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正腔圓,余音繞梁

2019-11-16 05:42屠心文
藝術大觀 2019年36期
關鍵詞:歌唱教學誦讀小學音樂

屠心文

摘要:歌唱教學是音樂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在歌曲演唱中,除了正確掌握歌曲本身的旋律特點外,能夠字正腔圓地演唱歌詞,用合適的情感表現歌詞意境也是極為重要的。而低年級學生在受自身能力條件限制下,往往對歌詞的表達出現一定的困難。因此在歌唱教學中如果能針對歌詞進行有效的誦讀指導,不僅能將歌唱教學中的難點前移教學,加深印象,更能讓孩子養成良好科學的發聲習慣。本文將就低年級誦讀能力的梯度培養來談一談在教學中的具體做法。

關鍵詞:小學音樂;誦讀;歌唱教學

一、解決難點字詞的讀音

在歌唱教學中,最先需要解決的就是字詞的讀音問題。低年級的學生尤其一年級的學生,識字能力有限,讓其自行完整地誦讀大段歌詞往往會有讀錯字的情況產生,所以在演唱歌曲時往往會唱不準節奏或者跟不上速度。一些字形復雜或者生僻較難的字詞,以及不同歌曲中出現的“的”“地”“得”等都是孩子們較易讀錯的情況。當然也有人認為這些難點字詞可以在歌曲的聽唱環節中解決,但是歌詞一旦帶上音高演唱,有時難免會模糊其本來的讀音,造成對孩子聽覺上的“誤導”,從而還是未能正確掌握字詞讀音或在演唱時含糊不清、模棱兩可。當然這里所說的難點字詞不僅包括難認的生僻字詞,還包括那些難以讀“好”的字詞。所謂讀“好”,就是不僅能將字讀得飽滿流動,更要將字的尾音交代清楚,在規定的韻中收住,也就是能夠做到“歸韻”,否則字音就會發生變化。以蘇教版一年級教材中的《多快樂》為例,因為節奏較為緊湊,歌詞中還有大量疊詞,所以孩子們常常會唱不清楚。這時候就可以在演唱環節之前加入歌詞的誦讀訓練,通過逐字逐句地跟讀、齊讀、接口讀等多種方法,讓孩子們在熟練掌握歌詞以后再進行教唱,教學效果會好很多。再以蘇教版一年級教材中出現的歌曲《大鹿》為例,當發到“鹿呀鹿呀快開門”的“門”時,“m”是字頭,必須快速有力地發出,然后馬上歸韻到“en”上,既能讀準歌詞還能讓孩子們在演唱時找到高位置的感覺,幫助孩子找準這個比較高的音;再比如這首歌中發到“咚咚把門敲”的“敲”時,字腹部份“i”的時值短、開口小,而“ao”的時值長、開口大,因此要將韻歸到“ao”上,從而更易保持這個字兩拍的時值。在這樣朗誦歌詞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能認識字詞的正確讀音,更能深刻體會字詞的著力點和發音的正確部位,逐步找到難點字詞的韻味,在后期的歌曲演唱中也能更好地將歌詞與旋律緊密結合。

二、在誦讀中體會詞曲的節奏結合

節奏是歌曲的重要表現因素之一,是否能正確掌握歌詞的節奏對歌曲的演唱也起到了很大的影響。在低年級的節奏教學中,要求學生能夠較好地掌握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這樣較為簡單的節奏型,并且對這些節奏型的不同組合也能較為熟悉并掌握。如果是單純的節奏練習那學生往往會覺得較為單調枯燥,但是如果放入歌曲中以歌詞的誦讀帶動對節奏的認識,那么學生不僅能饒有興趣地熟悉不同節奏的組合,更能將節奏放入語境當中去體會歌詞與節奏的結合。例如同樣是x x這個節奏,如果是放在蘇教版教材一年級歌曲《牧童》中誦讀,那么結合語境,|藍 藍的天 -|白 白的云 -|我放 羊兒 咯 -|,這里的“藍的”“白的”“我放 羊兒”就應當讀的稍圓潤舒展一些,以體現歌曲四拍子綿延不斷的感覺并抒發出小牧童對景致的喜愛贊美以及放牧時的閑適心情;但如果這個節奏放入歌曲《快樂的小木匠》中誦讀,結合歌詞|嚓嚓 嚓嚓|刨花 飛 |沙沙 沙沙|大鋸 響 |,這里的“嚓嚓”“沙沙”“刨花”“大鋸”就應當讀的輕快跳躍,以體現出二拍子歌曲輕松活潑的氣氛及小木匠快樂的心情。以上是一些較為簡單的節奏型中的歌詞訓練,當然在低年級歌曲中也會出現一些較難的節奏,例如前十六后八、前八后十六、付點等節奏,這些復雜節奏型的學習放在歌詞的誦讀環節來學習往往更加簡單,脫離對音高的控制,孩子們可以在誦讀中更集中精力地解決自己的節奏問題。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范讀來啟發學生對詞曲節奏的把握,也可以通過歌曲之間的對比引導學生自己在誦讀過程中發現不同歌曲詞曲節奏的韻味。如果能在演唱之前就能用正確的節奏去帶動出合適的情緒去誦讀歌詞,那么演唱教學也將事半功倍。

