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蹴鞠的起源與發展及消亡研究

2019-11-24 23:33
體育科技文獻通報 2019年12期
關鍵詞:蹴鞠球門比賽

顧 坤

1 蹴鞠的起源

1.1 蹴鞠的起源與興盛

在我國歷史中,自秦國一統天下,源自于齊國國都的蹴鞠運動出現萎靡的情況,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西漢,在西漢建立后,蹴鞠運動又重新變得普及,并且漢朝的人民和高官都極其重視蹴鞠運動,認為蹴鞠能夠推動國家統一,上至皇親國戚,下至平民百姓,乃至是漢朝的軍隊管理中,都將蹴鞠作為興盛的技巧。在漢朝著作《西京雜記》中就有相關的描述,皇家將斗雞和蹴鞠當做日常的娛樂項目,并且深入人心,可以看出在戰國春秋時代,蹴鞠已經成為當時城市人民的日常娛樂方式,并且在西漢時期,皇室成員也變得喜愛蹴鞠運動,在《鹽鐵論》中,有以下描述:西漢之初,貴人之家以蹴鞠斗雞為樂,而平民百姓的娛樂方式也是窮巷蹴鞠,并且在此書中表明漢武帝也是喜愛蹴鞠之人,不僅喜歡觀看蹴鞠的表演,也喜歡自己參與到蹴鞠運動中,在《漢書》中也有記載,漢武帝經常在宮中進行斗雞與蹴鞠的比賽,并且在皇宮貴族中也養著蹴鞠技術過硬的門客,更加推動蹴鞠運動的發展。并且漢代還出現了研究蹴鞠的專業書籍:《蹴鞠二十五篇》,這是我國歷史記載中最早的體育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體育專業著作,由此可見漢朝的蹴鞠運動多么火熱。

1.2 蹴鞠技術與規則的起源

蹴鞠在漢代得到了初步的發展,并且是在技術與規則方面的,逐漸走向規范化和進一步普及。在漢代的蹴鞠形式主要分為兩種,其中一種是偏向于娛樂性與表演性的,并非競技的形式,此類蹴鞠自起源就存在,由于這種蹴鞠形式的要求低,場地限制低,受到市井人民的喜愛,在歷史流傳下來的文物中,例如漢代畫像磚上,都有一定的表現,這類蹴鞠男女皆可參與,觀賞性與娛樂性較強,所以流傳較廣,在平民百姓與宮廷官家都有喜愛的人群,歷史記載漢高祖劉邦就非常喜愛這種形式的蹴鞠,還有一種是競技性很強的蹴鞠,是在球場上進行的以對抗性比賽為主的蹴鞠。

2 蹴鞠的發展

2.1 蹴鞠的發展階段

蹴鞠的發展高潮開始于唐朝,這時正是封建社會,并且唐朝的疆域遼闊,唐朝時期的經濟文化可以說是世界頂尖的,極其高度的封建經濟為蹴鞠的發展基礎保證動力。在這個時候的蹴鞠運動得到了大力的發展,主要表現為競技規則,唐宋中的蹴鞠比賽已經具有了完善的賽制與規則,這樣的規則不僅僅加強了蹴鞠的對抗性與競技性,對蹴鞠的娛樂性也有相當的提高,在制球技術方面,唐朝已經開始使用充氣球體,與漢朝相比有著質的飛躍。在唐宋時期之后,理學理念對蹴鞠活動的發展產生了負面影響,使社會中對運動的認識降低,尚文氣息過重使得蹴鞠等競技性強的運動逐漸沒落,最終走向消逝。

2.2 蹴鞠技術的發展

唐宋時期,隨著社會經濟的高度發展,社會生產力也得到了相應的提高,蹴鞠制造的技術得到了根本的改良。唐宋時期的制球技術有數點創新,首先就是類似于當代足球中使用的多片皮革拼接技術,不同于之前雙片皮革拼接的蹴鞠球體,這種八片皮革縫制的球體更加圓潤,在比賽中能夠發揮更大作用。另外一個重要的改變就是使用了充氣球囊,在多片皮革拼接的球體中塞入一個動物的氣泡,全面替代了毛發球體,這種充氣球更加輕便,能夠更好發揮蹴鞠運動員的實力,這種蹴鞠是世界上第一次使用充氣技術的球類,根據世界體育的歷史記錄中,號稱足球發源地的英國,第一次發明充氣球是在十一世紀,足足比我國唐代的充氣蹴鞠晚了三四百年。這些制球技術也是唐宋時期蹴鞠高度發展的推動力之一,唐朝的球門設在距地三丈的高桿上,也正是蹴鞠制球技術的改良,球體變輕,才能使得唐朝的球門與比賽體制得到改變。在漢代蹴鞠的比賽方式中,雙方球員的身體碰撞比較多,而在唐宋時期,蹴鞠的技巧性大大增加,更趨向于將蹴鞠踢進場中的球網中,與當代足球的賽制類似,入秋多者為勝,這是足球技術的飛躍式發展。從足球技術來說,是一種發展:而間接對抗,從體力訓練來說,卻是足球運動的一個退步。并且在唐朝,女士蹴鞠開始流行于群眾中,只不過較之與主流蹴鞠比賽來說,女式蹴鞠的娛樂性與觀賞性更強,女子通過蹴鞠的花式技巧來達到娛樂的目的,在我國歷史上也有不少詩詞來表現女子蹴鞠,例如唐代詩人王建有一首《宮詞》表明在唐朝時期,寒食節的這一天,宜春院的伎女以蹴鞠為樂,可見當時女子蹴鞠的普及性也極為廣泛。

