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土資源融入少先隊活動課程的實踐與思考

2019-11-26 14:12
名師在線 2019年32期
關鍵詞:少先隊鄉土隊員

郝 霞

(甘肅省武威師范學校附屬小學,甘肅武威 733000)

引 言

少先隊活動課程是國家規定的必修課程。自2012年9月以來,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文件,明確指出該課程的性質、目標、內容及課程實施方式與要求等,促使少先隊活動規范化、課程化。由于這門課程具有實踐性的特點,所以國家沒有統編教材,也沒有相應的課程標準,只有指導綱要。因此,課程設計與實施主要由學校進行。就目前情況來看,農村寄宿制小學因學生長期住校,留守兒童群體面積大,加之物質依托較脆弱,對這門課程的資源儲備極為有限,導致活動沒有有效載體。

社會即學校,生活即課堂。農村小學因其擁有豐富的鄉土資源,在少先隊活動課程建設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依據少年兒童的身心特點和興趣愛好,融合當地鄉土資源,可使少先隊活動有依托,從而實現課程的有效化與常態化。為此,筆者進行了如下實踐與思考。

一、立足學生實際,甄選鄉土資源

目前,教育界對鄉土資源概念的闡述各有側重。例如,黃浩森認為鄉土資源是師生和學校所處的某一個具體行政區域內的,在自然條件、社會經濟和科技人文等方面反映群眾文化心理并帶有積極教育意義的系列內容[1]。宋林飛認為鄉土資源是在課程活動中使用到的一系列取自于“鄉土”的,有教育潛在價值的內容[2]。而劉杰認為鄉土資源是在課程活動中有利于課程目標實現的本鄉本土的所有素材、條件和精神力量等[3]。

綜上所述,筆者根據少先隊活動課程的教育價值觀和指導綱要,將適合隊員生活和發展需要的地方自然資源、歷史、地理、民俗、人物等一切物質性和非物質性的因素梳理出來,形成了鄉土資源的內容。依據《少先隊活動課程指導綱要(試行)》,針對少先隊活動課程的內容規定和少年兒童身心發展特點,從筆者所在的地域甄選了五個主題,初步構建了農村寄宿制小學少先隊活動課程內容。

(一)夸夸家鄉的明星

筆者所在的地域歷史名人輩出,他們已成為當地的精神豐碑,此外還選擇了一些有較大影響力、做過重要貢獻、易和少先隊員生活建立聯系的人物,以期對隊員們起到激勵和榜樣引導作用。如古代有虎將之稱的馬超,近代有同盟會會員聶守仁,當代有治沙英雄石述柱、作家唐達天等。在開展活動前,輔導員指導隊員分組,然后讓他們通過走訪、閱讀縣志、上網查閱等方式,收集和整理資料,讓隊員認識家鄉名人,培養他們熱愛家鄉的美好情感。

(二)我為家鄉美食代言

筆者所在的地域以面食為主,且種類繁多,多與節日傳統有密切聯系,如過年包餃子、炸油果子;清明節做豆沙包,端午節蒸“扇子”(形狀如扇子般的饃饃)、包油餅卷糕;乞巧節上墳獻葫蘆包子;中秋節做大月餅等,另外還有面皮、涼粉、煎餅、麻辣魚等風味小吃。這些美食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教師讓隊員們利用假期時間了解家鄉面食的種類和相關典故、制作工藝、歷史發展等,并學做面食,從中感受美食的魅力,以培養隊員參加家務勞動的興趣。

(三)追尋身邊的藝術

少先隊員正處在成長發展階段,個體素質及審美能力的提升都離不開藝術教育。藝術教育不能只靠空洞的解說與想象,而要通過具體可感的內容及形式來實現。農村雖沒有劇院、電影院等設施,但有地方特色藝術,它們多以人們喜聞樂見的形式呈現,是提升鄉村少先隊員藝術素養的重要資源,如傳統的小曲、民歌、社火表演等通俗活潑的藝術,便于隊員學習觀賞。在活動開展前,教師和隊員一起走訪身邊的老藝人,查閱縣志,通過實地觀賞家鄉戲的表演、請民間藝人進校園等活動,讓隊員們了解家鄉藝術的特點,感受家鄉的文化藝術氣息。