三、在誦讀中提高聲音的控制能力

所謂情境,是情與景的統一。歌曲是的演唱是演唱者將文字與旋律結合的過程,歌曲的情境一方面是通過旋律來渲染,另一方面則是由歌詞更為直接的體現和表達,因此對歌詞的理解和把握就顯得尤為重要。當然在小學階段尤其是低年級的歌曲中,因為歌曲本身較為淺顯易懂,要體會歌曲情境并不是那么困難,但是要用自己的演唱來深入表現出歌曲的情境就往往做不到位了。例如一年級的《多快樂》這首歌曲,從題目中就能粗略感受到歌曲大致的情感基調。在初聽一遍過后大多數孩子都能體會到這是一首歡快活潑的歌曲。但是在教學中不難發現當教唱完這首歌曲后,孩子們的演唱并不是那么盡如人意,速度拖沓而且一部分孩子唱全曲顯得很吃力。在逐步反思后我找到了其中的原因,第一是因為這首歌曲的歌詞量太大,對于剛上學的孩子來說從看到歌詞到反應出歌詞的讀音需要一定的時間,所以將歌詞放入二拍子的節奏中就有很多人達不到速度的要求;第二就是這首歌曲中每一句的歌詞最后經常會出現“e”“a”這樣的韻母,孩子在發音之后很難收回來,所以演唱時就顯得很拖沓,影響了整首歌曲的演唱。所以在后面的教學中我盡量在誦讀中就去解決這些問題,比如讓孩子們用不同的方式反復誦讀歌詞增強對歌詞的熟悉程度及記憶程度,引導孩子用輕聲高位置去誦讀歌詞及時收住歌詞每一句最后的尾音,并要求用此種誦讀的狀態帶入歌曲的演唱,孩子們的歌聲逐步變的輕快而流動,從而較好地表現了歌曲的情境。由此可見誦讀的技巧在幫助歌曲情境的表達中也是至關重要。

四、區別于語文課的朗讀,養成音樂課誦讀的發聲習慣

小學階段孩子們接觸最多的誦讀應該是語文課堂上的朗讀,這應該是孩子們進行的最多的發聲訓練,其要求學生能用普通話響亮、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內容。在訓練中注重對文字的語音、語調、感情的考察,也更為關注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對文體的把握。這是對語言的積累、運用的綜合考量,也因其反復次數較多,孩子們很容易養成固有的朗讀模式和朗讀習慣。而在音樂課上,教師也同樣會關注學生對歌詞內容的理解和表達,但更為注重指導的是學生對自己聲音的控制能力和音樂課堂誦讀習慣的養成,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教師要能夠指導學生用平穩的氣息、放松的發聲狀態、較高的聲音位置去誦讀出透亮的聲音,這個要求和語文課的朗誦要求是不一樣的,要想在每周兩課時的音樂課堂上讓學生養成這樣的良好習慣,教師就要堅持做誦讀的指導和訓練。若能在音樂課的長期訓練過程中將這樣的一種發生狀態演變成一種發聲習慣,那學生在歌曲的演唱過程中也容易唱出“輕聲高位置”的聲音,從而讓歌曲的演唱更為動聽。小學音樂新課程標準指出“音樂教育要以審美為核心”,當學生在音樂課上逐步對“美”的聲音養成一種聽覺上的習慣,那他也將用同樣的審美標準來衡量自己的聲音,并在不斷地嘗試和實踐中讓自己地聲音變得越來越“美”。

五、綜述

音樂是一門獨特語言藝術,作為音樂藝術范疇里的歌唱藝術,是一種人們通過語言和音樂相結合來表達內心情感,塑造藝術形象的藝術形式。在學校低年段的歌唱教學中,歌詞的誦讀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也變成了學生打開歌唱藝術殿堂大門的鑰匙。只要教師能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持之以恒、因材施教、 不斷創新,相信一定能為歌曲的演唱教學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猜你喜歡
歌唱教學誦讀小學音樂
聆聽,讓生命如花
如何提高文言文課堂教學的幾點策略
新時期歌唱教學三部曲
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策略
小學經典詩文誦讀與積累的實踐與思考
開啟學生智慧,構建快樂課堂
如何走出小學音樂教學的困境
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素質教育背景下音樂欣賞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新課程背景下歌唱教學方法的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