2.3 蹴鞠形式的發展

蹴鞠形式在唐宋時期有著多種多樣的創新,與漢代相比較有著極為長足的進步。在唐代蹴鞠的形式就已經存在很多種,其中有兩種是最為廣泛流傳的,第一種是娛樂性的觀賞型蹴鞠運動,另一種是注重競技性的蹴鞠比賽,而在第一種娛樂性蹴鞠中又包括不同的形式:首先就是最早流傳到國外的“打球”,這是不用球門進行蹴鞠運動的杰出代表,這種“打球”,最少可以一人游戲,最多十人共同游戲,在一人蹴鞠中,蹴鞠運動員可以使用身體的任何部分進行蹴鞠的舞動,它是不用球門比賽的蹴鞠,而最大規模的十人蹴鞠就是各自進行蹴鞠的單獨表演。這類蹴鞠的形式相當適用于女子蹴鞠,比賽時不用球門,可以二人對踢,也可以多人對踢,這種蹴鞠,特別適宜于女子,唐代詩人王建有一首《宮詞》表明在唐朝時期,這類蹴鞠以踢高為美,王維的《寒食城東即事》曾有"蹴鞠屢過飛鳥上,秋千競出垂楊里"之句,描寫的就是這種蹴鞠的比賽方式,可見當時踢球之高。另一種蹴鞠的比賽方法就是帶球門的方式。球門設在場地最中間的位置,離地三丈左右,使用一個圓環及相應的網子,在進行蹴鞠比賽時兩隊在球門的兩邊進行競技活動,首先由左隊將球踢過球門,傳給右隊,并由右隊球員雙腿挾交給球頭,再進行投進球門的技巧性動作,這類蹴鞠的比賽形式偏向于競技性與技巧性。

3 蹴鞠的消亡

3.1 蹴鞠消亡的開始

經歷過唐朝的高度發展,到了元代,我們能夠通過當時的詞曲了解到蹴鞠的一些情況,關漢卿的詞曲中詳細記述了男女對踢足球的情景。這時的蹴鞠形式已經逐漸轉為觀賞性的活動,《妓女蹴鞠》這一散曲中就有記載:“畢罷了歌舞花前宴,習學成齊云天下圓?!庇纱嗽娋淇梢粤私獾皆谠鷷r期女眷的蹴鞠與歌舞一樣,作為取悅名門大戶的手段,是宴會上的一種觀賞節目,再到明清時期,蹴鞠運動的社會作用已經削減到最低的程度,就連宴會上的觀賞節目也都算不上,僅僅成為一種放蕩作樂的娛樂形式。

3.2 明清時期蹴鞠運動的弱化

清朝入關后,喜歡射獵的滿族統治者對漢民族的蹴鞠也實行了禁止政策。乾隆皇帝干脆明令禁止蹴鞠活動,民間的蹴鞠運動因此受到了極大的限制。滿族人為了迎合漢族人的運動習慣,曾將蹴鞠運動與滑冰的形式相結合,出現了在冰上進行蹴鞠運動的方式,并取得一定效果。自清朝中期,西方現代足球隨著傳教士傳入中國,使得中國傳統的蹴鞠運動被現代足球所排擠,并最終取代了蹴鞠在人民生活中的地位。到了清代晚期,在史籍上能夠夠查到的蹴鞠的資料已經寥寥無幾。我國古代起就流行的蹴鞠活動,自戰國起歷經幾千年的發展,到了清代晚期的社會終于消失在歷史長河中了。