(四)這里民俗別具風情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筆者所在的地域有歷史悠久的沙井文化、民俗文化莊園——瑞安堡、“蘇武牧羊”的傳奇故事等。節日民俗更是別具風情,如大年初一凌晨的“燎天篷”(家人在燃燒的火堆前轉圈跨火,祈求來年健康平安);端午節前夕搓花繩(用五彩絲線編織,寓意避邪);中秋節月牙西瓜獻月等,都是開展少先隊活動的鮮活資源。教師和隊員一起制訂活動方案,通過聽長輩講故事、自己親身參與等方式,了解各種民俗的來歷、演變、象征意義,激發隊員對家鄉獨特風情的自豪之情。

(五)石羊河的前世今生

石羊河是筆者家鄉僅有的河流,被譽為“母親河”。為了引導隊員們關注家鄉環境資源,教師帶領他們實地考察、查閱資料,通過了解石羊河的名稱變遷、地理位置、灌溉流域、治理效果、濕地公園構造等,加深隊員們對家鄉自然環境的認識,激發他們保護環境的責任感。

二、創新活動形式,打造品牌活動

為了提高隊員們的參與度,教師通過實踐創新活動形式,使內容與形式有機結合,并且充滿童真童趣?;顒有问接写箨牸惺?、中隊合作式、小隊社團自主式。教師能做到因事制宜,根據主題內容有針對性地開展活動。同時,學校還為各個學段的隊員打造了品牌活動,如中秋節為低年級隊員組織“老師是媽媽(爸爸)”活動,每周二晚上為寄宿隊員播放愛國主義教育影片,每月舉辦一次“啄木鳥為你解答”高年級隊員街頭服務活動等。這些活動深受各學段隊員喜愛,在社會上也引起了較大的反響。

三、盤活課程資源,對接學科課程

伴隨著各種課程資源的運用以及各學科整合發展的趨勢,少先隊活動課也做到了與時俱進,與學科課程及時對接,并因學科課程資源的注入而大放異彩。筆者在實踐中嘗試將其與語文、思想品德、科學、音樂等課程的相關內容進行了整合,一舉多得,取得了顯著的教育效果。

四、構建課程體系,豐厚文化底蘊

將鄉土資源融入少先隊活動課程,極大地豐富了課程內容,但融入要素若無科學安排,則無法保障教育質量。因此,筆者在實踐中將甄選的內容由從易到難,從具象到抽象,從課內到課外進行排列,使碎片化的內容系統化;同時將同一主題活動的目標及內容呈現螺旋上升,使各學段活動表現出應有的深度和廣度。例如,在“我為家鄉美食代言”這一活動中,制定的目標是低年級隊員了解美食,說出名稱及特點;中年級隊員了解制作過程,辦一期手抄報;高年級隊員了解美食中蘊含的文化,學做一種美食。這一系列課程內容,豐富了隊員的文化素養,也培養了他們傳承家鄉文化的意識。

結 語

綜上所述,將鄉土資源融入少先隊活動課程,能使隊員們在多樣化的課程內容中收獲成長與進步。但在實踐過程中,筆者也發現了一些不足,這些不足影響了預期的教育效果。為此,筆者做了如下思考:首先,要控制好活動的時間,同一活動的間隔時間不宜過長;其次,要注重活動的延伸性,利用活動之外的零碎時間及時引導隊員分享與思考,強化教育效果;最后,要與家長合作,獲取隊員在假期活動中的表現。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使少先隊活動課程越來越有意義。

猜你喜歡
少先隊鄉土隊員
虛擬公共空間中的鄉土公共性重建
鍛造少先隊品牌特色 譜寫少先隊工作新篇
近期各地少先隊活動集錦
近期各地少先隊活動集錦
重視培育多層次鄉土人才
傳接球跑位練習五則
邊路進攻戰術訓練方法
加入少先隊
閱讀《鄉土中國》的價值
鄉土資源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