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舒服的事情,是危險的

2019-11-22 03:14Lachel
意林彩版 2019年9期
關鍵詞:末尾信息流邊界

Lachel

我平時刷知乎,都是默認選擇“關注”頁,看我關注的用戶。但這次,我試著調成了“推薦”頁,看算法給我推薦的內容。然后,我大致估算了一下自己在那幾天里刷知乎的時間。

結果很有意思:盡管我有意識地控制時間,盡管算法推薦的內容質量不如我關注的用戶,但前者所消耗的時間,仍然要比后者多。

這是為什么呢?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我關注的用戶不多,所以很容易刷到末尾。

理論上來說,哪怕我刷到末尾,我也可以去看看別的東西——比如同一個問題下其他回答、相關問題等。但這個進入意識的念頭,就會給我一個信號:已經刷了很久了,該去做點別的事情了。

作家Adam Alter把它叫作“停止信號”。你也可以理解為,它是一種“心理邊界”,會提醒你“該停下了”。

不要小看這個東西,很多時候,它的影響是超乎想象的。

你一定有過這樣的體驗:本來只是想查個資料,但一發不可收拾,一個個鏈接點擊過去,一個個頁面不斷跳轉,醒悟過來時,已經花費了大量時間。但究竟都看了什么內容?卻說不出來。這就是互聯網所帶來的“時間黑洞”。原因就是,它屏蔽了給你的“停止信號”。

再往后,Pinterest發明了瀑布流,社交網站發明了信息流,連跳轉鏈接也省去了:你只需要往下滑動,新的信息就會源源不斷地送到你面前。

信息流的模式,進一步降低了獲取信息的阻力。

這種對于邊界的模糊和淡化,在心理學上,叫作“沉浸感”。

具體來說,就是當你進入某個情境時,盡可能減少其他因素對你的干擾,降低你的認知負荷和注意力負擔,讓你無須去反復思考,得以全身心投入這種情境之中。

它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讓你舒服。

這種做法,其實非常常見。比如,你在商場購物,是永遠看不到時鐘的,也看不到能夠望到天空的窗戶,目的就是讓你注意不到時間的流逝,能夠多逛一會兒,多貢獻下單數。

媒介內容不斷走向多媒體化,從文字,到圖文、音頻、視聽……也是一種提高沉浸感的方式。通過全方位刺激你的感官和腦區,讓你感到舒服,降低獲取和理解信息的成本,從而讓你“留下來”。

電子產品不斷走向智能、大屏、便攜,不停推出適配的App,打造和營造生態,就是為了能夠讓你更輕松、更舒服地使用它們。

越方便、越舒服的事物,往往就意味著“邊界”的缺失,也就越容易使你沉迷。但這不能怪你。

消費社會有一個特征,就是讓你卸下防備,放棄警惕,沉浸在外部的一切為你營造的“滿足的幻覺”中。然后,老老實實去投入你的時間、注意力,以及金錢。

所以,我有一個習慣:下意識地警惕一切試圖讓我“沉浸”的事物。除了創作,我不喜歡一切沉浸。因為沉浸,往往就意味著,它試圖卸下你的防備,松弛你的控制,掌握你的情緒、行為和心智。

很多時候,沉浸于舒服之中,未必是一件好事——它也許意味著,你對自身的掌控能力,正在被取代。你要做的,就是讓自己隨時保持“重拾警惕”的能力。

猜你喜歡
末尾信息流邊界
守住你的邊界
“0”的讀法和要領
有邊界和無邊界
OF MALLS AND MUSEUMS
人蟻邊界防護網
蛻皮的季節
Playing with“tl”
企業ERP系統的構建
管理中資源要素的協同作用
從信息流的維度探討信息素養教育課程建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