3.3 蹴鞠消亡的原因分析

中國封建社會居于統治地位的是宗法體制、尊卑文化和等級森嚴的禮儀禁忌,在這種專制文化的規制下,唐宋以來,蹴鞠只是以一種“泛體育”的形象而存在,與傳統體制和文化束縛有著直接的關系。我國蹴鞠運動進行發展的過程中,完善我國的蹴鞠的形式與技術是必經之路,能夠從全方面進行對我國蹴鞠運動的發展及沒落進行控制,蹴鞠過度娛樂化是每個朝代運動最不應該出現的情況,要保證蹴鞠運動得到統治階層的保障。實時控制蹴鞠運動的發展情況能夠為我國蹴鞠運動的高度發展起到推動作用。但是在明清時期的我國蹴鞠運動的不受重視情況,是蹴鞠運動消亡的重要原因,統治階層也存在著不重視對蹴鞠運動的深度發展,使得蹴鞠運動在明清時期受到的掌握程度不明,無法蹴鞠運動娛樂化情況的減少,對我國蹴鞠運動的繼續發展造成負面影響,最終導致了我國蹴鞠運動的消亡。

沒有隨世而變、與時俱進、推陳出新是蹴鞠不能發揚光大的內在原因。唐宋時期創造的單球門間接對抗,沒有照顧全民普及的需要,這既使蹴鞠運動失去了群眾基礎,人們從直接參與蹴鞠到間接觀賞蹴鞠,由于受社會上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思想的影響與沖擊,蹴鞠運動隊伍中的風氣也受到了惡性的影響,對蹴鞠運動元明清朝代的發展造成了不良的作用,使得蹴鞠運動在元明清朝代缺少開展的正確認識,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忽視問題是影響蹴鞠運動在元明清繼續有效發展的最大問題,這樣的情況是造成蹴鞠運動最終消亡的重要原因,這樣的蹴鞠運動在元明清朝代需要有力的管理與控制,而不足的蹴鞠運動管理也使得蹴鞠運動受到負面影響。隨著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的高速發展,人民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元明清朝代對于蹴鞠運動的認識也不斷降低,蹴鞠運動的娛樂性變得更加泛濫,而且蹴鞠運動在元明清的改變幾乎是沒有的,導致后期西方足球運動的引入對蹴鞠運動的打擊是致命性的,這也就是清朝后期其他運動對蹴鞠的排擠情況,出現嚴重遺忘蹴鞠運動的情況,這時想要進行有效的蹴鞠運動基本就是不可能的,蹴鞠運動已經消失在了清朝的歷史長河中。

統治者的政策是蹴鞠運動衰落的政治根源。我國蹴鞠運動發展的過程中的統治者占有極大的作用,漢代平民百姓的娛樂方式也是蹴鞠,并且歷史記載中表明漢武帝也是喜愛蹴鞠的標志性人物,不僅喜歡觀看蹴鞠的表演,舉辦各種不同的蹴鞠比賽,也喜歡自己參與到蹴鞠運動中,在著名的史書《漢書》中也有相應的記載,漢武帝經常在宮中進行蹴鞠的比賽,并且在皇宮貴族中流行著養蹴鞠技術過硬的門客的習慣,更加推動蹴鞠運動的發展。而在元明清統治者對蹴鞠能力水平需要極高的認知程度,統治者的政策能夠保證蹴鞠運動能力水平管理的正常進行,能夠推動我國蹴鞠運動發展工作的進行。但是由于統治者階層對蹴鞠運動的認識與喜愛不足,對蹴鞠運動的發展推動不當,導致蹴鞠運動的整體水平不足,因此蹴鞠運動的發展過程中,統治者的能力是極為重要的。蹴鞠運動發展的目標沒有與當時朝代的實際情況相聯系。蹴鞠運動深度發展管理目標應該保證與當時朝代的實際發展情況保持同步,而在元明清的蹴鞠運動中,統治者對于蹴鞠運動的重視程度降低,元明清的蹴鞠運動不能根據當時朝代的整體情況而進行相應的改變,致使蹴鞠運動的發展失去活力,所以這樣的蹴鞠運動在清朝徹底消失了。蹴鞠運動人員的蹴鞠運動能力水平也是蹴鞠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我國歷史上蹴鞠運動是強健體魄的重要活動,到元明清時期,蹴鞠運動的社會作用與健身作用已經削減到最低的程度,就連日常生活中的觀賞節目與娛樂活動也都算不上,僅僅成為一種放蕩作樂的娛樂形式,這也是蹴鞠消失的重要因素。

猜你喜歡
蹴鞠球門比賽
呵呵
歷史上有一個大轉折點是誰決定了古代足球的興衰?
選美比賽
比賽
最瘋狂的比賽
蹴鞠的文化價值
認識足球(二)
蹦鞠
彈球入門
不妨移一下“球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