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自信背景下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中國古代文學素養的培養策略

2019-11-18 01:44李靜
現代職業教育·職業培訓 2019年8期
關鍵詞:古代文學古文傳統

李靜

[摘? ? ? ? ? ?要]?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肩負教書育人的重任,在民族文化傳承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中國古代文學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在當前文化自信背景下,加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中國古代文學素養有著較強的必要性,針對當前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學習古代文學時存在的問題,從課程改革創新、校園文化建設、社會實踐等方面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關? ? 鍵? ?詞]?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古代文學素養;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 G715?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24-0012-03

大學是文化傳承的主陣地,弘揚傳統文化,做民族精神傳承人是每一位大學生應該擔負起來的責任。作為將要從事幼兒教育的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肩負教書育人的重任,對文化傳承具有更為重要的作用。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強調:“在5000多年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是當代中國發展的突出優勢,對延續和發展中華文明、促進人類文明進步,發揮著重要作用?!敝袊糯膶W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浩如煙海的典籍,不論是詩歌、詞曲,還是戲曲、小說等都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做人做事的道理及審美趣味,啟迪著后人去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影響著一代代人,在塑造中華民族的精神及靈魂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在當前強調文化自信的背景之下,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提高中國古代文學素養更具必要性。

一、加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中國古代文學素養培養的必要性

(一)形成社會核心價值觀的必要養分

中國古代文學講究文以載道,不論是道家思想,還是中華民族“仁義禮智信”的道德規范及先輩聰明才智、審美特質等都在文學作品得到很好的闡釋。如古人用科舉取士,把四書五經作為科舉考試的主要內容,注重的就是這些典籍傳承的思想對治國理政的重要性;甚至在唐朝還出現過詩賦取士。中國古代文學流傳下來的經典作品蘊含著博大精深的思想內涵,豐富的人文素養成就著一代代中華兒女,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的基礎。如學生在誦讀孟郊《游子吟》中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知道了要孝敬父母的道理;在讀李清照的“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中”感受前人強烈的浪漫主義情懷等,這些都是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良好的素材。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來說,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成為一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和推進者。

(二)培養學生人文思想的重要內容

陶淵明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淡然,陳子昂式的“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悵然而泣下”的孤獨感,或者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俱歡顏”的憂國憂民,在熟讀吟頌中無不啟迪著學生的思想,影響著他們的工作、生活以及做人做事、為人處世的方式。年輕的學生通過大量地閱讀古代文學典籍,吸取五千年文化的精髓,幾乎不論哪一種人生境況都可以在前人的吟詠中找到共鳴,自覺形成強大的內心世界,在對世界、人生、社會的思考中,在跨越千年的歷史視野中,找到自身的位置和努力的方向?!叭松恢挥衅埱?,也有詩意和遠方”,這句話表述的就是人們對美好精神境界的追求,特別是在十九大以后,中華民族進入了新的時代,這個時代我們不再滿足于物質生活的追求,日漸增加的是對更為美好的生活的追求,而中國古代文學所蘊含的審美趣味引導著我們去感受生命、人生的美好。前不久中央電視臺進行的詩詞大會節目中“外賣哥”大勝北京大學碩士,我們可以看到一位為生存奔波的外賣哥每天堅持讀古詩詞,心中懷著對生命美好的執著追求,從而洋溢著幸福的人文光輝。這是我們在培養學生成才成人中,引導學生學會如何幸福、有意義地度過一生的育人要求,也是師范生要傳遞給下一代的人生理念。

(三)扎實的古文功底有利于學生在未來的工作中更好地承擔起文化傳承的重任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未來的職業是幼兒教師,傳承傳統文化是教師的重要職責。在幼兒園工作,教師可以根據教育對象的年齡特征進行傳統文化的教育,在幼兒幼小的心靈中種下最美麗的種子。如古代文學包含的不僅僅是思想性和藝術性,還有豐富的風俗文化,師范生在對古代文學的學習中積累了這方面的知識,在未來工作中開展豐富多彩的傳統節日文化教育、古文化知識的教育等非常有幫助。而中國古代文學中的詩詞曲是中國古代文學的精華,特別是絕句與律詩,朗朗上口,富有音韻美、節奏美和情感美,很適合幼兒誦讀、識背,不僅可以培養幼兒的表達能力、表現能力及自信心,往往也會使他們終生受益。因此,幼兒教師具有扎實的古文功底,有利于在幼兒教育中推廣中華傳統文化,開展有關的活動,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增加幼兒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認識,通過古詩詞等加強幼兒對語言的鑒賞能力和對美的感受能力,這對培養幼兒良好的文化修養具有較好的熏陶作用。

