16林福佑
藝術大觀 2019年36期
關鍵詞:瀑布筆墨山水畫

林福佑

摘要:畫面一景一物的巧妙合理安排,都會為畫面添彩。傳統山水畫中,瀑布的運用和表現就充分考慮畫面的整體關系,使其經營布局自然合理且富有一定形式美感,同時,既符合畫面情境又能氣韻俱佳。

關鍵詞:山水畫;筆墨;瀑布

一、依山造瀑,切合畫理

眾所周知,西畫最初的追求是客觀如實地表現生活,科學性和理性大于感性。而中國畫卻十分講究寫意,形為神服務。宗炳在《畫山水序》中提出了“暢神說”,強調了繪畫的審美功能。蘇軾在《書鄢陵王主簿所畫折枝二首》中講道:“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蹦攮懺凇洞饛堅逯贂分幸蔡岢觯骸捌椭^畫者,不過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娛耳?!睆闹斜憧捎∽C這一點。另外,謝赫六法之“氣韻生動”從某種意義上也體現了中國畫的審美標準,這是中國哲學思想影響下所產生的一種藝術審美傾向,同時也是古人把中國畫提升到形而上的層面去論證的一種必然結果。然而,藝術的美都源于對生活與大自然的感悟,藝術美的背后都離不開對事物本質和合理性的表達,也即畫理。盡管中國畫“意”和“氣”的藝術追求一直貫穿始終,但是對于畫理的追求卻始終未減。特別是在山水畫中,不管是一樹一石,還是小橋屋宇,都離不開表現對象內在造型的合理性以及其在畫面情境中與其他物象之間所存在的聯系性。梁元帝《山水松石格》中講道:“丈尺分寸,約有常程,樹石云水,俱無正形?!鼻宕嗽撛凇缎→t波館畫識》中亦云:“作畫在先通畫理,畫中之理,即造物之理也?!盵1]另外,山水畫可居可游可賞的畫理以及審美標準,從某種程度來說也表明了畫面要有特定且符合“造化之理”的情境。山水畫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情境千差萬別,但是萬變不離其理,就連重神輕形的文人畫也不例外。文人士大夫善于借景抒發情感和表達個人內在精神品格,澄懷觀道。作畫不拘泥于物象之形,逸筆寫成,但一景一物卻十分符合事物內在規律,生動合理。如蘇軾的《枯木怪石圖》、米芾的《春山瑞松圖》等,用筆以書入畫,寥寥數筆,點到為止,不僅結構穿插非常到位,而且一景一物都貼切自然。

同樣,在山水畫創作中,引瀑布入畫也要符合畫理,瀑布是附著在山體里面的,與山體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合而為一且如影隨形。所以在山水畫創作中,瀑布的水流大小、形狀、落差都要根據所表現的山形地貌以及氣候等因素來定;山勢分高低秀險,土質也有松緊之別。而這些都會直接或間接地與瀑布所形成的形態產生關聯。如范寬《溪山行旅圖》,畫面描繪的是典型的北方風貌,在氣候和環境的作用下,水流細微,順著山勢從山間順流而下,形成一道瀑布,在高聳的山體作用下非常富有線條美,顯得格外的自然天成,真實合理。清初畫家吳歷《村莊歸棹圖軸》表現的是典型的南方景象,畫面運用披麻皴表現肥沃濕潤的土質,叢林灌木郁郁蔥蔥,點苔密集,山下人家依山傍水,歸棹怡然自在,一道瀑布自山上而來,水流連綿充沛,既與前景溪流之水形成呼應關系,同時還與山體結構和地勢走向融為一體,烘托出了溫暖舒適、濕潤蔥郁的南方山水情境。

二、把握畫面整體布局關系,合理經營瀑布位置

南齊謝赫在其著作《畫品》中提到了“六法”,成為中國畫創作或者品評的重要審美標準和美學原則。而六法之中包含了“經營位置”之法,說明畫面的經營布局是非常重要的,這決定了一幅畫面的結構和骨架。合理的經營位置可以提高畫面的品格,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借鑒“三分損一”原理,經營瀑布位置

美既是簡單的,也是有深度的。簡單在于其離不開人的視覺感受,而深度在于美學獨立成為一門學科,成為哲學的一部分,背后有著深厚的知識體系作為支撐。美與藝術密不可分,是藝術的抽象與升華。

傳統山水畫中表現瀑布的作品不勝枚舉,仔細分析揣摩,發現這些作品中瀑布位置的經營布局基本遵循著美的規律,而這些規律也是山水畫中約定俗成的處理法則。例如,傳統山水畫中非常忌諱將瀑布放到畫面正中間,原因在于物象被安排到正中間會給人帶來審美疲勞和緊張感。藝術應給人以美的享受,啟示人積極向上的態度和精神層面的情感升華。再者,經研究分析,大多作品中瀑布位置的經營布局常被安排在畫面的縱向三分線附近,使畫面的布局非常的自然和諧。然而,這種三分線布局瀑布的規律與春秋時期管仲的《管子·地員篇》中提出的“三分損益”二法中的“三分損一”法有著相通之處?!叭謸p益法”是中國古時用來制定音律時所用的生律法,其包含了“三分損一”和“三分益一”兩方面。以某一特定的管或弦的長度為準,將此特定長度為整體作三等分再舍棄一份,所得的原長度三分之二的管或弦,發出的聲音即原來的管或弦的純五度高音,這就是“三分損一”原理。其中,三等分的前提條件和三分之二處的長度節點是“三分損一”原理的核心所在。藝不分家,任何藝術形式的內在都有相通之處,特別是書畫與“樂”之間的聯系更是緊密。古時文人雅士游山玩水和雅集,自少不了吟詩作對、品樂揮毫,以怡情暢神,體現了書畫與“樂”的相融性。而書畫的神韻和輕重緩急的節奏韻律美與“樂”的表現都有異曲同工之妙。此外,很多古畫中都有和“樂”有關內容的表現,如《竹林七賢與榮啟期》模印磚畫、東晉顧愷之《斫琴圖》、北宋趙佶《聽琴圖》等等,足可說明了“樂”與古時書畫創作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外在的聯系表現在題材和情境上,而內在的聯系則表現在神韻的表達和美的內在相通性上。正如“三分損一”的音律原理與山水畫創作中瀑布三分線布局規律所帶來的美感之間的聯系性,給人留下深刻的啟示。

