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表現論視野下梁實秋《鳥》解讀

2019-11-26 23:59黃彩娜
兒童大世界 2019年5期
關鍵詞:愛鳥梁實秋抗戰

黃彩娜

(福建省廈門市青少年宮,福建 廈門 361000)

語文學科是語言學科,同時也是思維學科。鐘啟泉教授提出,在理解文本時深入思考,從不同角度提問,并努力得出自己的觀點。在《鳥》文本教學中,語文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在文本解讀基礎上進一步質疑、思考,從而獲得深層的思想啟迪。

一、愛“鳥”之深情

梁實秋《鳥》入學中學語文教材(七年級),被編入“動物與人”這一主題單元,容易讓讀者誤以為本篇文章旨在描繪自然生態角度的鳥。教材上有一處預習提示:“想想作者在表達愛鳥情感的同時,是否另有深意?!?/p>

回歸文本,散文字里行間無不凝聚著梁實秋對“鳥”虔誠深愛之情。開篇作者直抒胸臆“我愛鳥”,“愛”字構成文章的寫作主線。具體從兩個方面續寫自己“愛鳥”的緣由與情感。他愛自然形態下、自由自在的鳥,有著“清脆嘹亮的鳥囀”、“圓潤并不單調的短鳴”。同時,他也愛豐腴玲瓏自然體態的鳥,“高踞枝頭,臨風顧盼”、“身軀都是玲瓏飽滿的,細瘦而不干癟,豐腴而不臃腫,真是減一分則太瘦,增一分”。作者對鳥的感情是如此真摯、單純、熾熱,筆下的鳥顯現得生動、俊俏、可愛,具有視覺與聽覺的雙重美。

二、哀“鳥”之悲切

《鳥》隱含時間與情感敘事線索:去四川前,在四川,離開四川以后。情感上作者也經歷了由熱愛、不忍、贊嘆、喜悅到悲哀、失落、深思的變化,構成文本的多重內涵。梁實秋“愛鳥”情篤,一見到失去自由、受到束縛的鳥,便不禁感到苦悶。但他并非愛所有的鳥。對于“胳膊上架著的鷹”、“常年關在柵欄里籠子的鳥”,將這些失去自由的鳥比作“粘在膠紙上的蒼蠅”、“在標本室里住著”,哀其不幸,表達對失去自由之鳥的憐憫之情。

知人論世,愛自由之鳥,亦是作者抒發對現實的不滿。當時國內形勢嚴峻,內戰一觸即發。1938年,梁實秋主編的《平明》副刊正式發刊,他提到:“現在抗戰高于一切,所以有人一下筆就忘不了抗戰。與抗戰有關的材料,我們最為歡迎,但是與抗戰無關的材料,只要真是流暢,也是好的,不必勉強把抗戰截搭上去,至于空洞的‘抗戰八股',那是對誰都沒有益處的?!币虼?,鳥不僅僅是鳥,亦是人的化身。鳥的悲哀,實際上是作者的悲哀。

三、悲“人”之失意

因“愛”而生,散文《鳥》一文凝聚著梁實秋先生對鳥的深愛之情,也是文章動人之所在。鳥給作者帶來獨特的人生體驗,使他聯想到人間的悲苦。魏洪丘認為,梁實秋由對鳥的描寫轉向人——對現實中的人的命運的悲哀,蘊含作者對日常生活現象的透辟洞察。梁先生曾兩次接受采訪中答復《鳥》的創作動機:“因為我愛鳥的嬌小輕盈、玲瓏美妙的身軀”;愛它“自由跳躍的姿態,更愛它婉轉清脆的聲音。但我不是提籠架鳥的人,我只是心里虔誠深愛著,我不能不敬服造物者的靈思妙手,竟創作出這樣美的生物來點綴人間?!绷簩嵡镌谄降钪凶非箝e適情趣,因而《鳥》樸雅清雋,別有一番品讀的情味。

《鳥》文本包含作者對人生的所歷、所感、所思,蘊含情理交織的閱讀樂趣。梁先生旁征博引,引用莊子《逍遙游》、杜甫《絕句》、雪萊《云雀》、哈代的詩,化用宋玉《登徒子好色賦》,尤其是對人們耳熟能詳“杜鵑啼血”的解讀,言之有理,論之有道,托物言志,賦予鳥以人的喜怒哀樂。1937年為躲避戰亂,梁實秋輾轉疏散到重慶遠郊北碚。雖然他寄居于茅舍,“有窗而無玻璃,風來則洞若涼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來則滲如滴漏?!钡诹簩嵡锵壬墓P下,卻是五彩斑斕的“鳥”的天堂,富有生機和變化。描繪自然形態下生機盎然的鳥,實際上是作者對于自由渴望的思想外化。

值得一提的是,教材“思考探究”中一問:“鳥有時也給人悲苦,與作者看到籠中鳥的感情有何不同?”聯系作者由愛轉哀的情感變化不難理解。梁實秋筆下的兩種鳥有著不同的悲劇特點:麻雀擁有生命自由,但物質卻無法自足,籠中鳥享有物質上的充足而精神卻不自由。作者對于自由的理解有物質與精神兩種層面,認為缺一不可。

梁實秋先生《鳥》是現代散文中不可多得的精品,既是梁實秋的代表作,也是知性類散文的代表作?!而B》行文詞約意豐,用語精煉簡潔,余光中評價“能俗能雅,其境界在晚明小品與英國文學之中、從蘭姆到比爾邦高的散文傳統之間,親切、機智,而有諧趣?!绷簩嵡镆杂星榈难酃庑蕾p鳥,持愛物的心靈描寫鳥,使鳥栩栩如生、活靈活現于讀者眼前,將鳥作為自由思想的外化,引人深思。

猜你喜歡
愛鳥梁實秋抗戰
梁實秋談付出
北平的零食小販
梁實秋與冰心的友情
我們都愛鳥
我們家的抗戰
沒留神
我想有個愛鳥節
愛鳥的人
愛鳥
抗戰音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