二、當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學習中國古代文學存在的問題

(一)對中國古代文學學習重要性認識不足

一方面是教師缺乏對教育的深刻認識,大多停留在對學生的一些知識傳授和技能的培訓上,對學生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所應具備的思想品質、文化底蘊、人文素養重視不夠,沒有看到這些素質會影響到學生在以后從事教書育人工作中他們對待教育事業、學生等的態度,甚至對學生的職業道德、后續發展的動力也產生重要影響。另一方面學生感受不到中國古代文學的精髓,針對古文,學生對其重要性認識不足。中國古代文學反映的時代及人物歷史,學生文化底蘊不深且思想視野不廣,感受不到古代文學所能給予自身成長帶來的作用,因而對中國古代文學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二)缺乏興趣,知難而退

相對來說,高職學生學習主動性相對不夠,學習能力和文化底蘊相對較弱,古漢語知識匱乏,文言文成為他們學習的攔路虎,中國古代文學雖然蘊含豐富的做人做事的哲理和感人心脾的美感,他們因為閱讀障礙而缺乏興趣,普遍避而不讀,知難而退。

(三)沒有針對性的教材,教學方法不當

古代文學一般納入大學語文課程學習中,作為大學語文教學內容的一部分。目前針對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編寫的語文教材很少,而對古代文學的選文更缺乏針對性,對高職學前教育學生來說,古代文學選篇難度偏大,學生缺乏對我國古代漢語知識的積累,又缺少學習的時間,一篇古文的學習從讀懂讀通文章到理解文意主題、鑒賞藝術特色、感受美感等一般至少要三個課時才可以完成,而大學語文作為公共基礎課基本上只開設一個學期,每周2個課時,整個大學階段學習的時間只有34課時左右,因此,在課堂上很難由教師帶領學生逐篇進行學習,因而對所選的古文無暇顧及沒有興趣閱讀。同時,課堂上教師缺乏科學的教學方法,教師“一言堂”的教學現狀依然無法改變,激發不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更沒有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學習落不到實處,致使古文學習流于形式,或者學生疏于學習。

三、加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中國古代文學素養的培養策略

(一)加強對學生學習中國古代文學的興趣培養,樹立文化自信思想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來說,古文不列入專業課程,同時大學語文課時不多,因此要提高古代文學素養,就要引導他們在課余時間閱讀古文:(1)從興趣激發入手,要從學生關注問題的焦點入手,找到與古文相關的切入點,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如抓住大學生普遍關注的愛情問題,引導學生去閱讀李商隱的愛情詩,去閱讀《紅樓夢》等古典小說,在品味古人的愛情境界與悲歡離合的人生歷程中審視當前大學生的愛情現象。(2)要引導學生明確中國古代文學對其成長及工作生活的重要性,樹立他們文化自信的思想,增強學習的主動性。(3)把深奧的古文“形象化”,通過播放視頻、課堂展演等,讓學生感受到古文的魅力,從而激發學習的興趣。