傳統山水畫中,很多作品中的瀑布都采用這種位置經營法。如李唐《萬壑松風圖》、楊士賢的《寒山飛瀑圖》、王蒙的《葛稚川移居圖》以及文徵明的《古木寒泉圖》等等。所以,在山水畫創作中,對瀑布的位置經營應該精心安排,把美的規律貫穿始終。

四、結合畫面氣韻及脈象經營瀑布位置

在中國山水畫中,水在畫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講道:“水,活物也”[2],說明了水是有靈性的?!端埥洝分兄v道:“氣行則水隨,而水止則氣止,字母同情,水氣相逐也”[3]。水和氣如影隨形。高樹程在題《溪山煙雨圖卷》中講道:“作畫無水,如舟擱灘,劃不得一漿?!笨梢娝诋嬅嬷械闹匾?。而瀑布作為水流中的一種特殊形態更是如此。人離不開水,而藝術來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故藝術家在山水畫中對于水的探索以及畫面背后的思考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表現在于對瀑布位置的合理經營和布局折射出背后所隱藏的學問與意義。

山水畫在有限的二維空間里可以表現出無限的大空間,包羅萬象,既是對于大自然的謳歌和贊頌,同時也是對于畫家人格思逸、胸襟格局的表達和流露。每位畫家都是畫面的主宰者,心隨筆墨丹青流連于畫境之中,暢游天地間,達到怡情暢神的目的和意義,充分體現繪畫的審美功能。因此,山水畫家窮其畢生去苦心經營畫面的恒心也就不難理解了?!八驯M奇峰打草稿”只為怡情暢神,造理想之境。然而,山水畫之境與畫面的氣韻和脈象有著必然的聯系,而畫面的氣韻和脈象則是通過山脈的走勢、煙云布局以及水流走向多元素合而為一進行貫氣和造勢的體現,使得畫面形成有生氣的山水,給人美的享受和心靈的熏陶,使觀者置身其中,可居可游可賞。因此,山水畫中的瀑布要精心揣摩,合理布局,以迎合畫面的情境,達到貫氣通神的作用。氣韻不僅可以通過用筆用墨來體現(筆墨精神),同時也可以通過畫面空間氣脈的流通與迂回來體現,最終使得畫面形成有靈性的氣脈。傳統山水畫中瀑布的經營布局深得此理。在王蒙《葛稚川移居圖》中氣韻和脈象都處理得非常精彩,前景的溪流、中景的瀑布、中遠景的路之間連成一個整體并通向遠方,與遠處留白連接,幾經扭轉,又與右邊中遠景的瀑布相連,最后沿著山石之勢又把畫面的氣導到前方來,使得畫面氣脈連通、延綿不絕。清初畫僧髡殘的《山水冊之三》(如圖1),畫面以赭色為底,花青渲染烘托氛圍,墨色厚重雄強,渾然一體,體現出畫家極強的生命力以及對于畫面浩然正氣的無限追求。特別之處在于除了山間小路和瀑布呈現白色,其他部分皆賦予墨色,導致留白之處十分鮮明,成為畫面的焦點。同時,它也承擔著畫面空間遞進、氣韻貫通和脈象迂回的重要作用。小路從畫外導入畫內,使得畫面空間深遠貫氣,加之松風泉語、小亭悠然而立,可居可游可賞。畫面遠處瀑布飛流而下,幾經輾轉流向前景,傾注畫外,與小路之氣呼應貫穿,形成非常精彩的空間和脈象。

山水畫氣韻生動和脈象布局合理,必然會提升畫面的精神和品格。因為氣韻和脈象可起到統領畫面的作用,猶如散文之神,看似無形,實則貫穿始終。但這得需要山水畫家有統籌全局的能力,經營布局做到匠心獨運,才能使得泉瀑山石、屋宇樹木了然于胸。

參考文獻:

[1]周積寅.中國畫論輯要[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1985.

[2]郭熙.林泉高致[M].南京: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5.

[3]季偉林.中國山水畫與五行藝術哲學[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1

[4]楊天才,趙雍.中國山水畫思想論要[M].鄭州:河南美術出版社,2016.

猜你喜歡
瀑布筆墨山水畫
論南宋山水畫的藝術審美性
瀑布是怎樣形成的
一起看瀑布
瀑布
筆墨廚神
程燦山水畫作品
瀑布
張自啟中國畫——山水畫
張和平山水畫欣賞
為練筆墨才寫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