(二)加強大學語文課程改革創新

教育部《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中要求中國傳統文化教育要貫穿國民教育始終,其中強調“推動高校開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修課,在哲學社會科學及相關學科專業和課程中增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關學科建設,重視保護和發展具有重要文化價值和傳承意義的‘絕學‘冷門學科?!贝髮W語文課程要根據時代發展的需要結合學科特點加強傳統文化的教育,重視中國古代文學的教學內容。針對存在的問題要做好如下工作:(1)根據當前發展需要修訂大學語文教材。結合學前教育專業特點,選文具有針對性,如選取與教育教學相關的古文如《禮記·學記》《仲尼弟子列傳》等;增加“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必背古詩詞一百首”,所選的經典古詩詞,把提高學生人文素養與從事幼兒教育的職業要求結合起來,如除了選取類如《蒹葭》(《詩經》)等這些學生比較喜歡的愛情詩詞外,也要選擇《詠柳》(唐·賀知章)等這些富于兒童趣味,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運用的古詩詞;同時把必讀古代經典名著等書目列入大學語文教材,供學生有目的性地閱讀。(2)教學方法的改革創新。改變“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古文學習認真起來并不難,關鍵要學會查資料和增加積累。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利用網絡、圖書資料等自學;教師要搭建自學指導的平臺,重在引導學生課余學習,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把課堂作為學生學習交流、學習效果檢查的場所,改變教師“一言堂”局面。同時,要采取如古代漢語知識競賽等多種方式加強學生古代漢語基本知識的積累,盡量掃清閱讀障礙。(3)改革教學評價。要有針對性地就古代文學部分的內容進行考核,占據一定的分數值,以評促學。

(三)加強傳統文化特色校園建設

(1)環境文化建設。根據實際,與師范校園文化相結合,精選古文經典名句在校園文化長廊、過道、宿舍及教室等進行張貼,如“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保▌③摹段男牡颀垺ぶ簟罚肮湃藢W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保懹巍抖棺x書示 子聿》)“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保ā抖Y記·學記》)等,這些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來自古代文學中,不僅給予學生做人做事的思想啟迪,也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積累古文學知識,激發學生學習古代文學的興趣。(2)活動文化的打造。包括古代名篇名著的導讀系列講座、經典古詩賞析、經典展演、古詩詞朗誦比賽等,如把北朝民歌《木蘭詩》、敘事長篇古詩《孔雀東南飛》、著名雜劇《牡丹亭》等以戲劇演出的形式展示出來,學生在劇本的撰寫、節目的排練及演出中必然會認真閱讀原文,感受文章的思想內涵、分析人物性格等,從而得到熏陶感染,通過活動引導學生品讀經典,感受經典文學作品深刻的思想和高超的藝術和美感,從而營造學習古代文學的好氛圍。(3)精神文化的凝練。學校的精神文化一般高度概括,在經過長期的辦學實踐中不斷凝練,往往從浩如煙海的古代典籍中找到淵源,如廣西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的校訓“知行合一”來源于明代哲學家王陽明的典籍,廣西師范大學的校訓“尊師重道,敬業樂群”來源于《禮記·學記》等。精神文化借助古文得以高度凝練,像太陽一樣沐浴著每位學生的心靈,春風化雨,在潛移默化中受到體情悟理的教育,也引導著學生去對前人的思想、事跡等進行追尋。

(四)在社會實踐中提升古文素養,學以致用

(1)引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充分利用到幼兒園實習的機會,開展幼兒古詩朗誦比賽、歷史兒童故事展演、傳統節日文化節展示等活動,了解在實際工作中對古文知識的需求,從而增強學習的目的性,在實踐中學習。(2)引導學生利用寒暑假開展民風民俗的調查,追根溯源,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及自豪感,自覺養成學習研究傳統文化的好習慣。(3)在運用中學習。如通過鼓勵學生寫春聯、律詩、絕句及填詞等來表達所見、所感、所思,感受古文學的魅力,展示中華語言文學的精粹,從而不斷提升自身的古文素養。

“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的大問題?!痹谖幕孕诺谋尘爸?,我們對傳統文化的挖掘、學習、繼承已經幾乎成為全民共識。作為師范院校,我們在傳統文化的傳承中責任重大,中國古代文學作為傳統文化的瑰寶,我們應該在深入推進文化自信進程中,讓它重新煥發璀璨的光彩,成為塑造我們中華民族精神和靈魂,照亮民族復興之路的一束亮光。

◎編輯 武生智

猜你喜歡
古代文學古文傳統
綠豆發芽(小古文版)
古代文學作品鑒賞思維與視角的轉換
高校中國古代文學課程的教學研究
稱象
嫦娥奔月
網絡環境下中國古代文學教學模式探究
流行語譯成古文也有腔調
少年力斗傳統
清明節的傳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